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对话”艺术

2017-02-16 16:39丁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贝尔曼生理需求那不勒斯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直倍受中外读者的青睐。究其原因,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精湛的艺术构思、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纯美感人的动人情节。其实,除此之外,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颇值得玩味。本文将从它的对话艺术的角度,来谈谈自己鄙陋的见解。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对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话。笔者在此的界定是,除了双方或多方语言交谈外,还包括“言而不回应”这一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艾与医生之间的对话。在这里,作者借医生之口,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心态与身体健康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生认为,对男女情爱的向往应该是年轻人的本能,于是就断定琼珊对男人不能想两次便是她身体状况虚弱的标志。应该说,这本来就是很有一定道理的。在这段对话中,当苏艾说琼珊希望去画那不勒斯海湾时,却被医生武断地说成是“扯淡”。难道医生真的认为苏艾在扯淡吗?其实,这里是颇值得玩味的。应该不难判定,医生是相信苏艾说话的真实性的,他只是在故意转移话题而已。那我们不妨进一步想想,为什么医生要把话题转移成试探琼珊对男人的兴趣呢?为什么对男人想两次的心态就好于去画那不勒斯海湾的心态呢?粗看,这两种心态都蕴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但是细想,这两种心态的确有区别。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是按照人类需求从基本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生理需求包括最基本的吃饱穿暖等,当然男女情爱也在其中。可见,想男人偏向于一种生理需求,而琼珊想去画那不勒斯海湾则是一种艺术梦想,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显然,医生认为对于一个只有一成希望好转的病人来说,去满足自我的实现,简直无异于白日做梦。这种好高骛远的想法只会进一步加重琼珊的病情。而对于生理需求的渴望则恰恰可以证明一个人拥抱生活的积极态度,因为这种需求易于达到。于是,医生所关注的想男人的事情和对冬天大衣的袖子发生兴趣的事(这也是生理需求的一种表现),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我们再来看看苏艾与贝尔曼之间的对话。在这里,作者设置的关于贝尔曼的语言描写也与他的性格十分吻合。一个人,往往是不会因为他对一些人事的情感态度而影响他的根本性格的。所以,贝尔曼说的两次话,作者都用了“嚷”字,语气强硬,态度恶劣。既印证了他一贯暴躁的性格,也使苏艾骂他是老贫嘴显得十分自然合理,从而使对话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此外,在这段对话中,作者有意设置了矛盾冲突,使小说更有可读性。这一矛盾冲突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指责中:一方面,贝尔曼责怪苏艾是她引发了琼珊的傻念头;另一方面,苏艾责怪贝尔曼没有诚意充当模特。这其实是很巧妙的,难道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形象的塑造以及逻辑的需要吗?其实不仅于此。笔者认为,在这样看似争吵的对话中,其实蕴含着脉脉的温情。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往往是越亲近的人之间才会有些争吵,并且对此不会计较。他们说话不会拐弯抹角,不会拘礼。这种只会一味直来直去的方式,恰恰是关系亲近的表现,说明他们已经是很熟悉的朋友了。其二,他们彼此对对方的指责并不是真的愤怒。贝尔曼最后希望带他们离开这里,就已经是对苏艾妥协示弱了,体现了他对苏艾的关爱。而苏艾尽管指责贝尔曼,但用词却不是放诞无礼的。“先生”的称呼是出于礼貌,显然,她并没有愤怒得失去理智,她对贝尔曼的尊重才是根本。所以后面怒骂的言辞,笔者认为是她因为关系亲近而采用的一种激将法,也未尝不可。

最后我们来看看苏艾与琼珊之间的对话。笔者认为这里的安排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小说中她们的对话总共有四次,写得极富深情。其中苏艾对琼珊的友谊格外动人。第一处以及第四处出现了苏艾对琼珊的种种昵称,如“亲爱的”、“淘气的姑娘”、“她的病孩子”和“小东西”,可见感情非常亲密。而其出现在首尾对话中也颇有道理:前者是为了给以琼珊心灵上的慰藉;后者是因为琼珊脱离危险而感到由衷的喜悦。而第二处没有运用昵称,是因为她听到了琼珊绝望的宣言,感到自己再怎么鼓励也于事无补了。这一处苏艾改变了以往喋喋不休的劝慰,仅一句话,兼具爱怜、纠结、沉痛与嗔怪,分外动人。至于第三处,实在是巧妙至极。这里,苏艾完全退到了幕后。因为在作者看来,只要常春藤叶仍在,苏艾所有的语言在琼珊心里都是多余的。所以,苏艾无言,实在是笔墨经济,也使情節避免拖沓之病。同时,巧妙还在于,让琼珊一口气说这么多话,恰恰折射出她主动而强烈地拥抱生活的美好姿态。在这里,她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急切需求,又有对艺术梦想(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的热烈追求。综观这四处对话的处理,作者既考虑到与人物的精神状态相契合,又暗合小说的主题思想,可谓是精彩绝伦!

总而言之,《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人物对话,表面上平平淡淡,但认真品味,却摇曳生姿。可见,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深深揣摩了人物的心理,生活的逻辑乃至读者的阅读体验。不具有丰富生活阅历者,难以成就此篇。仔细玩味这些关于对话的文字,我们在合上课文后,定会感到余音绕梁,齿颊生香。

(丁杰 江苏靖江高级中学语文组 214500)

猜你喜欢
贝尔曼生理需求那不勒斯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最后一片藤叶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那不勒斯,一座迷一样的城市
意大利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库玛古城发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