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工匠精神 推进中国创造

2017-02-17 16:37刘俊华
企业文明 2017年1期
关键词:整平延安工匠

刘俊华

我们谈起工匠精神,很自然地会想起“极致”这个词。极致在数学中可以用“正无穷”来表示。工匠精神正是对这个“正无穷”的追求:工匠们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在重复中不断超越前辈和自己,创造新的极致。

新时期工匠精神面临两次重要超越

在信息化、工业化的今天,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必然面临着两次重要的超越:第一个超越,是人类的创造力对机械的逻辑性的超越,“中国制造2025”,依托的是匠人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这种感性思维是对机械逻辑思维的超越,并与其完美结合,推动制造水平的进步;第二个超越,是信仰强度和习惯强度的自我超越,掌握一门技术需要不断重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需要信仰支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是对自我人生境界的超越。

当前有一种看法,认为工匠精神是几十年如一日,就是简单劳动的重复。我认为这个看法忽略了工匠丰富的精神世界: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是因为有趣味性、探索性、创新性和信仰性的内容在里面,是在重复中体味到了精彩,是能够在突破极致后感受创造的欣喜。从这个角度分析工匠精神,特别是在工业化分工极为细致的今天,有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我以我单位承建的港珠澳大桥为例,做一个深入剖析: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连接香港、珠海、澳门,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之后又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将开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大桥时代”,对于推动三地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交一航局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国内唯一全面全过程参与人工岛、桥梁主体、沉管隧道安装的建设单位。在上述工序中,沉管隧道安装最具代表性,该工序是世界上埋深最大、综合难度最高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每节重达8万吨的沉管在最深45米海底厘米级无人对接,技术难度可与天宫对接媲美,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一航局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冲破国外技术壁垒,截至目前,沉管安装至第29节,建成长度在世界公路沉管隧道中跃升为第一位,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整平船清淤系统改造填补了世界水工史上高精度清淤技术空白,这些技术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标准。

沉管安装团队成立之初,国内沉管安装经验为零,又面临国外技术封锁,千辛万苦找到的只有一张杂志上的宣传画,没有任何的技术资料,可谓举步维艰。项目团队“从零开始”,历时一年多进行技术攻关,一点点摸索,一项项攻关,历经5版推翻重新编制,从一张白纸变成如今可比《资本论》三卷厚度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施工方案》。随后,连续创造世界首次沉管基床清淤、世界沉管隧道安装一年十节的“中国速度”等纪录,最高精度、最短周期等奇迹涌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注入,我们总结为:

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科学精神。40米深海进行沉管安装,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施工风险都是前所未有,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最后三道钢封门更是直接影响着整个隧道和人工岛的安全。项目团队提出“每一次”的理念,把每一节沉管的安装都当成第一节沉管来对待,每次安装前都要组织开展深入的风险排查和三次船机设备联合大检查,对照风险管理手册的238项风险源,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逐一进行排查,确保每一个细节检查到位,每一项风险防控到位。

“敢为世界先”的创新精神。为满足沉管安装施工需要,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平台式深水抛石整平船,利用精准的测控系统为基床铺设提供了精度保障,实现基床铺设精度控制在4厘米,最高实现垄间高差2毫米,外海深水碎石基床高精度铺设整平施工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E15沉管第一次安装遭遇基床异常回淤,不得不回拖进坞。首次回拖进坞施工,缺乏操作经验,加之现场海况恶劣,拖带重达8万吨的混凝土大家伙,堪比一艘中型航母,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顶着巨大的压力,作业人员迅速行动,顶着连续一天一夜进行浮运作业的疲劳,头顶7级大风,好几个人被海水打翻在地,真可谓战风斗浪,70多个小时里,所有作业人员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如螺丝钉一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累,凭借超人的毅力和超凡的执着完成了世界首次8万吨沉管“三进三出”拖带的壮举。

在E20、E21沉管安装连续遭遇设备突发故障时,一声令下,作业人员第一时间赶赴抢修一线,与时间和体能竞赛,保住了贵如黄金的安装窗口。抢修现场,作业人员白天要经受35度高温的炙烤,晚上要轮班通宵抢修,高温和疲劳成了最大的敌人,关键时刻,很多人都是直接吃住在甲板上,从来没有一句抱怨。每次都是连续四五十个小时的鏖战,却没有一个人掉队。

