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土耳其特约记者 聿普华
土耳其近日确认,计划建设的全球最长悬索桥已确定由SK建设等韩国企业承建。日本媒体对此非常失落,认为虽然日本政府曾派出大臣积极接单等,但到2月14日IHI等日本企业竞标失败已成定局。
土耳其媒体2月11日援引一名土耳其官员的话称,一家由韩国和土耳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已经获邀签署建设恰纳卡莱1915大桥合约。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26日,土耳其交通部长艾哈迈特·阿尔斯兰就已透露,韩国土耳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在该项目竞标中胜出。
恰纳卡莱1915大桥设计全长2023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长的悬索桥。该项目还包括一段全程45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项目建设费规模达到100亿里拉(约合人民币187亿元)。
据悉,该项目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这意味着项目将通过收取通行费来收回建设成本。因此,土耳其方面曾表示,项目转让给土耳其政府之前的经营期最短的企业将会中标。经营期越短,土耳其政府的财政负担就越小。韩国企业提出的经营期为16年零2个月,日本提出的是17年零10个月。
此外,《日本经济新闻》15日报道称,韩国企业做好了承担工程中断风险的准备,并决定在签署融资协议之前利用自有资金先行施工。这也是韩国企业在此次竞标中胜出的关键原因。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日本大型基础设施的出口持续不振,印度尼西亚的高速铁路项目由中国企业中标,越南的电站计划遭到撤销,此次日本又在土耳其丢掉了全球最长的悬索桥项目的订单,让日本十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