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薛爱华
试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薛爱华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用图文的形式将看似发散的各个知识点,用互相隶属或者是上下层级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思维教学的一种改革,它更注重人们左右脑功能的共同开发,借助思维规律,帮助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想象、逻辑等方面的平衡发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是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学最成功的典例。将看似复杂分散的各个知识点用图形的方式,分层、分等、分级地进行理顺,让学生们能够很轻松快速地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方便他们进行阅读、记忆和思维。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为例,对如何科学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全面探析。
笔者曾参加了某校的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次活动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一名教师在《地球的结构》一课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他让很多教育者看到了这种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切开的煮熟的鸡蛋,问学生们:“有人说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就像这个切开的鸡蛋一样,你们认为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通过情境和问题让学生们迅速进入探究角色,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的体验与感悟,对教材的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并尝试构建地球圈层结构思维导图。教师将“地球圈层”结构写在黑板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们以此为思维中心自由发挥,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通过文字和图形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使用不同颜色来标注不同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列出留白处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再次丰富、完善思维导图。
1.运用思维导图应以学情需要为前提。
并非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就适合所有的学科,或者适合一门学科里的所有章节,思维导图虽然是开启学生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创新教法,但如不考虑学情,不考虑教学内容地一味滥用,只会适得其反。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的确是相对抽象复杂和纷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类似这样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组织教学,让知识在导图中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深奥抽象的知识会简洁化,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加快理解。例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如下教学。
师:如果想对荒漠化有所了解,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生:荒漠化的定义、成因以及如何防治和治理。
师: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荒漠化”这个知识的构建。
教师打开PPT,围绕“荒漠化”这个中心,从定义、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和防治等几个方面对荒漠化进行描述,并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深化知识。之后,教师先将自己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学生们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按照刚才的分析思路独立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10分钟后,让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将自己的知识分支结构图进行演板,并让台下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尤其在如何防治方面有很多创新观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对三名学生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了适当的延伸与完善。
2.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
想要缩短机械记忆与理解应用之间的距离,就要凭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就是从每一个问题产生、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来。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们在逐一解决每个问题的同时,就已经将繁多的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连“点”成“线”,最终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清晰的“网”,这张“网”就是一条解决任何问题的捷径。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中的洪涝灾害内容时,教师将有关洪涝灾害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后,鼓励学生们从中寻找问题、创造问题。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了洪涝灾害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阅读相关的材料,发现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黄河最早的改道,使淮河洪水下泄受到影响,导致了灾害的产生。而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趁势提问:“为什么黄河会改道呢?”看到大家比较踊跃地探究,老师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围绕“黄河多次改道的原因是什么、对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危害”进行研究,深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产生、创造问题的快乐。
教育是动态的、变化的、不断成熟和永远不停生长的,每一种创新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都是无数教育者大胆尝试和细心揣摩的结果。思维导图作为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新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教育者更坚定地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