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董林林+徐江+陈军文+李西文+陈士林
[摘要]连作障碍制约参地资源,严重威胁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栽培地土壤理化性状劣变、化感物质累积、农残及重金属增加、养分失衡、根际微生态系统失调和土传病害增加等是导致人参连作障碍的重要因子,其中病虫害是关键因素之一。人参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种类较多,已报道的病害有40多种,连作参地土传病虫害尤为严重。该文综述近年来人参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途径,试图从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人参连作障碍的消减策略,为人参连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参;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虫害; 综合防治
[Abstract]The continuous monoculture cropping problem severely has hindered the land resource ofPanax ginseng cultivation and threate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inseng industry. There are comprehensive factors causing the continuous monoculture cropping problem, such as deterioration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ccumulation of allelochemical, increase of pesticide residue and heavy metal, imbalance of rhizospheric micro-ecosystem, and increase of soil-borne diseases. Among soil-borne disease w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More than 40 soil-borne dise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ginseng cultivation, especially, the diseases were more serious in the ginseng replanting land. Here main soil-borne diseases and their prevention way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we try to provid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continuous monoculture cropping problem focusing on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offer reference for overcoming the ginseng continuous monoculture cropping problem.
[Key words]ginseng; continuous monoculture cropping problem; soil-borne disease; insect pests; comprehensive control
doi:10.4268/cjcmm20162102
人參Panax ginsengC.A.Meyer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参属、人参种,已有6 000多万年历史,根、茎、叶及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延年益寿等诸多功效[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及其制品具有抗疲劳、调节生理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具有良好的疗效[2-5]。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参制品市场越来越广,除作为配方药以外,还被开发为大量成药。目前,野山参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参产业主要依靠人工栽培。
人参是宿根植物,忌地性极强,栽过一茬人参的土壤要30年后才可以再栽参,重茬栽种的人参存苗率显著降低,多数人参根部病害严重,致使人参地上部分死亡,个别地块甚至全部绝苗[6]。人参连作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被称为人参连作障碍,连作问题导致人参病害增加,减产减收,已成为制约人参产业的主要障碍之一[7-8]。连作障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病害、虫害、化感作用和改变共生结构等几个主要方面[9]。人参的连作障碍问题中,85%左右是由根部病害造成的,其中土传病害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7],此外,中药材生产中的虫害种类较多,人参寄生性线虫和螨类不仅在参根腐烂过程中起到主要危害作用,而且也是病原菌侵染传播的媒介[10]。通过对老参地进行杀菌处理,利用新型人参复合肥、生防益生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等技术协调组合处理人参连作土,连作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得到补充和平衡,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放线菌,起到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刺激人参生长,起到保苗、防病、促进人参根系生长的作用,这种通过消灭连作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效缓解了人参连作障碍效应[1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参栽培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病规律及其防治途径,试图通过协调组合病虫害防治技术解决长期以来人参不能连作这一难题,同时为促进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