一丝不苟的精益精神。重大船机设备的完好是超级工程的基础,在船舶管理中,从来不需要项目部过多的强调要求,各个船舶会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修,每个人都是充满热情,时不时把工作成果发到QQ工作群中对比一番,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对于两艘安装船,大家更是格外“照顾”,在安装前和安装后,船员都要从里到外清洗、敲銹、涂漆,甲板、机舱3年如一日,设备、机具整齐如超市,称之为“穿好衣,戴好帽,才能出好门”。在大家的努力下,关键船舶没有一次掉链子,保持了高水平的运行效率,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这些精神的内核其实就是“为国建桥”的担当与责任,风险意识成为习惯,追求完美成为共识,创新开拓成为性格,这就是铸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工匠”特质。

管延安代表的就是千千万万具备这种“工匠”特质的一航人,他的先进事迹曾在央视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中首播,先后获得过“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

8月的一天,大桥项目总经理林鸣到二次舾装保养平台检查舾装班工作,向担任舾装班长的管延安询问压力控制阀的保养管理情况。管延安把摆放整齐、分类明晰的阀门指给林鸣看,本以为会得到满意的赞许。“如果有人把它们打乱了你还能分得清吗?”“舾装件是沉管的命,你要把每一个阀门都标明日期、列入台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林总更富进取心的话使管延安恍然大悟,对“一丝不苟不让隐患出坞门”有了更深的认识。管延安作为新时代的工匠代表,不只是工作要达到标准化,他更注重主动巡查、主动找短板、主动挑毛病,甚至是一夜醒来推翻自己前一天的做法,重新来做。

E15沉管第三次浮运安装期间,管内压载水系统突发故障,水箱不能进水,沉管安装只能暂停,必须安排人员进入海中的沉管内维修。危急时刻,管延安带领班组人员快速开启人孔盖板进行检修。从打开密封的人孔盖板进入管内检修、排除故障,到完成人孔盖板密封,全程不超过三个小时,效率之高令人惊叹。“这都得益于之前无数次的演练。”管延安谦虚地说,“我们在每节沉管沉放前都要做至少3次演练,这是第15节沉管,之前共完成了至少45次演练。”

“重复也能成就精彩”,管延安的法宝很简单,就是让简单重复的每一个动作都正确。

以“干一流的,做最好的”为信仰

“津平1号”是世界最大的外海抛石整平船,也是世界唯一一艘具备清淤功能的整平船。四条高90米的桩退每次作业中都要抬升、下放10余次,靠齿轮驱动的抬升装置在润滑方面非常不便。技术人员有心无力,操作工人却有力无心,解决不了难题。

项目团队立即开起“职工夜校”,让大学生给工匠们“打工”,每天灯火通明,由管延安和工友们提出润滑加油改进思路,技术员帮助画图弄清原理。1个月的时间,“桩退齿轮喷淋加油润滑装置”成功出炉。这是一项涵盖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船机改造的多行业创新成果。工匠和大学生强强联手,创造了省时、省力、高效的技术成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超级工程,代表着中国走在了世界建桥强国前列。

中交一航局以“干一流的,做最好的”为企业信仰,以“行大道,担大任,成大器”为企业哲学,把对祖国、民族的责任感深深熔铸在每一项工程建设中。

一航局作为主力队伍,参加了南海工程。工程远离大陆,自然条件恶劣。刚接到建设任务时,只知道大致经纬度,一切充满未知。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一航局挺身而出,承担起南海“为国筑岛”的大任。在建设过程中,員工们体味到信仰和价值的崇高。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建设的每一粒礁沙都是国土,每一段堤坝都是祖国新的长城。正是怀着这样的信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工程师们不畏众多挑战,把人生价值写在了祖国海疆,为工匠精神注入了灵魂。

“为国建桥,为国筑岛”是新时期一航人对工匠精神的具体诠释,我想这也是浸入一航人骨髓的文化基因,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精神内核。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整平延安工匠
大连湾海底隧道地基处理及基床整平关键技术
整平船高程系统的校核对施工精度的影响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工匠神形
沉箱抛石基床整平施工技术
工匠赞
悬架式高速提浆整平机快速铺装混凝土桥面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