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曹银兵
凸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引领教学改革
江苏 曹银兵
无论是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Ⅱ、Ⅲ中的地理卷还是北京、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及江苏地理卷,试题创设的情境均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满满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给考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激发了考生发现地理之美,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热情。各套地理试题侧重于突出立德树人、发挥高考育人价值的功能,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为主线,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引领作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科学认识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努力实现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引导考生树立尊重善待自然、人地和谐共生、关心个人并关注整体、着眼当前思虑未来的意识,自觉参与到保护地理环境的行动之中,如全国卷I第43题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全国卷Ⅱ第44题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全国Ⅲ卷第43题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与雨林湿度低的原因”;江苏卷涉及的“沙尘暴”“人口老龄化”“绿色出行”等知识也考查了人地协调观。学生要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地矛盾的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把人地关系的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让考生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地理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为载体,优化试题内容,使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功能特色得到彰显,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对文物考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今年地理试题的一大亮点,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全国卷Ⅲ第1~3题的“剪纸艺术”、北京卷第3~5题和天津卷第6~7题的“二十四节气”,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北京卷的第40(1)题则选择“5·18博物馆日”为背景,请考生谈谈故宫的旅游价值并列举故宫在环境保护和整治的措施。
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联系,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
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从生活化的素材和情境入手,自然延伸出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全国卷I第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全国卷Ⅲ第1~3题“一帧反映江南水乡的剪纸作品”、全国卷Ⅲ第10~11题“互联网信息”、江苏卷的“微信红包”、北京卷的“共享单车”与“天舟一号”等科技进步热点也进行了一定的体现。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从时事热点提取题目素材,把主干知识的考核和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试题情境源于生活,把知识和原理变成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考察。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社会的思路,时事热点融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之中,这些“高大上”的热点全部与生活相通,接通地气,要求学生能审视这些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地理学揭示的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全国卷Ⅱ第6~8题以“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尼罗河泛滥区沉积物上直接耕种的原因。
差异性是地理学研究的又一重点,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但对区域之间的过渡性相对关注较少,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全国卷Ⅱ第1~3题,选择苏南、苏北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为素材,重点考查考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地面状况对应的思维转换能力,引导考生理解区域界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以期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题目的设问,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思想和价值观。例如粮食供需差异空间分析,引导考生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审视一个地理现象;江苏卷“深圳、浦东、雄安新区区位示意图”的区位分析、山东半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让考生感受因地制宜的学科思想和人地和谐的价值观。
在命题形式上,几套地理卷保持了多样性和开放性。命题立意体现创新思维,如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日益频繁,有必要了解和熟悉不同国家的生活工作习惯和方式。北京卷第1题以北京时间为参照,把海外某城市工作日的机动车流量与时区计算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不需要知晓某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条件下,通过日常地理现象判定时区的创新思维。第3~5题通过某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考核学生从降水量的变化判定该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的创新思维。
试卷继续坚持近年来地理图表制作多样化的基本脉络,注重对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地理图表能力的考核。同时,试题坚持设问的适度开放性,引导和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北京卷第40(1)题,通过“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理解,对环保措施进行作答。第41(1)要求学生在“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对热带干草原景观特点的归纳分析。
中学地理教学即将施行地理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高考地理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进而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改革。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