1 人参主要病害及防治
在人参栽培生产实践中,根据发病成因将人参病害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12]。所谓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生理缺陷或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主要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常发生的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冻害、根裂、红皮病、烧须、茎叶日烧病、花叶病等10余种,其中以冻害较为普遍[12]。刘亚南等[13]的调查报道表明对人参为害较重的病害是侵染性病害(图1A),人参产区发生的侵染性病害有10余种,主要包括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ehn、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锈腐病Cylindrocapon sp.及菌核病Sclerotinia sp.等五大主要病害,均为微生物侵染造成,侵染性病害在人参病害中约占75%~80%,是人参病理学研究的重点。
1.1 黑斑病 人参黑斑病A. panax也叫斑点病。该病发生较普遍,是土壤传播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人参病害之一,一般被害率为20.0%~ 30.0%,严重达80.0%以上[14-15]。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及种子表面越冬,为翌年植株发病的初侵染源头。人参黑斑病发病时间多始于6月初至9月末,发病条件一般为降水次数多,气温在18~20 ℃,空气湿度较大的低海拔地区,该条件有利于黑斑病的发育和繁殖[16]。人参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和参根。发病时,叶片多数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暗褐色病斑,病斑常沿着叶片扩大;果实表面会产生棕褐色斑点,并逐渐干瘪;黑斑呈长椭圆形延花梗上下扩展,严重时花梗呈黑色干腐状[15-16]。黑斑病参株多早期落叶、提前枯萎、不能结实及参根减产等症状[15]。
目前人参黑斑病主要通过奔路、凯润、阿迷西达、斑绝、普力克、代森锰锌、可杀得等化学农药控制[17],但因用药频繁、使用剂量大、浓度高,参地污染严重,农残指标不符合人参的GAP规范化栽培标准。近几年,生物学防治黑斑病取得显著效果,丁香、藿香和苦参3种中药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 kg·L-1時,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达100%,92.2%,89.2%,抑菌效果均高于常用化学农药代森锰锌[14]。另外,Seung Hyun Ji等[18]从人参种植地土壤中分离出对人参黑斑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株CNU114001。孙卓等[19]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ND-60进行抑菌谱的测定,并进行人参黑斑病的防治验证,结果表明,菌株ND-60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0.2%(保护作用)和72.2%(治疗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植物源提取物及生防菌对黑斑病菌表现出显著的防治效果。
1.2 立枯病 立枯病Rh. solani又叫土掐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20.0%~30.0%,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参苗成片死亡[20]。该致病菌主要有2种: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2种病菌能在土壤中的腐殖质或病株残体存活2~3年,5月末至6月下旬,为立枯病发病盛期[21]。人参立枯病多危害一、二年生人参幼苗茎基部,病发初期产生椭圆形不规则的暗褐色病斑,随后病斑扩大呈凹陷长斑并深入茎内,感病的茎部溢缩,最后植株萎蔫枯死[20-21]。
恶霉灵对人参立枯病的防治有良好效果,徐怀友等[22]研究表明用恶霉灵2 000倍药液在人参出苗前灌溉土壤时,人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94.2%。李世荣等[23]采用30% 瑞苗清水剂对人参立枯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在参苗展齐叶后用1 500倍药液灌根,防治效果最佳,达77.9%。孙卓等[24]从人参栽培土中筛选并验证内生芽孢杆菌SZ-56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其抑制率达到87.77%,对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效果为70.25%,52.9%,SZ-56的防治效果与农药对照组相当。
1.3 猝倒病 人参猝倒病P. debaryanum由腐霉菌P. debaryanum Hesse或疫霉菌Phytophthora de Bary侵染所致,猝倒病是人参苗期的灾害性病害,分布广,损失较大[21]。人参猝倒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发病,温度低、湿度大、土壤板结的参地发病严重,病原真菌易侵染一、二年生人参幼苗,幼茎感染初期呈水浸状暗色病斑,幼茎纵向溢缩呈线状,参叶尚未萎蔫时,幼苗猝倒而死[25]。参苗成片倒伏死亡,是发病严重时的主要表现,其发病规律基本与立枯病相似[21]。
人参猝倒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播种前用乙酸铜、敌克松等进行床面消毒。及时除掉发病的参苗,并将发病的苗床进行消毒。可用25.0%甲霜灵800倍液,72.0%霜霉威800倍液,65.0%代森锌500倍液进行浇灌,控制病害向周围蔓延[26]。近年来,植物病原体生物防治的研究愈来愈广,利用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等病原拮抗菌对人参苗进行细菌化处理,能有效防治猝倒病,保证根部发育健壮,促进幼苗生长[27-29]。
