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主题选择的策略

2017-02-18 08:42
教书育人 2017年31期
关键词:蜻蜓昆虫蚂蚁

吴 江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主题选择的策略

吴 江

选择活动内容是落实综合课程的关键,课程资源(活动内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开发、选择、设计、利用好身边的课程资源,就解决了上什么的问题。在这些环节中,活动主题的选择与指导尤为重要。

一、教师为主的开发选择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积累、利用以及效益水平,是课程资源的转化者、开发者、设计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除付出时间去实践外,还需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三月的春天,学校围墙边有一排柳树,树枝上挂满了嫩绿的芽苞,形似将开的玉兰花,一眼望去,有一棵树很异常,它的叶子与夏天的叶子的大小、颜色都很多,原因何在呢?通过实地考查、对比观察、查找资料等活动,师生共问寻找树叶生长异常的原因,“热水导致树的生长异常”的观点得到了林业专家的肯定。

教师为主的选择,看起来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当老师是“新手”,学生刚进入这门课程不具备开发、选择能力时,这是必要的过程和有效的方法,但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二、师生共同开发选择

课程应建构在师生共同的世界里。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学生的需要,还应引导学生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把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提升为对某一类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方法是:观察——思索——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可行性——升成活动主题。学生习惯观察、积累,对发现的问题、现象不定期地交流讨论,选出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成活动主题,并在大主题下提出小主题。如:近些年小河区外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商品房“成林”,有学生想了解身边房屋的变化,经过引申扩展,成为“小河区的变化”活动主题。活动涉及了环境、交通、房屋、教育、购物、通信等方面,在实践调查中,学生深入地了解小河区及其变化,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和提高,对小河区的变化发展从表象深入到了实质,从小河区的变化看到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老师和学生几乎站在了同一位置,学生开始有观察、思索的习惯,有了开发活动资源的意识。

三、学生自主开发选择

学生有了开发活动资源(主动选择活动内容)的意识和一定的能力,发现并积累了一定问题时,思维更为开阔,目标更为明确。“小昆虫大世界”活动主题就是学生自主提出来的,在谈及活动主题由来时,有个同学的日记是这样写的:

一天放学,我走在校外的围墙边,地面一根移动的小红线突然吸引了我,快走几步一看,是一支红蚂蚁队,好几十只,有些是“大脑壳”,我不自觉的停下脚步,猫着腰看,脑子里立即闪出一个问题:“它们要搞哪样?”我的目光追逐着蚂蚁队,找到最前面的蚂蚁,问题又冒出来:“它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家在哪里,‘大脑壳’是官吗?”耐心盯了几米,发现前面有一只死蜻蜓,蚂蚁们陆续到了蜻蜓这边,一会儿就把蜻蜓往来的方向连推带拖开始挪动,很慢很慢地,“蜻蜓”往回到了墙根,有松松小颗粒泥巴的这里应该就是它们的家了,洞口很小,咋进去?这时又陆续出来了一些蚂蚁,没过多久,露在外面的蜻蜓越来越少,全部进去后,几只蚂蚁在洞口爬来爬去,一会儿洞口缩小了一点,蚂蚁就进洞了。“蚂蚁属于什么动物?”我问了妈妈又问了老师,原来蚂蚁是昆虫,“还有哪些动物是昆虫呢?”于是我提议我们选择昆虫作为活动主题。组里其他同学都参与了意见,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家后面有山,应该有不少昆虫,好观察”“我喜欢金猫猫(金龟子),但不知道它吃什么”;“我喜欢萤火虫,想知道它为什么发光”“打屁虫(椿象)放屁好臭哦,这是不是它的自卫本领?”“小小的昆虫什么样的世界呢?”……耶!七只手全举起啦,一致通过,我们就调查昆虫。

自主寻找、选择活动主题,不仅是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索、感知和成长。学生能自主开发选择活动主题,这才是解决“上什么”问题的较高境界。

这样的“三部曲”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观察、发现、思索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和需要。教师走第三步——“学生自主开发选择”,更容易进入角色,在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时用心指导,为顺利开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和铺垫。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蜻蜓昆虫蚂蚁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借昆虫上课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蜻蜓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蜻蜓点水
蚂蚁
蜻蜓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