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明
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又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前身为航天504所,长期致力于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以空间信息服务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为使命,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
建院前后,研究院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试验和产品开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研制了多路的信号时间同步检测仪和机载无线电测高计,为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研制了东方红乐曲接收设备等。
在航天器上,有效载荷系统是直接实现飞行器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产品的统称。在51年的征程中,研究院逐步成长为我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最核心单位,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雷达遥感与探测、高速数传、激光通信、星间链路、卫星测控、空间天线等技术领域创造了我国多个“第一”。
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研究院代表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从1984年我国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至今,西安分院研制的各频段卫星有效载荷分别应用在东方红系列、鑫诺系列、中星系列以及其他各类通信卫星上,并随整星出口至亚非拉地区多个国家。是我国通信卫星有效载荷系统研制的主力军,推动了我国通信卫星三代载荷技术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研究院是我国北斗导航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我国北斗一号系统、北斗导航区域系统20多颗导航卫星提供了全部有效载荷,正着力于建设我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多年来,研究院推动了我国北斗导航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次跨越。
卫星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领域,研究院是我国空间数据传输与处理领域的开创者。为我国已发射卫星提供50余套数传分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起,研究院的数传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上,形成了系列化、型谱化、标准化的数传系统,使我国卫星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研究院研制的数传设备曾传回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雷达遥感与探测领域,研究院是我国雷达遥感与探测领域的领跑者。为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新一代气象卫星和海洋探测卫星提供了有效载荷。近年来,研究院研制的遥感器得到广泛的在轨应用,其中风云三号微波温度计是我国首个正式纳入欧洲天气预报系统的遥感器,星载sar将在未来的空间信息系统中大显身手,探测雷达成功助力嫦娥三号着陆器实现完美落月。
在激光通信领域,研究院是我国激光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制主力军。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套相干激光终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突破了激光远场环境模拟及高精度测试等关键技术,为中继卫星演示验证奠定了基础。具备支持激光链路组网能力,具备向更高速率、更远距离和更新体制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星间链路技术领域,研究院开创了我国星间链路技术领域应用的先河。首创、缔造了我国多种星间链路的应用模式。一是全球中继卫星及与用户星船的链路网络,二是三星编队飞行的链路,三是全球导航系统混合体制链路。
在卫星测控领域,研究院是我国地面、海上、天基测控网的开拓者,是我国空间测控应答机及跟踪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为我国发射的卫星提供了30余套测控、跟踪、应答机系统。在嫦娥二号任务中,研究院研制的x频段深空应答机为嫦娥二号远航7500万公里作出突出贡献。
在空间天线技术领域,研究院是我国最具实力的空间天线研制单位,配套并在轨应用的天线达200多副,其中最大尺寸的可展开天线、固面天线及相控阵天线均由研究院研制。具有可为我国所有的空间飞行器提供天线系统产品的能力。
50余年来,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及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多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共获得省部级、国家级荣誉400余项,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空间技术的蓬勃发展。研究院也被授予我国的高技术装备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突出贡献单位,是航天系统有重大贡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