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区作协专栏
底线
◎朴连生
最早听到心爱的女人乐乐有杂音的是丈夫大兵,那是一次酒局上喝高了扫了点耳音,说是乐乐跟校长似乎有一腿,又似乎处得很默契,而且那校长还帮她满足了中级职称的愿望。狗屁!那中级职称只不过是学校正常上报罢了,至于审批,那是上级人事部门的事情,根本就扯不上关系。
其实,争取中级职称是大兵提出的,因为和校长是朋友,铁哥们。大兵三十,校长也三十,乐乐跟他俩同岁,生日最小,人长得漂亮不说,小体形前凸后翘,秀气中带着一种气质的美,虽然算不上人见人爱,小模样却足以让年轻男人个个眼热。
大兵和乐乐是大学同学,彼此十分了解,也是在困境中结合的。那会儿,同甘共苦的日子使得两个人患难与共,就是双方哪一个出去应酬,而且与异性关系密切,都互相不猜忌,晚上回来亲热时就两个字:放心!因为都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是小学生的表率,因而夹着尾巴做人的心理还不曾泯灭,偶尔有男性主动跟乐乐练个拥抱什么的,乐乐既大方又文雅,绝对没有一丝想入非非的冲动,难怪那些眼热的男人们总是不甘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大兵不解的是,自打乐乐评上优秀班主任之后,穿着越发时尚,体形也更加妩媚,甚至有两次在跟校长等人聚会时半夜才回家,说是光喝酒没劲,不解渴,后来又去了歌厅,忘了时间。见鬼!大兵每次一提及起来,总免不了心里一个疙瘩。过后问乐乐,是不是开房去了?乐乐一笑,反问道:“你说呢?”天哪!这一个“你说呢”让大兵几天都不能正常入睡。后来乐乐对他说,你一个大老爷们心眼太小,你心爱的女人什么样都心里没底?现在开放是开放,也不至于个个都像你想象的那样。相信世上毕竟好人多,我不说红杏出墙和有外遇就是人有问题,你说呢?大兵说事是那么回事,但真的放开一把也没有什么记号。乐乐说你真的是不可救药,校长肯帮忙是哥哥一样的哥们,也是你的主意,况且……乐乐想说况且我们之间的心思不像你说的那样对不?打那,大兵再也不作声了,他想,女人如果真的那样,你盯梢也盯不住,还是顺其自然吧。
于是,大兵一有时间,总是偷三抿四地尾随乐乐,希望能有一丝的收获,哪怕真的有一次意外惊喜也好。半年下来,不是不尽人意,就是垂头丧气。看来真的是自己心太细了,每次假惺惺溜回家,除了给乐乐做一顿好吃的之外,再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这世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后来,在一个乐乐和大兵共同参加的酒局上,一位姓郑的女同事发自内心地掏出了一段肺腑小插曲。她说有一次听校长亲口说过,无论什么事别把男人都想得那么坏,其实帮朋友办点事、评个职称什么的是分内帮忙的事,为什么必须就要有一腿。记住,别人我不知道,男人是有底线的,我的底线是: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要小孩。往下我就不说了,大家自我感悟去吧……
乐乐听着,静静地看着大兵,不知是酒精的作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大兵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九娘
◎朱守林
虽然二哥家的院子里站了很多人,我还是一眼就看见了人群中间的九娘。九娘还像四年前那样精神,蓝色的短褂,黑布裤子,朴朴实实,又利利索索。如雪的白发绾成鸡蛋大小的发髻,规规矩矩地伏在脑后。我向和我打招呼的老亲、老邻们匆匆地点点头,直接向九娘走去。
我和九娘有着深厚的感情。
九娘是我的本家,不远,也不近,没出五服,因两家东西院住了几十年,又多走动,更感亲切。从我记事时起,九娘就和二哥两个人生活。听说九伯和九娘赌气出去做买卖,一去就没了音信。九娘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我本家的大哥,抗美援朝时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九娘成了烈士家属,乡政府和各单位学校经常来看望九娘,逢年过节还会带来一些好吃的。看望她的人一走,九娘就站在门口,冲着我家喊:“小林子,过来。”听到喊声,我就会放下作业或游戏,撒着欢儿地跑过去。九娘就把刚送来的蛋糕、月饼或苹果、橘子拣出一些让我吃。在那个常年见不到糕点水果的年代,能美美地吃上一顿,比过年吃饺子都香。二哥下地干活的时候,九娘有什么事也会站在门口喊我:“小林子,你来。”像军人听到命令,我会立即赶过去,帮九娘拎桶水或是上街买买酱油、盐什么的。我很愿意为九娘跑跑腿,不仅是因为吃了九娘许多好吃的,更是为了还能吃到更多的好东西。
一次我问九娘:“九伯长得什么样呀?”
