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不做“机器人”

2017-02-17 02:35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器机器人人类

记者 亦安冉

鸡年不做“机器人”

记者 亦安冉

我们还没有和人外星人相遇,先就和机器人扛上了。

几乎每年都有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幻大片上映,从《变形金刚》系列,到《终结者2018》,到《环太平洋》,到《人工智能》!许多部好莱坞片子都会设定一个主题猜想:有一天机器人会不会取代我们成为地球的主人?

前一阵子,朋友圈里流传一篇文章《一件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事:男人都不再追女生了》,说的是大家现在都效率至上,人人都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男人呢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时间、耐心去了解去等待一个女人。不仅男人,女人也是如此。爱情被量化成:工资多少?身高多少?车价多少?房子几套?存款多少?

机器人在智能化,人类却在去感情化。

鸡年,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人和机器人那点事儿。

艳羡车马慢 又嫌网速慢

我们一边艳羡古人车马慢的生活,一边又在嫌弃网速太慢,这个更新换代快得让人眼花的时代,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古代人用锄头耕地,持续了几千年,朝代一直在更迭,但是社会的运转逻辑和结构却并没有大的改变,种得慢收得慢,人们过着车马慢的日子,日子过得不那么赶,闲情雅致就多一点。所谓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如今日新月异,社会的运转逻辑和结构也在时刻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要不断地适应变化,才不会被社会进步的步伐抛开。效率为主,速度当先,时间是最不能耽误的。

快一点再快一点,效率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因此,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人是以“性情”为主动力,现代人是以“效率”为主动力。

在效率至上的准则里,人也得更现实、更理性不是?在《一件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事:男人都不再追女生了》这篇文章里,作者写道:“未来的社会,人们只会越来越现实,人与人交往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交换,而不再会涉及其它。谈感情多累?谈利益多直接。大家各取所需。你摆出你的条件和需求,我摆出我的条件和需求,合则来,不合则去,各自赶紧物色下一个对象。所以啊,未来的爱情也都是明码标价的,不信你去各种各样的相亲网站上看看,那一排排美女帅男的下面都是什么,不就是工资多少?身高多少?车价多少?房子几套?存款多少?这些全部是量化的数据啊,然后再附上一句话简介,接下来大家开始用鼠标互相选择。”

数据化,然后效益最大化——听起来不像是荷尔蒙冲动,倒像是计算机程序运算的结果。

现实利益更要紧,抒情浪漫放一边。

以前,有一种说法叫:女人浪漫是天性,男人浪漫是手段。一旦感情稳定了,男人就懒得再浪漫。现在,或者说,不久的未来,连男人也懒得浪漫了。

你能为我花多少钱?你愿意为我花多少钱?——这么机器般的思维方式,想想就觉得有点冷嗖嗖的。

“浪漫”本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浪漫是一种创造力,爱情易培育天才,梦想能造就奇迹,生活需要那么一点“不切实际”。如今这个本性被现实的利益取舍遮盖了。

机器人人性化 人类却在机器化

机器人越来越人性化,而我们生而为人,却越来越机器化。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欧美国家认为:机器人应该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通过编排程序具有可以变更的多功能的自动机械,但是日本不同意这种说法。日本人认为“机器人就是任何高级的自动机械”,这就把那种尚需一个人操纵的机械手包括进去了。因此,很多日本人概念中的机器人,并不是欧美人所定义的。

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性、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功能的空间三维坐标机器。

机器人越来越人性化,而我们生而为人,却越来越机器化

——有关机器人,通俗上的理解是上述这样的。机器人的确是个好东西,可以帮我们完成许多事情,智能机器人甚至可以帮我们思考。可是细思恐极,连思考都被代替了,我们肉身还留着干什么呢?社会越发展,感觉自己的感官越迟钝。我们越来越不需要大脑,就譬如驾车出门,总要开个导航,总觉得自己的大脑不够灵光。

电影《摩登时代》里,一生只爱一个人,变成了一生只拧一种螺丝钉!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就像社会的一个螺丝钉,机器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来代替人完成那些枯燥、单调、危险的工作的。原本只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为何一步步走到和人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呢?

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还会仍然是主人吗?

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科学家认为,未来20年形象逼真的仿生机器人将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人们会逐渐接受它们,并将它们视为“人类”。

智能机器人的能耐让人们兴奋,同时令人们感到不安,之前史蒂芬·霍金和埃隆·马斯克指出,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或将毁灭人类!结合一下现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或许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人类在机器化,而机器在人类化。

人类在往理性、麻木、机械化的“去感情化”前进,像极了经过编程设计的机器人。

与此同时,机器人却在身体和思维的进化上,越来越接近有肉体有灵魂的物种——人类,在现实生活里,机器人开始做我们认为人类才该做的事。

《一件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事:男人都不再追女生了》的作者作了这样一段猜想:我们的语言、情感、生活趋向于格式化,当我们的基因也正在一段接一段地被破解,新的人类生命可以预先按需设计,甚至男人的性趣也可以被“虚拟现实”技术(AR或VR)深度满足了……人类正在沿着一条不可逆的路径走向机器化。”于是,人类的灵性终将消逝在自己创造的文明里。而当机器有了灵性,开始在地球上行使上帝的权力。这才是人类的终极危机。

谁也不知道技术进步给人类最终带来的是不是更安全的未来

人类在机器化,而机器在人类化

对未来充满着从此幸福的期许,同时也有切实可能的担忧

科技向前 心灵向内

对未来充满着从此幸福的期许,同时也有切实可能的担忧。

我们一直在谈论未来,似乎进入未来社会,我们就可以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可否认,科技发达是把双刃剑。未来我们可能面对崭新的技术,也可能面临未知的危险。

宗教信仰可以给我们心灵带来安慰,技术进步却给我们带来现实的期待,许多人类的终极梦想要藉由技术进步来实现,不过谁也不知道技术进步给人类最终带来的是不是更安全的未来。

早在1920年,捷克作家卡莱尔·恰佩克完成了他的舞台剧本《罗萨姆万能机器人》。劳工机器人具有人类一样的外表和肌体,但没有思想灵魂,只会日复一日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人类则逐渐脱离了体力劳动,成为了不劳而获的食利阶级。机器人逐渐产生情感,进而拥有了独立的灵魂。直到有一天,机器人们意识觉醒,消灭了不劳而获的人类,统治了世界。面对繁衍的难题,机器人最终产生了情感,开始生儿育女……

故事反过来,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自己再不像个人那样好好地活着的话,说不定离被消灭就不远啦。不是说了嘛?连男生都不愿意追求女生了!?

科技上我们是不断向前进,在心底里却需要一种向内的寻找。

如果我们尝试着向内心去探索,去寻找心灵的平静,学着去理解生活,重拾自己的性情,看淡物质世界的纷扰,优雅从容地面对效率为先的种种困扰,那将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鸡年不做机器人,好好地做点人事吧!

要么先从男生追女生开始?

科技上我们是不断向前进,在心底里却需要一种向内的寻找

猜你喜欢
机器机器人人类
机器狗
机器狗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未来机器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