1.4 锈腐病 锈腐病Cylindrocaponsp.是影响参类栽培和连作的重要因子,是人参种植业迫切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30]。人参锈腐病菌是C. destructans引起锈腐病的病害之一,平均发病率20.0%~30.0%,个别地块发病率70%以上,人参锈腐病发病期是春季到秋季整个生育期,该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20~25 ℃,最适pH为5.0~7.0,锈腐病菌种类较多,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土壤和参苗,春季土壤化冻后厚垣孢子发芽,从参根的伤口处侵入,危害地下各部器官[31-32]。人参锈腐病一直以来是人参生产上的一大难题,严重降低人参产量和参根品质[33]。
傅俊范等[33]采用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诱导人参抗锈腐病,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人参锈腐病菌无直接毒性,但能降低人参锈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提高人参植株的抗性。Shim等[34]从人参抑病土中分离出110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Streptomyces variabilis,S. virgincae,S. grisedus 3株对人参锈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此外,王慧等[35]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ECT-01-2对人参锈腐病菌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3.7%。
1.5 根腐病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生长期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由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ium侵染所致,为半知菌类镰孢菌属真菌[36]。病原以菌丝在土壤中或者病根上越冬,成为再侵染源。参龄越大,发病越重,病原侵染周期长,生长期均有发生,7—9月是发病盛期。人参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根或茎基部,参株染病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根部呈黄褐色,中后期叶片发黄,后期仅存黑褐色中空状根皮,人参根腐病为害严重,是人参不能连作的主要原因之一[13]。
吉林省特产研究所[37]研究表明多菌灵、托布津、敌菌灵对人参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陈金堂等[38]研究表明用氯化苦处理土壤,对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和二溴氯丙烷同时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氯化苦。从人参栽培土壤中分离的拮抗微生物对根腐菌具有抑制作用,Byung等[39]对峙培养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4228对人参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赵阿娜[40]研究表明木霉菌对人参根腐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近几年,木霉菌因其可以产生几丁质酶,进而降解植物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而作为防治人参根腐病的一种主要生物制剂[41]。
1.6 菌核病 菌核病Sclerotinia schinseng是土壤传播最严重的人参病害之一,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连核盘菌属Monilinia、丝核菌Rhizoctonia的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染3年以上的参根及茎基部[42]。人参菌核病病株染病初期外部生少许白色绒状菌丝体,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在pH为4.0时菌丝生长最快,后期染病区见黑色鼠粪状颗粒,为菌核,菌核萌发最适温度范围为15~25 ℃,pH为6.0时最适宜菌核形成[43]。感病的人参根部腐败,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药用价值。本病蔓延极为迅速,很难早期识别,前期地上部几乎与植株一样,待植株表现萎蔫等症状时,参根已溃烂不堪[44]。
人参菌核病主要危害地下部参根,地上部特征不明显,这给田间防治带来一定困难。黄存达[45]等采用40.0%菌核净500,1 000,1 500倍液浇灌参根,并在始花期以同样浓度喷洒茎叶,结果表明菌核净对人参菌核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分别为100%,100%,91.7%,且浓度越高效果反而越差。赵英等[46]研究表明,单一使用多菌灵处理,黑斑病、锈腐病和菌核病平均发生率为 18.8%,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后,病害平均发生率为7.2%,较对照下降了11.6%,达到显著标准。李勇等[47]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出对人参菌核病等病害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ge15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ge25Bacillus sp.。王燕等[42]研究表明300亿/g蜡质芽孢杆菌WP+95%菌核净TC按3∶1配比,对人参菌核病菌毒力效果最为明显,为人参菌核病的田间防治奠定基础。
笔者就人参主要侵染性病害发病时期、发病条件及主要防止措施进行了统计總结(表1),发现人参主要的土传病害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病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故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之前,应保持参园整洁,及时去除死株及病株,预防病害的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来临时,应及时排水防涝,消除病害传播媒介。
2 人参主要虫害及防治