九娘说:“别提他,老死鬼。”
后来,二哥告诉我:“以后别再提我爹了。我娘恨死他了。”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每次回家,我都忘不了给九娘带些礼物。四年前,我把父母接到城里,就再也没回去过,要不是接到二哥的通知,他的大孙子结婚,我还是很难挤出时间回来。
我把带来的东西放到地上,一把握住九娘的手,亲切地叫着:“九娘!”
九娘看看我,脸上挂着笑:“你是谁呀?”
我一怔,九娘怎么能不认识我呢?“我是小林子呀。”
“小林子?”九娘一脸地迷茫。
二哥赶过来,对九娘说:“妈,他不是小林子吗!在咱东院的小林子,六叔家的。”
九娘似明白非明白地点点头。“啊,啊。你是来参加小友子的婚礼吗?”
“是。”我说,“九娘,这回你可要当太奶婆婆了,高兴不?”
“高兴。”九娘拍拍我的手,“你进屋歇着吧。”又转身朝客人中走去。
我问二哥:“九娘怎么了?”
二哥说:“两三年了,老的,谁都不记得了。”
二哥拿起我带来的东西:“咱进屋吧。”
五月的阳光暖暖地洒下来,院子里的人们像墙外吐绿的杨树一样充满了朝气,三五一堆地谈得火热。
我说:“好久没回来了,我过去看看大家。”
见了几个人后,又见到了九娘。九娘满脸幸福,在人群中这儿走走那儿看看,不时地与人们打着招呼:“来了!”人们却无视九娘的存在,很少有人回应,我的心头便有些凄凉,有些不忍。我走过去:“九娘,您进屋歇一会儿吧。”
九娘怔怔地看着我:“你是谁呀?”
“我是小林子。”九娘真的老了,刚见面就忘记了。
“啊、啊。”九娘边点着头,边朝屋里走。
为了让九娘加深对我的记忆,我有意提起我小时候的事:“九娘,你还记得我小时候,你给我烧土豆的事吗?”
九娘看看我。
“你只顾给我烧土豆了,猪把院子都拱了。”
九娘摇摇头,“不记得。”
“那时,你一有好吃的就叫我,记得不?”
“好吃的?哪儿有好吃的呀?”
看来,九娘是彻彻底底地失去了记忆。
院子里人来人往,大姑娘小媳妇们帮着摆桌子,放凳子,端菜,小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快乐地嘻闹着。
这时,几个小青年跑进院子:“来了来了。”
院子里立刻响起了清脆的鞭炮声。
九娘起身向外望着:“谁来了?”
“新娘子来了。”
九娘坐回炕上,自语道:“要是你九伯在就好了。”
我一惊,失忆的九娘怎么会想到九伯呢?
“这个死鬼,不知跑哪儿去了,重孙子都娶媳妇了,也不回来。”
这时二哥走进来:“快吃饭了。”
“九娘还记得九伯呢。”我告诉二哥。
二哥一下愣住了……
一扇窗
◎肖春青
丈夫香甜的鼾声此起彼伏,叶子却没有一点困意。听着听着,叶子的泪水竟然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她悄悄地抹掉泪水,可泪水又悄悄地涌出来。叶子埋怨起了自己,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呢?
