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生哲学思维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2017-02-18 10:35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0期
关键词:哲学高中生思维能力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唐昭强

新时期高中生哲学思维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

唐昭强

哲学非常核心的东西应该是思维,哲学是一门思维的学问。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哲学教学追求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引导、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思考、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哲学的启蒙教育课,但大部分教学只重视学生哲学知识的掌握,轻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哲学思维能力比较缺乏,没有达到哲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为了更好地对高中生实施哲学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和结合实际,了解当前高中生哲学思维能力状况,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为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和方法。

一、高中生哲学思维能力的缺失表现

1.抽象思维能力的缺失。

哲学的研究对象早已跳出了某一领域而上升为整个世界和宇宙,在思维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这种思维模式的变化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抽象思维能力是指把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思维基本形式的一种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也因此形成了顺从书本、顺从老师、顺从标准答案的习惯。在这种盲目顺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反思和质疑,影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至于对于所学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对哲学“矛盾”这个概念,学生就难以理解,尽管能熟练地背出概念,但对其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现象上,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和生活中具体的逻辑“矛盾”混为一谈,无法实现从具体现象的有效跨越。

2.辩证思维能力的缺失。

由于高中生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推理能力还很缺乏,看问题没有全局观念,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会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问题,容易导致片面性,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本身的辩证关系。

3.创新思维能力的缺失。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思考者,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明显失去了自我调适、自我修正和自我反思的兴趣和机会。有反思才能有判断,才能有批判,有批判才能有创新。当前高中学生最为缺乏的就是批判精神。

二、高中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哲学是一门特具思辨性的学科,因此,在哲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立场观点的教育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个可行的方法。

1.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地设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真理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可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使学生的认识一直在“不知”和“知”,“知之不多”和“知之较多”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这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

其次,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结合时政热点和学生的思想热点。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完“一切从实际出发”后,如果直接提问“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学生就可以不需要深入思考,直接把答案找出来。如果换一种问法:“高二文理分科时,你为什么要选择文科而不选择理科?”这是一道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会立即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合理的回答,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很显然,第二种问法比第一种问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更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有关的原理和观点。

再次,教师在设疑时,一定要结合实际,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问题太易,学生不须多动脑筋,随口可答,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若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学生就会放弃思维,也达不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2.一分为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学好哲学需要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个概念和原理,都是既唯物又辩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思维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要把握过去、现在、未来的纵向联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全面地考虑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讲清楚概念的辩证性。概念是哲学的基础,是步入哲学殿堂的第一道门槛。概念不清或把握不准,就很难正确地理解哲学原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在讲概念时,有些教师往往只注意把它的内涵和外延讲清楚,而比较容易忽略概念自身的辩证性质。比如,真理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真理是绝对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但真理又相对的,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所以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它自身的矛盾性。学生的思维一般来讲较片面,认为凡事要么是绝对的,要么是相对的,说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绝对性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真理的相对性。只有辩证地认识概念的辩证性,才是思维的一个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讲清楚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辩证关系有很多,比如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关键问题去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只讲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固然不够,只讲实践决定意识也不够,关键是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把握认识发展的特点和追求真理的历程。懂得这一点,学生的思维才是辩证的,才能有提高、有发展。

3.抓住关键,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创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它的本质特点就是开拓和创新,即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达到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抓住关键,重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和敢于批判的精神。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

质疑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疑惑、思考,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求知欲,质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质疑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生思考问题容易简单化,单一化,缺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从依法治国角度为……提建议。学生大部分只从“政府依法行政”角度回答,或者只从“共产党依法执政”角度答,很不全面。因此,教师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探究。首先,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教师的教学。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会学生要尊重老师,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不要以此给思维套上枷锁,阻碍我们的创新思维。其次,引导学生要敢于批判书本、批判标准答案。例如,有些老师在评讲主观题时,把标准答案展示出来以后,总要叫一些学生来评价标准答案,找出其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标准答案。这样既指导了学生答题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批判的精神。再次,鼓励学生学会理性地批判自我,正视自身不足,从而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哲学高中生思维能力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菱的哲学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