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言+杨子砚+陈阳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色泽青黑,遥望犹如苍黛而名,雄踞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被称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199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4届会议上,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17个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黄山与长江、长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认为:“黄山具有伟大的文化意义,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是最特别的世界遗产。”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北坡和南坡的阳光辐射差较大,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年均降水2348.2毫米,年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盛夏避暑,闲冬赏雪是黄山旅游的两大乐事。
黄山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巨大的花岗岩石和古老的松树在云雾中显得尤为苍劲。复杂的地质结构形成了黄山的天然石柱、嶙峋怪石、唯美瀑布、深邃洞穴以及湖泊和温泉等。其中,以其壮观的山峰群最为显著,黄山有77座山峰海拔超过l,000米,最高的莲花峰海拔高达l,864米。
黄山先后经历了几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第四纪冰川的洗礼和自然风化作用,形成了气势磅礴、高峰绝壑的峰林地貌。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说,高耸的莲花峰(1864m)、平旷的光明顶(1860m)、险峻的天都峰(1810m)并称为三大主峰,雄居景区中央。黄山峰岩以花岗岩为主,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景区群峰林立,沟谷纵横;飞瀑流泉,气象万千。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世称“黄山四绝”。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由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黄山还有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的主要景区包括玉屏景区、北海景区、温泉景区、白云景区、西海大峡谷、松谷景区和云谷景区。
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景观。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一般来说游览黄山均乘车至此,现为黄山旅游的接待中心之一。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的黄山西海大峡谷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是狮子峰、骆驼峰、书箱峰、宝塔峰之间的山谷合称;云谷景区位于黄山东部,是一处谷地,主要景点有云谷山庄、古树、怪石、“九龙瀑”和“百丈泉”。
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尤以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等“五胜”见著。现存历代摩崖石刻295余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古墓等古建遗迹150多处;历代歌颂黄山的诗词歌赋2万多首(篇);以黄山为题材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难以计数。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等人师法自然,创立了“黄山画派”,历经百年而不衰。此外,各种方志、文献、传说和学术论文以及影视风光片,科普和游览丛书、导游图、画册、影集、名信片、系列邮票,也是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黄山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着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奇景代表着江淮山河之美。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