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江峰 刘利娟
将『家访』进行到底
□涂江峰 刘利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合作教育学生的基本形式。
在教育新常态下,树立“教育即服务”的家访理念。首先,在家访中要有服务意识,老师家访,体现的是一种服务精神,会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其次,要把家访定位在沟通目的上,家访并不是要在家长面前告学生的状,而是要通过孩子在校情况的真实反映,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老师,达到关心、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家访前,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性格、工作状况、家庭情况、文化素养等;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喜好、优缺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如何应对一些突发的问题等。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是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的前提条件。
小浩头脑灵活,言语较少,学习基础扎实,各科发展平衡,成绩一直位居年级前列。但某一天早上,他毫无征兆地给家里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学习压力太大,想出去走走,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待,希望家长不要找他。
最初,家长还不知情,看到我打去的电话,再看到孩子留下的字条,家长一下慌了神……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孩子平安地回到了家。后来,家长给我打电话,希望老师到家里家访一次,做做孩子的工作,我满口答应了。在去之前,我思考着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他们希望我去做点什么呢?劝孩子回学校读书。还有呢?父母要给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孩子不回学校读书阻力在哪里?1.这次考试发挥不理想,没达到理想名次;2.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对孩子关心不够;3.同学之间学习竞争激烈,产生了畏怯的心理;4.孩子双休经常上网,网瘾较大,在虚拟世界独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忽视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沟通交流。
具体实现了什么目标家访才算成功呢?1.孩子能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2.孩子和父母之间能互相剖析自己,实现沟通,父母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3.我结合亲身经历,说说读书时的想法;4.事情保密,不让其他同学知晓,以免孩子陷入同学的流言之中;5.孩子答应到学校上学,努力学习,不再逃学。
就这样,在家访前,我冷静、细致地完成了问题的确定与策略的初步制定。
通过相关准备,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状况,结合学生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家访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达到家校互通、互相探讨、促使教育孩子转变的目的。
一次家访,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见到效果,班主任就必须组织好家访内容,突出重点,不能漫无边际。
家访是教师和父母两个教育主体对话交流的一种活动,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引导话题,把握整个家访的进程,引导家长围绕主题进行沟通。
主张平等,不宜“独白”。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导,但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给家长一定的话语权。沟通是真诚的、双向的,不仅与家长交谈,有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班主任、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更加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主张关爱,不宜“揭短”。“学困生”虽然有很多问题,但也有很多“闪光点”。在介绍“学困生”的情况时,如果过多关注“问题点”,忽视“闪光点”,势必会使家长和学生失去信心。所以,即使“揭短”,也应从关心孩子出发,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
王同学的学习习惯很差,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上课也不专心。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收效甚微。于是我提前告诉他准备去他家家访,但也表示会给他留出一段时间,让他好好努力,做出改变,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
第二个星期,他果然有些改变了。这时,我对他说:“老师准备明天到你家去坐坐。”让他有心理准备。
在他家,我与他父母交谈,指出孩子近段时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时,我尽量避免用“差”“笨”等字眼,改用“不太理想”之类的话语,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到孩子近期的表现时,特地说了孩子的进步,再委婉地告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多沟通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温暖,说得家长一直不停地点头说“是”。
主张共生,不宜“教训”。在和家长讨论孩子的困难时,要做到公正、坦诚,要寻求共识,力争找到共同的解决办法。
曹同学家境贫寒,母亲身患重病,父亲一人在外打工,负担三个孩子的生活。在一次假期之后,小曹就没有再来学校。多次给他父亲打电话劝说无果后,我只好骑自行车去他家家访。
来到小曹家,我说明了来意,晓之以理:“孩子不能退学。现在正是他受教育的阶段,您不让他接受教育,将来他会埋怨你的。”家长沉思了一会儿,我动之以情:“你们家要是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助想办法,学校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家长听了有所触动。我又站在家长的角度,多次耐心地劝说:“他不上学了,这么小的年纪,没有多大力气,能做些什么?”最后,耐心换诚心,家长答应了让小曹回学校上学。
着眼成长,不宜“就事论事”。沟通过程中如果仅仅就事论事,而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做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建议,意义是不大的。
有一次周末,我到菜场买菜,意外遇到了班里一位女生蒙。开始我以为她是帮家里买菜,她却指指旁边的一对中年夫妻说,这是她的父母,自己利用周末帮家里人卖菜。原来如此!于是我便顺势与蒙一家进行了交谈,从卖菜谈起,谈到做事谋生、读书做人,特别是对蒙不愿刻苦学习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后来蒙与我几乎无话不谈,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成绩也提高很快。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有些家长自身是有问题的,正如一句俗语:“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在原件上找找原因。”因次,在家访的过程中对家长进行合理指导——教育理念的传递、管理孩子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与时俱进,不宜“陈旧”。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们的思想越来越新潮,如果班主任还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就很难和学生们站在同一高度进行沟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观念,亲近学生的世界,与他们建立共同语言,做他们的陪伴者和同路人。
注意保护学生及其家庭隐私。班主任家访后,学生担心班主任将家庭情况,尤其是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公之于众,时刻存在着心理压力。班主任应该从保护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隐私的角度出发,不将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其他人面前提及,并可私下和被访学生交谈,做出保护其隐私的承诺。
徐同学时沉默寡言,学习热情不高,自制力较弱,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家访时,看到他家里只有他母亲一个人。我觉得纳闷,一直不停地在想:“孩子的父亲呢?”和徐妈妈交谈时,我一再强调,孩子父亲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给予孩子阳光和刚强。但徐妈妈目光闪躲,对孩子父亲避而不谈。事后,我才得知,小徐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这时,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学生也会更信任班主任。
家访后要进行反思。在每次家访之后,及时地把感触记录下来,并对一些内容进行反思梳理、提炼,形成家访案例,这对以后家访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家访,架起了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从中得到帮扶,班主任从中得到锻炼,教育从中得到发展。愿家访工作持续下去,常绿常青!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