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引起了中英两国民众对教育的广泛讨论,相互之间各有所得。几天前,习近平主席也专门谈论起这奇妙的“化学反应”:英国民众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主席还特别加了一句: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
是啊,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是生物进化的礼物。人类学家梅尔文·康纳指出,玩耗费大量能量,经常陷人于危险之地,似乎也没有任何明显的重点、目的或功能,但智商最高的动物——包括灵长类、大象以及头型巨大的鸟类却都是最爱玩的。人类能成为万物之灵,跟乐于参与跟生存无关的玩大有关系。玩,让孩子学会了如何解决争端,明白了制定和打破规则,了解到危险往往与新奇同在。
玩,本来并不是个问题,几乎不要成本,只需要空地上的一帮孩子。现在的成年人,小时候谁把玩当成个事儿了?广袤的乡村里,爬树掏鸟蛋、下河摸泥鳅都是寻常事,田里地里有啥吃啥、有啥玩啥;新兴的城镇中,工地沙堆上能挖陷阱,冬储菜帮子能做武器,直到吃饭时间,家长们才会集体扯着嗓子喊回家。而现在,玩却成了大问题。过去的那种玩突然成了件成本挺高的事情,有组织有纪律的玩取代了无目标无要求的玩。
过分追求“有用”的用处,而忽视了“无用”的用处,是今天的成人需要反思的地方。我们都应勇于承认,正是我们所有人營造的整个社会氛围,把孩子变成了家里最忙碌的人。该让孩子们多玩一玩了。生物学家说得好,事实比想象更离奇。有了接触现实世界的自主时间,孩子们一定能找到兴趣,形成自己的丰富品质。这,难道不是玩的更大“用处”吗?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