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一座山峰的名字。现已不明所指,一种说法是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传说林山上一座山峰是从别处飞来的,因此叫“飞来峰”。另一种说法是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的山峰。
千寻塔:“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1寻等于8尺。“千寻”是泛指,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缘:因为。
飞来峰上有一座高高的塔,以前听说在这座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日出了。今日我亲自登临,果然名不虚传。到了这高高的塔上,就不怕被云雾遮挡住视线,可以尽情极目远眺了——因为我正站在最高的位置上啊!
古诗中有不少描写高层建筑的,著名的如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现代的角度,令李白“不敢高声语”的“高层”建筑,恐怕不能算特别高,毕竟那个时代,几层高的楼已经罕见。
但是,我们常常能见到古诗中对高层建筑、高山的描写角度独特,感染力强,同时,隐含着深刻的哲理。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正是这样的例子。
诗歌首句,简单描述了飞来峰的情形,山名“飞来峰”,天然地带着险、高、奇的气势,这座险、高、奇的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塔。次句借传言来衬托塔的高:由于非常高,传说在这座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日出。这实际上是古人对地球是圆的这个规律的朴素认知:高处更早见到日出。
末两句既是实写,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站在塔顶的作者,视野开阔,胸怀宽敞。作者感悟到:只要站得高一些,就不会受蒙蔽,能够看得更清楚。王安石说这句话,有其本人主持变法不顺利,困扰重重,压抑不快的原因。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有着相同的道理: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站得更高,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就会更清楚、更理性。
(锦 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