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易错辨析

2017-02-17 05:1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贸易

湖北 王 勇

古代中国经济易错辨析

湖北 王 勇

一、混淆“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概念

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其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

(1)二者表现特征不同: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

(2)存在的时间不同: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因为在这之前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还无法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小农经济、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农经济,在这其中以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最为突出,这样也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只有封建社会才有小农经济的错觉。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因为那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生产规模十分狭小,商品经济还没有产生;到了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虽然商品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逐渐地自然经济也就退出了历史长河。

(3)二者联系:首先,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再次,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综上所述: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只能在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期间,两者才出现了交集。

二、“海禁”≠“闭关锁国”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教师和学生将海禁和闭关锁国认为是一回事,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分,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的。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郑和下西洋)的一项措施——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商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一项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1)实施的背景不同:明朝海禁是因为明朝建立之初,退居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仍对明朝构成一定威胁,日本倭寇在沿海进行骚扰掠夺,政局不稳;而清朝闭关锁国则是因为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建国之初,国内有多股反对势力,如前明残余势力、明末农民起义军队等,外有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掠夺,统治亟待加强。

(2)主要的针对对象不同:明朝海禁主要是针对倭寇,而清朝闭关锁国先是针对东南沿海抗清势力,后来主要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

(3)具体内容、程度有所不同:明朝海禁范围主要在经济领域,以打击走私为主,带有对外经济制裁的一面。而且,明代的海禁只禁止中国民间私人出海贸易,但欢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的“贡舶贸易”。明成祖命郑和七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贸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对于西方先进技术和物产,也并不排斥,当时葡萄牙人、荷兰人来到中国,明朝人发现,他们的大炮很厉害。于是,戚继光很快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牙人、荷兰人制造大炮的技术,并将此类大炮装备用于中国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在明朝,一大批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引进到中国来。例如,玉米、甘薯、烟草等,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民间私商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也限制来华贸易。涉及内容不但包括经济领域,而且包括技术、文化领域,是全方位的禁止、限制海外贸易。

(4)危害程度不同:①明朝海禁,对中国海外贸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如清朝闭关锁国带来的巨大摧残和扼杀。②明朝海禁和清朝闭关锁国是一脉相承的政策,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但是,二者实施的背景、主要针对对象、具体内容、程度、后果都有所不同,清朝闭关锁国实际上是明朝海禁的变本加厉,更加全方位、政策化、制度化。

三、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土地国有制,所以性质相同,内容相近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而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无主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四、混淆古代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而不是先有农村商业,而后才有城市商业的发展。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细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秦始皇一统中原,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由于金属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和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如向小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相对而言,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比作为业缘组织的宗族进步,而作为业缘组织的行会又比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进步。因为地缘组织特别是亲缘组织大多具有不可选择性,属于不随意的团体,而业缘组织大多具有可选择性,属于自由加入的志愿集团。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始形态。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下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有了发展。明中叶,在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见不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到清中叶,继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有: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陕西南部的冶铁、锻铁和木材采伐业,云南的铜矿业,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的煤矿业,四川的井盐业,山西河东的池盐业,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制瓷业,一些地方的制茶、制烟、蔗糖、榨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地方的染坊、踹坊、纸坊和木版印刷业,上海的沙船运输业等,共约20个行业。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贸易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小农经济完全过时了吗?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