哎!叶子在心底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悄悄地下了床。一如既往,叶子来到女儿的房间躺下。女儿上大学两年了,女儿的房间成了她失眠时最好的空间。
叶子继续她的辗转反侧,也任由自己的泪水恣意横行,让眼泪再释放一下吧,否则这压在心底的郁结要把自己逼疯了。好在关上门的两个房间,隔绝了空气,也隔绝了声音。
叶子发觉自己的失眠是有周期性的,一个月至少要有两个这样难挨的夜晚。这样的夜晚,她常常要用泪水才能平抚内心那起伏的情感。叶子有时甚至恨起了自己,这是怎么了?丈夫夜夜鼾声大作,而自己的心却在一阵阵地收紧,到底是哪根神经把自己的身心推到情感的风口浪尖,自己要常常忍受这孤寂的煎熬呢?叶子想到了瑜伽,想到了用腹部呼吸来调解自己的神经,不管用,叶子就反复地做。叶子有时也想,吸过毒的人,毒瘾发作是不是就这种感觉呢?可自己又中了何毒呢?
要是有个人爱着自己,自己是不是就少了这份难耐呢?何苦对丈夫的夜夜鼾声耿耿于怀呢?真的是没人爱自己吗?那个叫润泽的人闯进了叶子的大脑。不,应该说,这个人一直驻扎在叶子的大脑,只不过是叶子不想把他放在思维的前沿罢了。润泽!多好听的名字,叶子在内心里不知呼唤了多少次,可这声音只发自她的内心深处,她不曾向任何人提及。这个男人有一张好看的脸,一个高大的身躯,一双注视她时深情的眼睛……有时,叶子对这个男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有时,又是模糊的,因为她只见过这个男人两次。
第一次,应一个朋友的请求为他的朋友也就是润泽写篇演讲稿。润泽是他朋友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润泽是通过网络把素材传给叶子的。叶子帮润泽写的演讲稿,润泽很欣赏,润泽也因这次精彩的演讲在公司脱颖而出。于是,有了后来润泽来到叶子所在的城市当面表达谢意。见面是在一家酒店,叶子是拗不过那位朋友的热情才去的,叶子本没把写篇演讲稿当回事,不过就是帮个小忙。这一次见面不知为什么,叶子和润泽都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仿佛久别重逢。或许是在网络中因稿子的沟通已让两个人不再陌生,相见的这份融合又都给两个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一次本该结束的相识,却因了网络在延续,润泽时不时地还要表扬一番叶子的文笔,时不时地给叶子发个笑话,叶子也时不时地回应着润泽的这份热情。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润泽说他好像喜欢上了叶子,叶子愕然的同时,也忽然意识到了自己有一种和润泽聊天的期盼。但叶子明白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怎可玩火?她马上幽默地回应道:“小弟弟,喜欢姐的文章可以,不可以喜欢姐姐哟。”润泽比叶子小两岁,叶子故意称他为小弟弟。
第二次,润泽以来叶子所在地办事为由,邀请叶子。叶子本不想再见润泽,但润泽的真诚还是让她放下了顾虑,或许这里也有叶子的一份想念吧。这次见面,与第一次见面已事隔半年了。饭桌上,令叶子没想到的是,没有了他们共同的那位朋友,只有他们两个人,好在润泽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两个人吃了一次饭而已。聊着叶子的工作,也聊着润泽的工作,他们都很开心。可出乎意料的是,返程的润泽却用短信倾洒了一路的思念与爱慕。
渐渐地,叶子从朋友的口中,也从润泽的聊天中了解了润泽的人品,她相信润泽是个很优秀的男人,但情感的大门也只能至此而已。叶子绝然地关上了那扇门,不再和润泽联系。即使后来润泽以某种借口再次来到叶子的单位门口,叶子都没有走出大门。一想起自己的绝情,叶子也是禁不住泪如泉涌。但叶子不后悔,她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清清白白。直到现在,每逢节日叶子还会收到润泽发来的短信祝福,虽然网络中叶子已经把润泽拉黑,但润泽的短信却一直在温热着叶子的心,叶子知道,或许润泽也知道,彼此尊重才是最好的选择。
隔着门,丈夫的鼾声还是听得很清楚。叶子知道,丈夫太累,即使人回到了家,心也是永远留在外边的。