目前,除病害以外,虫害也是人参栽培的一大威胁。危害人参的虫害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害虫,地上害虫较少,如八字地老虎、草地螟[48]。人参主要虫害多属地下害虫,它们分布广泛、食性繁杂、危害严重,被害人参根部常呈孔洞或缺刻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进而对人参的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刘亚楠等[13]调查发现金针虫和地老虎对人参危害最甚(图1B)。为防止虫害对人参的侵害,笔者对人参种植主要虫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措施,为人参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表2)。
2.1 金针虫 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是叩头虫类幼虫的总称,又名针丝虫、钢丝虫、姜虫子、金耙齿、黄灿蜒等,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在北方危害人参的金针虫主要为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其中细胸金针虫危害甚重。越冬幼虫在4—5月上旬移至表土层,啮食人参种子、主根、芦头和茎基部,并钻入根茎内部,影响参株水分、养分的输送,受害参株常呈现黄萎状态,有的参株则因基部被咬断、伤口感染或其他病害而萎烂死亡[49]。一般在春秋季节对金针虫进行施药防治,每平方米用10.0 g滴滴涕粉进行土壤消毒,或用浸过3.0%亚砷酸钠溶液的草堆对金针虫进行诱杀[50]。
2.2 蝼蛄 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俗名土狗、地拉蛄、水狗、拉拉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为典型地下害虫。东北地区主要有非洲蝼蛄G. orientalis和华北蝼蛄G. unispina,以非洲蝼蛄发生较多。蝼蛄是杂食性害虫,成虫或若虫在土壤中过冬,4月间开始活动,5—6月成虫主要在地下用口器和前足将人参的嫩茎或主根、芦头咬断,也咬食发芽的种子,并在参床内挖掘隧道,进而导致参苗和土分离而枯死。为减轻蝼蛄虫危害,栽参前要提前整地1年;施加腐熟的粪肥作基肥;将半熟的豆渣或谷子晾半干并拌入敌百虫放入畦床内,做成毒饵诱杀成虫;也可进行毒土防治,在松土时将毒土撒入床内3.0~4.0 cm深处即可[50]。
2.3 蛴螬 蛴螬为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幼虫的总称,又名土蚕、白地蚕、地漏子、大头虫等,属鞘翅目金龟卿科。蛴螬是杂食性害虫,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3类,春季解冻后即活动,是危害人参较严重的一种害虫。幼虫危害人参根部和接近地面的嫩茎,把参根咬成缺刻和网状,严重时,参苗枯萎死亡。成虫危害人参叶片,咬成缺刻状,影响人参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的正常生长[49-51]。栽参时,通过适当调整茬口可减轻蛴螬的危害,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参田;人参出苗后,受害严重时,浇灌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50%辛硫酸液,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50]。
2.4 地老虎 属夜蛾科,也叫切根虫、截虫,地老虎种类很多,食性杂,分布广泛,农业生产上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常见的有土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土地老虎为害最重[49]。地老虎一般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参床土壤中,晚上外出取食,咬断接近地表的人参苗嫩茎及根部,低洼地块发生较重,造成严重缺苗断条现象[52]。地老虎具趋光性,常在成虫出现期利用黑光灯或高压电杀虫灯对其诱杀;糖醋液诱杀地老虎是目前药剂防治中应用较普遍的方法,糖醋诱杀液配合比例:8分糖,3分醋,1分白酒,10分水,用1分敌百虫粉混合调制而成;也可在播种前或参苗出土前,清除地里杂草,放置地老虎喜食的新鲜杂草或菜叶,也可撒上敌百虫粉,每天翻动草堆捕杀[50-51]。
3 人参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目前,人参病虫害防治主要依据“以防为主,结合综合防治”的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53]。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人参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主要包括选地与整地、良种选育及田间管理等措施。选择含有机质丰富的腐殖土,并用隔年土细致整地,改良土壤,以达到适合人参生长的土壤条件。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健康成熟的种子,参苗种植则选择无伤痕,浆足质实、健壮较大的栽种,以提高参株抗病力,减少病害发生。加强田间管理要保证参棚光照合理,防止人参因光过强发生日灼病和黑斑病;根据参棚内旱涝情况及时调节参畦内水分,避免参根烧须和根病的发生;合理施肥以提高人参的抗病力,做到以施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并结合根侧、根外追肥;及时做好参苗防寒工作,防止冻害的发生[54]。
3.2 物理防治 主要包括高温消毒及热水浸泡、诱捕等措施。高温消毒分为日光消毒和干柴草烧烤消毒,日光消毒的方法是将种植地施肥,翻好整平,用透明吸热的薄膜覆盖,密闭15 d以上,可达到有效杀死寄生在土壤中的病菌芽孢、菌丝和其他土传病虫害的目的。干柴草烧烤消毒是种植地翻耕前,将干柴草平铺在土壤表面焚烧,以将土层表面的病菌、害虫、虫卵杀灭。栽植参苗前,将休眠母株在45~55 ℃热水中浸泡10 min可灭除线虫。用土豆、地瓜等毒饵诱杀、诱捕害虫,用灯光诱捕杀成虫,及时清除杂草,深埋或烧毁,可使虫卵,蛹不得孵化。秋时整地,可使虫卵、蛹、幼虫翻到土外,将其冻死[55]。
3.3 化学防治 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及病害防治。药剂消毒是以清水稀释药剂后,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杀死土中病菌。常用药剂有苗菌净、苗菌敌、必速灭、惡霉灵、地菌杀星、碎倒立克、多菌灵、敌菌灵、硫酸亚铁等。对于人参黑斑病和人参炭疽病的防治,选择以下药剂的2~3种:45.0%施保克 2 500~3 000倍液、10.0%苯醚甲环唑1 500倍液、25.0%丙环唑3 000倍液(展叶后)、
