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陕西科技资源富集,众多的高校、院所、工程中心、实验室及科技人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科研体系和人才体系及相对应的科研教学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了巨大效能,创造出了巨大业绩,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出了科技大省的风采。
陕西省资源统筹中心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是为建设西部强省和创新型陕西、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立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
创建“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五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等12个服务系统。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2011年7月28日,全國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成立。基地将构建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交易板块、科技资源孵化加速板块、科技资源展览展示板块、科技资源综合服务板块等五大板块,形成科技研发、交易、产业化一体化发展。2013年“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咸新区”正式挂牌,标志着沣东新城科统基地在陕西科技统筹承载区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将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经验,为陕西乃至全国提供样本。
西安科技大市场建设
2011年4月,西安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运行。西安科技大市场是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重大项目。西安科技大市场已成为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交易市场化公益性平台。
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0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57亿元,每年递增100多亿元;大型仪器设备入库累计8233台套、累计入网实验室8034家、累计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50家;2015年举办产学研对接、创新大讲堂、政策培训、考察接待等各种交流活动371场次,累计1793场次。实现三网一厅(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服务平台和移动互联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是统筹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之一。至2015年,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了卫星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兰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陕西省北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陕西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所属产业涵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共涉及企业672家,高校102所(次),科研机构88所(次),已成为推进我省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的重要载体。
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专项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下达重大项目77项,涉及能源、资源等10个领域;财政科技经费投入7,7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支持经费达1000万元;参与科研人员8400人,平均每个项目参与人员109人;累计申请专利927项,授权专利514项。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362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367项,发表科技论文132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8项、省级科技奖50项;累计实现新增产值407.18亿元,销售收入490.56亿元。
各项目承担单位依托重大项目,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63项,实施经费总额达207亿元,有效撬动了社会资金的流动和投入,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统筹工作的快速发展。
科研院所改革
全省现有省属科研院所47家,其中技术开发类19家,社会公益类28家,主要分布在医药卫生、机械机电、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行业。19家转制科研院所经过体制机制创新,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4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15个,研发能力及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组建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整合科研院所资源,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孵化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促进“科技与市场、资本、资源三结合”,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组建陕西省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计划体制改革
构建了由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陕西省技术引导专项(基金)、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五大类科技计划组成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陕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等,完成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一院一所”创新模式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不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与机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大型科技集团”的全链条发展模式道路,以年均30%的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末,全院综合收入94,33亿元,连续15年平均30%增速,在全国有色行业院所位居首位,在全国转制院所位居前十位。
创新模式
三位一体
科研、中试、产业化同步发展。“科研”由研究院为主体组织,开题立项;“中试”以院属研究所、中心为主体组织,建设创新平台,打通成果转化瓶颈:“产业化”以院控股公司为主体组织,开发高端产品并效益反哺科研。
母体控股
研究院母体对各产业公司实行“战略管控”,以股东会和董事会参与对公司的决策。
股权激励
组建股权多元化的高科技公司,实行研究院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经营者和技术骨干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兼顾各方利益。
资本运作
通过推动公司上市和增发,借助资本市场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搭建了“人才扶持+风险投资+成长服务+创业环境”的科技成果孵化体系,打通了中央和地方、军工与民用、内部人才与外部引进、科研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道路,探索出国有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创新模式
开放办所
创建“人才特区”,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双向流动;接轨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管理模式;对标DARPA,加强与国外最前沿技术机构的全方位合作。
专业孵化
以光电信息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技术方向为核心,依托研发技术成果,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技术、专业导师、专业装备、专项基金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撑。
创业生态
建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了“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孵化软环境,实现可持续发辰的“热带雨林”科技创业生态。
择机退出
秉承“参股不控股、寓监管于服务”的理念,将研究所打造成孵化高科技的航母;采取上市、转让、回购等方式将股权重新转化为资本,反哺科研或接力孵化。
探索四位一体:人才、技术、资本、服务
实践四大融合: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科技与服务深入融合、科技与市场深度融合、科研机构与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