叶子心底的这份痛,有着她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
失眠的夜晚,念着润泽的名字,叶子仿佛不再寂寞。这或许是叶子为自己打开的一扇窗吧,只为透透气。
本地兵抓贼
◎周森林
本地兵的名字可以忽略,因为从来就没有人叫过他的名字。本地兵当时28岁,这个年龄在农村就算是大龄青年了,如果家境不好,或者本人不行,婚姻问题必然卡壳。本地兵就属于卡壳之列。
本地兵这个外号来源于他的正直,好打抱不平,有一股侠肝义胆的气质,只要是本地发生的不平之事,他必然上场,毫无私心地主持公道,所以,本地兵这个外号倒是很符合他的特点。
本地兵最佩服的是杨大善。杨大善是个因病退职的教师,身体不好,家境也不宽裕,但他能说会道,身旁经常聚拢一帮人听他演讲。他讲的大部分是教人行善积德、正直做人的道理,并且专门会以古鉴今,说得形象生动,很吸引人。久而久之,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叫杨大善人,又久而久之,人字就被去掉了,只剩下了“杨大善”三个字,当然是为了叫着方便而已。
本地兵是杨大善的忠实听众,用当下的话应该叫粉丝。他之所以有打抱不平的思想,与杨大善不无关系,杨大善是教人行善,而本地兵是惩治邪恶,二人的做法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这年秋天,生产队的苞米刚刚成熟,就频频发生被盗事件,换了三个看青员都没有抓住一个贼。就在生产队长为此事发愁的时候,本地兵主动请缨,当上了看青员。他给生产队长立下了军令状,七天之内要是抓不到偷苞米的贼,不但主动辞职,而且一个工分也不要。
只过了三天,本地兵就大功告成,把一个偷苞米的贼按在了苞米地里。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本地兵睡醒一觉,看看墙上的挂钟,正好是两点半,这正是贼惯常出没的时候。他就穿上衣服,腋下夹着一把镰刀,手里拿着手电筒开始了正常的巡逻工作。
本地兵没有忘记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再有四天就是到期的日子,如果到时候还抓不住一个贼,军令状就要生效了。虽然他知道生产队长不会撤他的职,但必须要说话算数,鼻子底下长的那可是嘴,不是别的。
本地兵穿行在苞米地间的羊肠小道之中,他一边轻轻地走着,一边侧耳倾听,仔细地从风声中搜索着别样的声响。终于从不远处传来了“咔嚓咔嚓”掰苞米的声音,本地兵心中一喜,好家伙,这下子交差的时候来了。
他蹑手蹑脚地向着响声走去。由于风大,苞米叶子哗啦哗啦地响,再加上本地兵的动作又很轻,以至于当他走到那个贼的身后时也没被发现。
本地兵突然按亮手电筒,在惨白的光线下,那个贼立刻原形毕露。本地兵一下子愣住了,杨大善那张扭曲的脸正惊愕地对着他。片刻的尴尬之后,杨大善语无伦次地解释道:“我,我本不想来,可,可是你婶偏让我来。你也知道,我和你婶看病花了四五千了,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本地兵根本没有听清杨大善说了些什么,他只觉得脸上热辣辣的,耳朵里嗡嗡一个劲儿地叫。他板着脸,平静地说:“这件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我不说,你也别说,快回去吧,天要亮了。”说完,本地兵一扭身,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
本地兵一边走着,脑袋里一边翻腾着杨大善家的事。杨大善两口子都是病包子,女儿还在高中念书,由于是病退,他的工资又低,可就是再困难,也不能干这事呀。忽然他又想起了一件事,听一个老师讲,头几天杨大善向学校要求困难补助,被校长狠狠地撸了一顿。想到这里,本地兵长叹了一声。
两天后,本地兵又抓到了一个偷苞米的贼,而这个贼的家庭状况比杨大善家还差。他于是又来了一次华容道义释曹操,仿照杨大善的版本,悄悄地放行了。
七天的限期很快就到了,本地兵一无所获,向生产队长提出辞职。生产队长说:“什么军令状,那是你自己立的,我根本就没拿它当回事。”可是,不管生产队长怎样挽留,本地兵毅然决然地交差走人了。
此后,杨大善的讲堂停课了,无论人们怎么央求他,他就是不开课。而本地兵的打抱不平之举也戛然而止了。人们始终如在五里雾中,怎么,这两个人咋就同时歇业了呢?