50.0%异菌脲800倍液,加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好[27]。有线虫发病史的地块,定植前,每667 m2土壤用3.0%米乐尔颗粒剂1.5~2.0 kg,或使用10.0%克线磷颗粒剂2.0~4.0 kg,或线虫必杀或克百威颗粒剂1.5~2.0 kg,或98.0%棉隆粉剂4.0~5.0 kg,重病区每平方米用40.0 g涕灭威或1.0 mL抗菌素爱福丁处理土壤,结合耕地施肥撒施,或播前定植前施在定植沟内[53]。人参根系入药,叶面喷施农药对产品的影响较小,但用农药进行土壤处理则会严重影响用药的安全性,因此药剂处理需谨慎操作。
3.4 生物防治 即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害的方法。目前国内已在这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利用中草药资源开发出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农药是公认的绿色农药,可广泛用于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14]。通过研究生防菌剂和多抗霉素、甲霜灵锰锌、恶霉灵、速克灵等药物及其复配剂处理种子和种苗后对三七根病的防治效果,其中根腐净固剂等4种混剂综合表现较好,BH1菌剂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处理相当,平均防效超过70.0%,且产量明显增加,筛选出的2株高效菌株分别为地衣芽抱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侧抱短芽抱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56]。丁万隆等[57]利用优化后的木霉菌制剂对西洋参立枯病菌进行田间防治,防治效果达60.0%,该制剂可替代多菌灵等常用农药,具有对人畜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赵阿娜等[58]的研究也证实木霉菌制剂可防治人参、西洋参立枯病,防治效果达到70.0%,优于常用农药。由于低毒,对环境影响小,对病害针对性强等特点,生物菌剂显示出其生产应用的优势。
人参病虫害种类繁多,致病因复杂且不易治疗,为此,人参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切实做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田间管理与监督,控制各种病原菌的初侵染源,因地、因时、因病的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人参优质高产。
4 展望
连作障碍问题是困扰人参种植产业的一大难题,其中人参病虫害防治是人参规范化种植的重点和难点,有效防治病虫害,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参产业化先决条件。人参生产中病虫害种类繁多,新的病虫害随着引种面积的扩大将不断出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一些老参地病虫害的发生愈加严重,其防治难度也将会越来越大,因此通过控制人参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缓解人参的连作障碍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4.1 建立“以防为主,结合综合防治”体系 目前,多数工作通过控制土传病害缓解人参连作障碍,包括土壤灭菌和化学防治等,但收效不明显。造成人参病虫害的因素具有多样性,且病虫害之间相互影响,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人参主要病虫害防治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优势。通过土壤杀菌和使用土壤复合菌剂,可以控制土传有害微生物,缓解人参烧须、烂根的现象[11,59]。此外,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明确病虫害病原菌及其发生规律,阻断侵染源;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虫害;同时对土壤微生境进行改良和优化,综合调理人参的栽培环境,建立起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图2)。
4.2 加强种子及参苗流通环节防疫 参照有关人参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抓好人参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跨越式实现中药材良种化。一是加快人参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的修订工作,对培育的人参种苗来源、生长增益等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二是从落后的自繁自用快速跨越到良种产业化,提高良种基地管理水平,加强人参种植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应用科研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单位面积的良种产量和质量;三是加强种子采集、加工、储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从源头把好种苗质量关。
4.3 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加快人参抗逆品种的选育 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等措施,进而获得高抗性品种是保证人参高质高产最基本、可靠、经济有效的手段。推进人参抗逆品种的选育,除了加强人参种质资源的研究,建立人参核心种质库外,应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加快人参育种工作进程。基因组辅助育种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群体进行研究,定位到控制某个目标性状的基因,然后通过序列辅助筛选或者转基因的方法来选育新品种,功能基因的挖掘是基因组辅助育种的重要环节[60]。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是获得功能基因的有效手段,陈士林等[61]通过对人参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数百个可能参与皂苷骨架修饰的潜在基因,为高皂苷含量的人参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具有优良性状、适宜农田生态环境的人参品种,是保障中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利群. 中国人参栽培史考[J]. 人参研究,2001,13(4):46.
