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桂增
●云南省开远一中
从新课标高考和历史教材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尹桂增
●云南省开远一中
自高中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和高考试题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课改之前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相关理论和观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笔者就新课标背景下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新课标高考以来,历史学科考试从内容到形式再到难度相比传统高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无史料不成题,无史料不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标历史高考的新常态,史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均以史料阅读分析的形式考查,并且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新史料。
新课标高考历史题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备考复习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高考历史复习思路,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厘清历史概念和结论,更要帮助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史料教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如果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归纳而缺少史料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就只会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从教材体系上看,新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人民版,都以专题的方式编写,把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单独呈现,虽然有利于同一专题的归纳总结,但对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要求极高。但是,初中阶段历史学科地位极低,学生不重视,进入高中后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和历史素养,学生极难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更谈不上史料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补充必要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就需要史料作为支撑,开展史料教学就成为必然。
从教材结构看,历史教材课文结构的组织不够严谨,较为混乱,尤其是人民版教材,使用这样的教材教学,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更不可能提高史料阅读分析能力。以必修1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为例,人民版教材给了“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百官公卿”三个子目,课文编排逻辑混乱,没有按照中央到地方的体系来编写;此外该课文还将秦朝把“皇帝制”这一重要制度舍弃放到了第三课从汉到元的制度演进的课文中,可以说是颠三倒四,学生如果按照这个体系来学习,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秦朝开创的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这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教师不能唯教材,必须重新组织教学体系和结构,这就必然要以大量的新材料来呈现,实施史料教学来构建知识体系也就成为必然要求。
从人民版教材的材料选取看,一方面,教材只有史实论述,缺乏史料支持,学生只能看到冰冷枯燥的文字,难以从课文感悟和体验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历史,无法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史料教学,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仍然以秦朝的专制主义制度为例,如果教师在讲郡县制时,能补充丞相李斯的“天下动荡,人民共苦,以有王侯,今天下初定,再复立国,尤树兵也”,就能使学生对实施郡县制的原因、目的、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再补充李斯和守旧大臣两次辩论的史料让学生阅读,就更能加深学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制度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至少三段史料,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自然就可以逐步提高。
另一方面,人民版部分课文的材料选取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材料组织较为混乱,不能作为学生提高阅读分析的材料,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实施史料教学。例如,人民版历史必修2《“蒸汽”的力量》一课,用了大量篇幅,罗列了大量史料,但是这些史料的选取却不甚合理,完全没有体现出工业革命开展的原因、条件、成就、影响这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工业革命影响部分的材料,洋洋洒洒几页史料,编排却较为混乱,逻辑性较差,更没有呈现出工业革命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对亚非拉地区的双重影响,对全世界的影响,以及对英国的影响这些基本的史实,这就需要教师重新选取和组织大量的史料,学生通过史料阅读才能加强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合理使用教材史料,适当补充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历史教师,就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精选史料开展史料教学。同时要注意史料教学的方法、掌握原则,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一定能达到活化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应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史料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新课标高考背景下的史料教学,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史料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