卓尔闪小说三则
羹匙之家
从会吃饭起,母亲就教我用筷子,而我却偏偏更钟情于羹匙,因为爸爸就是用羹匙吃饭的。但妈妈坚决不让,我也只好一点一点地适应。
每次上桌后,那把大大的羹匙,总是顽强地吸引着我的目光,就好像有魔法一样。偶而摸到手,常常会被妈妈劈手夺去,交还给爸爸。越是这样,我就越想得到它,那可是家中唯一的一把——闪光耀眼的一把。
终于有一天,我抢先上了桌,抄起了爸爸的羹匙。不想这一次,后果很严重,被妈妈发现后,照着我的手背“啪嚓”一巴掌。那年我大概是5岁,记得当时我哭了,也记得爸爸帮了腔:“使就使嘛,干嘛要打他?”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天跑到商店专门为我新买了一把,并十分严肃地告诫我:“小孩子只能使小羹匙,爸爸的羹匙以后绝不许再动啦,再动……”那手势和腔调,我懂,如果再动,我还会挨打。
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那把闪光耀眼的羹匙,大大的羹匙,归我了。代价是,我只能用羹匙怀念我的爸爸。
然而,救火不是好玩的,特别是重大的救火行动,任务完成后,会让人双手颤抖,想要灵活地操控筷子谈何容易,更何况紧急集合的号令谁知何时下达?
子承父业,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消防兵后,才终于明白了,当年爸爸的那把大羹匙,妈妈为啥不愿让我动。
更有趣的是,我的小儿子,竟然如我一样迷恋着它。
遭遇童真
幼儿园。
老师向独自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男孩看了一眼,然后微笑着问大家:“如果爸爸妈妈在外地,要回来时,给你们打电话,问你们想要点啥,好好想一想,你们究竟想要点儿啥?”
你瞅瞅我,我瞅瞅他,没人回答。
“又假如,老师问你们,一天愿意跟老师学点儿啥呢?”
仍然没人回答。
老师循循善诱,比如说,老师要是每天都能给我一朵小红花,那该多好啊!老师就是想让你们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愿。
这回有人站起来了,“老师,老师,要是一周上两天课,放五天假,那该多好啊!”模仿回答的是全班最调皮的小山鹰。
“是啊!是啊!”孩子们纷纷响应。
老师“扑哧”一下笑了,为什么呢?
更热闹了,有人说,想玩啥就玩啥,也有人说,可以看动画,更有人说,可以去公园看猴子看熊猫……
“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老师都知道了。”边说边走向最后排那个小男孩,“小星星,你怎么不说话?就你没发言了,能站起来说说吗?好孩子是应当勇于发言的。”
叫小星星的小男孩怯怯地站了起来,看着老师,又看看大家,然后他鼓起勇气,小手比划着,“如果妈妈爸爸给我打电话,问我想要点儿啥,我就说……”
老师的短发随着小星星的音节上下抖动着,说点儿啥?对了,是要点儿啥?其他孩子们的目光也都转向了他。
“我……什么都不要,就要爸爸和妈妈……早点回家!”