[2]Eun-Kyung P, Min-Kyung C, Eun-Jin K, et al. Antiallergic activity of ginsenoside Rh2[J]. Biol Pharm Bull, 2003, 26(11):1581.
[3]Kim D H, Bae E A, Han M J, et al. Novel use of the extract of processed panax genes palnt and saponim compound isolated there from[M]. US: Ginseng Science Inc., 2003.
[4]田建明,李浩,葉金梅,等. 人参皂苷Rg2对大鼠化学性心肌缺血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91.
[5]武淑芳,睢大员,于晓风,等. 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100.
[6]陈长宝. 人参化感作用及其忌连作机制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
[7]吴连举,赵亚会,关一鸣,等. 人参连作障碍原因及其防治途径研究进展[J]. 特产研究,2008,30(2):68.
[8]张连学,陈长宝,王英平,等. 人参忌连作研究及其解决途径[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481.
[9]严铸云,王海,何彪,等. 中药连作障碍防治的微生态研究模式探讨[J]. 中药与临床,2012, 3(2):5.
[10]金慧,于树莲,曹志强. 老参地、农田地改造,连续栽培人参、西洋参[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84.
[11]简在友,王文全,孟丽,等.人参属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08,10(6):3.
[12]崔玖思,王占新,左国德,等. 人参主要非侵染性病害的预防[J]. 生物技术世界,2015(2):30.
[13]刘亚南,赵东岳,刘敏,等. 人参病虫害发生及农药施用现状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2014(10):294.
[14]孙立晨,高郁芳,金明月,等. 5种中药提取物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J]. 农药,2008,47(6):452.
[15]贾斌,赵贞丽,沈国娟,等. 人参黑斑病生防用内生拮抗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浓缩液的性质[J]. 中国森林病虫,2014,33(3):5.
[16]娄子恒,金慧. 几种常见人参、西洋参病虫害及其防治[J]. 人参研究,2002,14(1):42.
[17]陈少麟,黄加云,张艳梅,等. 不同药剂防治人参斑病试验总结[J]. 人参研究,2012,24(3):55.
[18]Ji S H, Chandra P N, Deng J X, et al. Biocontrol activity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nu114001 against fungal plant diseases[J]. Mycobiology, 2013, 41(4):234.
[19]孙卓,杨利民,马秀杰,等. 人参黑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276.
[20]冯光荣. 人参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吉林农业,2009(2):43.
[21]李公启,孙国刚,孙秀安,等. 人参立枯病与瘁倒病的区别和防治方法[J]. 人参研究,2014,26(3):60.
[22]徐怀友,马友德. 恶霉灵对人参立枯病的防治研究[J]. 人参研究,2006,18(1):41.
[23]李世荣,黄淑敏,周洪霞,等. 30%瑞苗清水剂防治人参立枯病试验总结[J]. 人参研究,2011,23(4):55.
[24]孙卓,杨利民. 人参立枯病与黑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促生防病能力[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6):664.
[25]杨昭霞,刘长宝,刘美良. 东部山区人参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J]. 农业与技术,2005,25(2):62.
[26]田春佳. 人参西洋参病虫害防治要点[J]. 北京农业,2013 (36):100.
[27]Chaudhary V, Prasanna R, Nain L, et al. Bioefficacy of novel cyanobacteria-amended formulations in suppressing damping off disease in tomato seedlings[J]. World J Microb Biot, 2012, 28(12):3301.
