朱琳
即使质地淳朴的衣衫变得陈旧,因为有手工的温度,在岁月中依然保持端庄持重。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山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的传统服饰,依然在一针一线中传承着各自的使命。但它们,该如何在当代绽放?
2016年10月15日,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民族服饰制作技艺、传统印染技术研修班结业动态展“游线·拾遗”,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1号秀场落下帷幕。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T台秀,服装设计师是20位非遗传承人。他们来自7个民族,用10余种传统手工艺,制作出80余套服装。以“蝶·裳华”“蓝·衣夏”“盛·襟元”为主题,运用枫香染、蓝染和刺绣技艺,结合自己在研修班所学知识,设计出传统服饰,让它们更加贴近当下、贴近生活。
轻缓的音乐,配上形色各异的传统服饰,“游线·拾遗”独具灵气,生动而曼妙。一针一线,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而古老的技艺,也让绚烂而淡然的东方手艺焕发现代光彩。
蝶·裳华
宋山之上,枫木之林。流传千年的故事,迁徙漂泊的城池。裳裳者华,我心写兮。一盏枫香,染就蝴蝶妈妈的传说,为苗家儿女舞出古老的图腾。九黎之城,轻银如云,以针作笔,彩线为墨,将悲欢与历史绣作无字的史书,世代传承。
蓝·衣夏
“冕服华章,大国曰夏。东门之池,可以沤苎”。带着《诗经》中淋漓的水汽,中国夏布唤醒了东方服饰文明。源于山野的苎麻,来自农家的手纺,虽由人造,却返璞归真。撷天然草木之情,染一片云白天青。在黔东南与凤凰城的静谧纯粹里,聆听蓝白相间的幽远。
盛·襟元
盛哉大都,蒙元开廓,燕京八绝,倾城倾国。宫毯御绣,盛德遺范,盘金纹锦,襟江带湖。不设藩篱,恐风月被拘。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怀。绣一段玄黄赤青,织十方盛世太平。醉心在呼伦贝尔草原,遥望回蒙的风姿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