“为什么呢?”老师严肃而又认真。
“好让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也有爸爸和妈妈!”小星星抑扬顿挫,眼中噙着泪花。
老师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小星星的头,转身走向门口,“你们都听到了吗?”
“吱呀”一声门响,一对农民工泪如雨下。
她如我一样美丽
注定这是我悲喜参半的一年。欣喜的是我终于可以看到臆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世界;可悲的是那个给了我光明的女人却背信弃义地独自一人奔赴了黑暗。
阳光明媚耀眼,路边的景色是那样的光鲜,然而我更急于见到的是另一种光鲜。
那个嫁了我,并最终将眼角膜移植给我的人到底长得怎样?恐怕会比这个崭新的世界更能让我眼前一亮吧?
到了家,床头柜上没有,箱箱柜柜也没有。母亲含泪看着这一切,直到我坐在床上喘息时才说,“我可怜的孩子,娘只能告诉你,她很美。不过结婚照早在她临终前就倒腾到娘家了。”
奔赴到岳母家,岳母见了我,热泪盈眶,“孩子,娘知道你会来的,她也想到了,所以在知道已经是癌症晚期、不可治愈时,她让我烧毁了所有有关她的照片。”一盆冷水从头浇到了脚底,这是为什么呀?
见我无精打采,岳母又递给了我一张纸,“我的爱,我没有看够这个世界,所以拜托你,要顽强地活下去,未来的她,会如我一样美丽!”
外心
◎孙海军
床头柜上的台灯一直开着,昏昏黄黄地,照着床。
同一张床,躺着四个人,盖着同一床大被。
外来的女人躺在他的身侧。另一侧是儿子,儿子那边的,是妻子。
不知这女人从何而来。她猫儿一般蜷着身体,下颌抵在他的肩头上,呼出的气体吹着他的脖颈,热烘烘、潮乎乎的,痒得他不时地抽搐。尽管他感到局促不安,也只能挨着她躺着。他不敢正视她,感觉上她似乎很年轻,也很美。
儿子睡了,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妻子是否睡着了,他不知道。
想吗?外来女人伏在他的耳畔,悄声说,想成为一体吗?
他的身体僵硬得如一根棍子,说不出话。
那女人开始脱衣服,弄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忐忑地将头扭向家人的一边,只看到儿子乱蓬蓬的后脑勺。妻子的脸,被挡住了。
最好关了灯。他想。可开灯睡觉,是妻子的积习,只要灯一关,她就会醒来——她到底睡没睡着啊?谁知道呢!
不由自主,他也脱下了睡衣。他小心翼翼,尽量不弄出响动。
他触碰到外来女人了,感到她的胴体火一样热,玉一般滑。他决定有所作为。
他再次扭头观察妻儿,赫然发现,妻子正欠起身子,盯着他。
他往儿子一侧挤了挤。那陌生女人隐在被子里,也挨过来。
妻子掀开他和那女人这边的被头,瞪着大眼,面无表情地观瞧着。他不敢看那女人是否已经脱光和暴露了——好在他自己还有内裤没有脱。
下意识地,他把身体和脸转向家人,往儿子身下钻,却藏无可藏。外来的女人从后面搂住他的腰,不放。
妻子瞪着一双苶呆呆的大眼,还在盯着他。他猛回身,连推带搡、连蹬带踹地将那女人摒下床去。比女人先掉落的是床头柜上的台灯。台灯坠落,使室内陷入漆黑。室内的一切仿佛都在坠落,那女人更是落入了万丈深渊一般,他似乎听到她下坠过程中的尖叫,感觉到她张牙舞爪的求生动作。他的心一紧,又一松。
他用脚试探着,滑下床,摸到外来女人的身体,却不知该扶起还是该按住她。他感觉到,她隐在黑暗中的眼睛正充满怨恨地盯着他。
他不置可否地自问,该如何处置?