[28]Gorlach-Lira K, Stefaniak O. Antagonistic activity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rops cultivated in a rotation system and a monoculture againstPythium debaryanum and Fusarium oxysporum[J]. Folia Microbioli, 2009, 54(5):447.
[29]Natarajan C, Prasanna R, Gupta V,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ungicidal activity ofCalothrix elenkinii using chemical methods and microscopy[J]. Appl Biochem Micro, 2012, 48(1):51.
[30]王琴,金若忠,云麗丽,等. 人参锈腐病发生情况和病原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14(3):15.
[31]赫荣琳,马贵龙,李玉. 人参锈腐病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2005,3(4):47.
[32]贾斌,金海强,赵贞丽,等. 人参锈腐病菌产孢条件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3,32(1):1.
[33]傅俊范,孙嘉曼,周如军,等. 外源信号物质诱导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作用研究[J]. 人参研究,2012,24(4):16.
[34]Shim J O, Lee M W. Identification ofStreptomyces species antagonistic toFusarium solani or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causing ginseng root rots[J]. Korean J Mycol, 1991, 19(1): 66.
[35]王慧,傅俊范,周如军,等. 木霉菌ECT-01-2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拮抗作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8(2):66.
[36]王燕,王春伟,高洁,等. 24种杀菌剂及其相关配比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 农药,2014(1):61.
[37]吉林省药用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概述[J]. 中药材,1978(2):30.
[38]陈金堂,朱慧贞,李柏文. 人参根腐病的药剂防治[J]. 中药材,1980(1):26.
[39]Byung Dae Lee,Hoon Park,胡玲,等. 枯草杆菌B-4228对人参根腐病的抑制作用[J]. 人参研究,2005, 17(4):48.
[40]赵阿娜. 木霉菌剂防治人参根部病害研究及木霉田间种群动态监测[D].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41]孙虎,杨丽荣,全鑫,等. 木霉生防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42.
[42]王燕,王春伟,高洁,等. 不同杀菌剂及其配比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J]. 北方园艺,2014(7):115.
[43]车喜庆,付俊范,李自博,等. 长白山区人参菌核病发生为害及其病原生物学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5,35(1):5.
[44]王春伟. 吉林省人参主要病害安全用药技术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45]黄存达,周剑峰. 菌核净防治人参菌核病试验[J]. 农药,1997(12):43.
[46]赵英,刘淑霞,赵岩,等. 多菌灵与碱式硫酸铜混用防治人参病害的效果[J]. 人参研究,2013,25(4):47.
[47]李勇,赵东岳,丁万隆,等. 人参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32.
[48]孙涛,张忠义. 几种人参、西洋参虫害的防治[J]. 人参研究,2002,14(4):32.
[49]赵玉敏. 人参的虫害及防治[J]. 人参研究,1998,10(3):47.
[50]王章淮. 西洋参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J]. 中药材,1981 (2):20.
[51]张雪松,袁井峰,魏怀强,等. 西洋参常见虫害及防治[J]. 北京农业,2006(8):16.
[52]陈丽萍,杨兆军,刘美良. 东部山区人参常见地下害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 农业与技术,2006,26(6):133.
[53]魏新雨. 药材土传性病虫害防治方法[J]. 农村新技术,2010 (3):15.
[54]吴连举. 人参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 人参研究,1991(1):18.
[55]胡文超. 人參农田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11):106.
[56]程惠珍,高微微,陈君,等.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平台体系建立[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109.
[57]丁万隆,程惠珍,陈君. 应用木霉制剂防治几种药用植物病害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4.
[58]赵阿娜,丁万隆. 木霉菌剂对人参根部病害防治效果评价[J]. 中草药,2006,37(10):1552.
[59]曹志强,金慧,许永华,等. 老参地连续种参试验报告[J]. 中药材,2004,27(8):554.
[60]Sun C, Li Y, Wu Q, et al.De novo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ginseng root transcriptome using a GS FLX Titanium platform to discover putative genes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J]. BMC Genomics,2010,11:262.
[61]Chen S, Luo H, Li Y, et al. 454 EST analysis detects genes putatively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inPanax ginseng[J].Plant Cell Rep, 2011, 30(9):1593.
[责任编辑 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