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苏高考物理高频考点与复习建议

2017-02-16 22:01朱亚军�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考点试卷考查

朱亚军�お�

[摘要]纵向研究近三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紧紧抓牢高频考点,对2017年高考复习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具体的复习教学中,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第一轮紧贴教材,温故提升;第二轮重温经典,螺旋上升;第三轮借鉴他山之石,提升考试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可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关键词]江苏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36

三年来,江苏高考物理试卷遵循“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命题原则,保持稳定的试卷结构和风格,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保持了考查重点、热点和难度分布的相对稳定,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高三物理备考必须紧扣主干知识,研究高频考点,有的放矢,跳出题海,从容复习,事半功倍。《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说明》必考部分共有50个考点和8个实验,近三年江苏省物理试卷涉及其中33个考点和5个实验,覆盖率分别为66%、62.5%。其中,高频考点——3年中2次考查的知识点有10个,特高频考点——3年连续考查的知识点有9个。

一、近三年必考部分高频考点统计

1.近三年必考部分的10个高频考点

2.近三年必考部分的9个特高频考点

二、高频考点复习建议

1.第一轮复习,紧贴教材,温故提升

综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题呈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的特点,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高考越来越重视再现和拓展、延伸教材知识,不再拘泥于纯粹的书本知识的考查。

因此,第一轮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再现,也不是仅仅增加解题经验,而应该不断以新的眼光,站在新的思维高度审视旧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提升思维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物理学科思想。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重课本、抓基础,消除学生知识体系中的疑点和盲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在高频考点上花大力气,下足工夫,夯实基础,回归课本,突出知识梳理,以教材为线索,挖掘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生长点和可能的命题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不仅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楚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例如,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而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复习电功、电热的时候,启发学生分析电功大于等于电热的深层原因等。对以往理解似是而非和错误的知识进行澄清和更正。最终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轮复习要摒弃“满堂灌”的上课方式,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体会和感悟。自主整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在教学中,注重变换设问角度,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物理现象、事实进行加工处理,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复习“功”时,布置学生分析如

下问题:如图1所示,铁板AB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一块磁铁吸附在铁板下。以A端为固定转

动轴,在缓慢抬起铁板B端使角θ增加(始终小于90°)的过程中,磁铁始终相对铁板静止,试分析磁铁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及各个力的做功情况。

注意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达到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思维流畅、灵活应用的程度。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表面看似无直接联系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其中的规律,使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磁场的性质时,可构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

2.第二轮复习,重温经典,螺旋上升

从原则上讲,高考命题以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考试说明的要求为立足点,以测量目标、内容、试题情境、题型、应答规定、赋分細则、预估难度等要素来构架试题,无论试题情境如何变化,试卷考查的核心思想和主干知识不会改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宗”是课标中提出的高中物理教学宗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高考考查的目标就是检测考生物理学科素养的高低,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

“温故知新”是第二轮复习的主要课题,第二轮复习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温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知新”。“温故”主要是研究高考陈题,高考试题反映了命题者的命题思想及高中物理教学的价值取向,高考试题变化的是情境,不变的是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就是与命题者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做高考题上,更要能从中发现高考试题的特点、命题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高考陈题是最有价值的复习题,而且对学生来讲,没有做过的高考陈题其实也是新题。在第二轮复习中,重温高考经典习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螺旋上升的目的。

实施“温故知新”的第二轮复习,可采取问题驱动的复习教学策略,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知识网络,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线面结合,发散和收敛兼顾,深化理解、全面整理,将知识点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复习的内容和原有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认识、掌握核心问题,形成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获得独到、熟练的解题策略,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形成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通过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设计,采用分散融合的方式,将高频考点的知识复习置于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对物理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感悟物理思维方法。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轮复习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把题目文字转化为物理情境、把物理情境转化为物理条件、把物理条件转化为数学条件的能力,还要注重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开拓思路,发展思维,优化科学素质的目的。要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技巧,掌握对问题转化的策略,提高物理建模能力。养成善于审题,善于分析类比,善于从关键词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养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常规物理公式演算不易解决的问题,可想一想能不能用图像法来解决呢?

【例题】物体以一定的初动能滑上一粗糙斜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滑回斜面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动能最小的位置时,机械能也最小

B.物体滑回到出发点时,机械能最小

C.物体上滑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物体最大位移的中点的上方

D.物体下滑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物体最大位移的中点的上方

分析:作出如图3所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本题可迎刃而解,正确选项为B、C。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发现问题,挖掘条件,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知和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3.第三轮复习,借鉴他山之石,提升考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课时紧,任务重,是高考复习的冲刺环节,如何充分利用较短的时间,科学合理地融合复习内容,提升复习效率和应试能力呢?

实施新课标、推进高考改革以来,每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有很多份,每一份高考试卷各有特色,并会渗透时代的信息,所以高三教师在研究历年江苏高考题的基础上,还要关注社会、生活和科技的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也要学习借鉴上海、浙江等地的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考试卷不避陈题,且常常推陈出新,事实上有些高考题就是由往年高考的典型题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改编而成的,所以我们应大力挖掘往年高考题的

利用价值,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简化一些物理竞赛题的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016年第三轮复习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如下一道竞赛训练题:

如图4所示,已知方木块的质量为m,楔形体的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可忽略,各接触面之间光滑,求楔形体M的加速度。而巧合的是今年高考的第14题(题略)与此题非常相似,我班的大多数同学在考场中轻而易举地做出了该题。

总之,只要高三师生务实巧干、讲究策略、不隨波逐流,强化以下的方略、技巧和诀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另外,临近高考,学生心理压力大,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教师可通过如下途径缓解学生的焦虑心情:勤观察,多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引导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应考,如愿以偿地迈进大学校门!

[参考文献]

[1]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3]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4]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项科目)说明.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考点试卷考查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