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跃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创业板市场规模逐渐拓宽,然而现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盈余管理问题,为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加大盈余管理力度,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对策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引入以来,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创业板市场具有监管严、门槛低、风险高等特点,然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盈余管理却不容乐观,从而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加大盈余管理力度,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笔者将分别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现状、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对策分析,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现状
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具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IPO盈余管理中除去主板市场常用的管理手段外,还会采取一些独特的手法。笔者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一)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规划,当会计政策一旦确定便不能随意更改。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旦改变会计政策,其成本会远远高于付出成本,部分企业通常会在不满足相关规定下,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来实现盈余管理,比如说:对长期股去投资在成本法与权益法间实施转换。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采取会计估计来对企业资产加以管理,并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整,例如:对固定资产净残值进行估计,应收账款坏账的计提比例等。
(二)利用不透明的关联方交易
所谓关联方交易,实际上是指关联方与关联方间所发生的资源转移的事项。由于关联方交易成本相对较少,许多企业企图采用该方式来提高盈利。企业控制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身利己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交易不公平性。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导致关联交易难以识别。关联方可通过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关联交易。
(三)企业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和费用
从长期来看,提前或延迟企业收入,虽然不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但在短期内,会对企业利润分布实现改变,企业采取这一手段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举个例子:部分企业在年末可以对商品销售事项加以确认,促进企业利润的增加及转变。另一方面,企业应对成本收入确认加以延迟,促进企业利润的有效增长。
(四)利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以技术型企业为主,且以无形资产为主,据此对无形资产加以确认显得至关重要。创业板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能够实现盈余管理目标。部分企业为满足上市要求,会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无形资产。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特征
(一)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管理者释放企业发展压力的手段
企业管理压力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实施盈余管理手段的主要动机之一。通常而言,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压力主要包括竞争压力以及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等。这种压力不但源于资本市场中同行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在企业股东战略规划以及盈利动机驱使下,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决策者,其就会在这种恶性压力之下,产生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者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获取丰厚的私人利益。
(二)会计政策的诱惑驱使下企业盈余管理目的和动机更加明显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不仅给予上市公司诸多政策优惠,而且在财政以及税收和资本市场准入以及土地管理方面,都对相关公司进行积极扶持。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企业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企业管理者为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对外、对内形象,其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数据等。
三、有效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建议
综上,笔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问題,为更好规范创业板公司IPO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企业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对策,例如:对会计制度加以规范、对创业板上市条件加以控制、采取总体应计利润模型、制定相适应的内控政策,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为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应对企业会计制度加以完善,在制定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尽量降低不确定性,同时力求其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需求;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规定,应给予详细的解释或案例说明;制定制度或规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从而压缩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采取总体应计利润模型
所谓总体应计利润,就是基于权责发生制核算的损益与收付制实现制核算的收益之间产生的差异而得来的。基于权责发生制进行损益核算时,不管企业账款是否实际已经收到或者支付,只要是在企业当期应当承担的基本费用以及已经实现的收入,就应该在当期对其予以确定。相反,如果即使企业账款已经实际收到或者支付,尽管这一会计行为会发生于企业当期,也不应当对其予以确定。而基于收付实现制,对企业的损益进行核算时,主要将企业实际收到的账款或者已经支付的费用作为核算标准依据。在此会计理论基础上,国外著名学者约翰·维尔逊基于总体应计利润模型,他认为企业净利润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之差就是总体应计利润。因此,按照这一理论解释,可得到如下公式:
企业总体应计利润=企业净利润-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TA=NIN-CFO(公式4-1)
(三)控制创业板上市条件
为促进上市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企业应对创业板上市条件加以控制,监管当局应该适当地控制企业上市门槛,对于拟上市的企业,不仅要审查其短期盈利状况,更要考虑其成长性和核心竞争力。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尽力识别其获利模式,防止其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剥离劣质资产)获得上市资格。
(四)制定相适应的内控政策
企业的内部政策与程序对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途径之一,因此,企业需要从内部控制的程序以及政策方面尽快完善各项制度。首先,根据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发出,研究内部控制的策略,从而保证了内容控制能够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其次,企业中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中的利润、预算以及经营业绩等有清晰认识,并且保持科学记录与沟通;最后,要加强对企业中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控,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高效运行的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盈余管理的手段越来越多样。正是在此背景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广泛研究的热门问题,可以说“盈余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学领域内的一个永久性话题。因此,唯有设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到良好的制约和控制作用。在此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切实加强对我国不同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发展和国家市场经济稳定、持续运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07:72-75+15.
[2]王秀丽,张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2,01:19-24.
[3]甘欢,刘益平.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会月刊,2012,14:23-24.
[4]王棣华,徐丽娜.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业绩变化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0:42-48.
(作者单位:河南蓝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