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三(2)班 林依凝
指导老师 温文娟
家乡的九凰山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三(2)班 林依凝
指导老师 温文娟
例文一
太阳刚刚从东方露出了笑脸,我和妈妈就来到九凰山的山脚。抬头望去,山上树木密密层层,就像绿色的海洋。
沿着石阶走几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这座桥看起来历史非常悠久,上面爬满了青苔。走上桥,桥的两侧有石栏,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绽开的荷花,大方展示自己的美;有的刻着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害羞地躲在荷叶后面不敢露出自己的脸……这座桥在风风雨雨中屹立了许多年。啊,这座桥可真是坚固呀!
再慢慢地往上走,满目的树映入眼帘。树有高有矮,高的树枝叶茂盛,像把撑开的大伞,矮的树就比小草高一点点。不同的树叶子各不相同,有的像水滴,有的像手掌,有的像小扇子,真有趣!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地响,声音时高时低,连绵起伏,真像是在弹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
来到半山腰的平台,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那一丛丛、一簇簇的蒲公英花。它们在微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我摘下一朵,深吸一口气,使劲一吹,“呼——”蒲公英的绒毛向四处飞散,飘落在花丛中,飘落在树叶间,飘落在土壤中……我想:明年在花丛的土壤中会长出更多的蒲公英。花丛旁的空地上,老年人在打拳,青年人在吊单杠。孩子们有的在各种体育器材上大显身手,有的在追逐玩耍,还有的在玩“捉迷藏”游戏呢!他们的笑声在山中久久回荡!
接着我和妈妈加速前进,不一会儿就到达了山顶。站在蓝天下,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深深陶醉在九凰山的美景中。
【林老师的话】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来到山脚”“沿着石阶走几步”“再慢慢往上走”“来到半山腰”“到达山顶”,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仿佛跟随着小作者在攀登九凰山,随着脚步的移动,眼前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用这样的方法来写文章,非常有条理。在写九凰山具体的美时,小作者的写法也很有变化。在写“桥”和“树”时,抓住桥上的“青苔”、桥“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树的“高”和“矮”、树叶的“不同形状”以及树叶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写出了细致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在写“半山腰的平台”时,则重点写了人们在这里的快乐活动,让人感受山的美。
当然,文章也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在第二自然段写“桥”时,要想一想怎么集中语言写出桥的古老和美丽,这段的最后两句话可以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