妻子在那边幽幽地说,可别闹出人命啊。
于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他开始假装打那女人。他呼喝有声,动作夸张,弄出很大动静,但只有他知道,他的巴掌拍的是自己的身体。
儿子被他惊醒,含混不清地问,谁在干嘛?
这时,妻子打开了卧室的顶灯,拥着被子坐着,不无嗔怪地说他,你行了吧!
他惊慌失措地看看脚前,除了摔坏的台灯,地上什么都没有。他环视室内,找不见她。
他从开着的卧室门走出去,打开客厅的吊灯,还是未见人影,他看到,通向外面的房门是虚掩的。他慢腾腾地走过去,打开房门向外张望,街面阒然无声,只有几盏无精打采的路灯照出几棵树的影……他冲着外面的世界叹了口气,怏怏不乐,若有所失。
睡觉吧!妻子在叫他。
来了。他回。
他插好房门,返转来,爬上床,平躺,望着棚上明晃晃的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扪心自问,我这是怎么啦,刚才真真切切的情形难道是梦境吗?
夜愈深。在半睡半醒之时,他忽然听到一阵轻微声响,他一下睁开眼,看到一个一丝不挂、年轻而美丽的女人,猫儿一般,蹑手蹑脚掀开了他的被角。他险些惊叫出声,却被一只纤手轻轻地捂住了嘴。他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张开双臂接纳她的回归,感到很烦恼。他知道了,外来的女人根本没有离去,一直藏在他的床下……
他扭过头看向妻子和儿子,不知这会儿他们睡没睡死。
挖蜣螂的泥鳅
◎鲁云鹏
当整片草甸子上的牛群拖着圆滚滚的肚子,懒散地三三两两离去时,太阳已快偏西。个别牛屁股上被瞎虻叮咬后,本已变得暗红、未干的血迹,此刻却被夕阳的余晖映得格外刺眼。
已经有好几天没下雨了,草甸子上到处是一坨坨半干的、不规则的牛粪。几个小伙伴们任老牛被瞎虻叮咬着,专心致志地蹲在草地上,仔细检视着每一坨牛粪。一发现粪便周边有被啃咬过的细小颗粒,泥鳅便深吸一口气,顺便把快淌到嘴里的鼻涕也跟着吸回去,接着一铁锹下去,被掀翻的牛粪下,便出现了一个或几个大大小小的洞。不用指挥,几瓶从河边灌来的、夹杂着水草叶子的脏水,早已倾泻而下,流进大大小小的洞里。
“出来了,出来了!”在几双小眼睛的注视下,通体黝黑、前面顶着一个尖角的小东西从洞里爬了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蜣螂,也叫犀粪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屎壳郎。
二狗小心翼翼地把蜣螂拿在手里。“这只个头儿比较大,可能是公的!”小胖在一边品评道。
看着没有蜣螂继续爬出,泥鳅似乎心有不甘,挥动着铁锹连泥带水地继续挖。潮湿的土里藏着弯弯曲曲的洞壁,最后,洞底一个像婴儿室一样的小洞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些厚厚的、由牛粪沫组成的饼状的东西覆盖在洞的底部。几只小蜣螂不知危险的来临,依旧在享用着这块饼状的美食。它们扭着身躯,在饼上东咬一口,西咬一口,接着又拱起背晃晃身子,显出一副非常幸福的样子。
同村有个教书先生常常训诫我们:蜣螂不但是自然界的清道夫,而且任劳任怨,坚守家园,忠诚彼此,不应以俯视的目光看待弱小生灵,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我们哪里听得懂,也顾不了那么多,嘴里喊着“蜣螂技穷,吃屎逞能,蜣螂才尽,拱屎吃粪”,然后一哄而散,第二天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泥鳅比我大两岁,长得黑,水性好,所以大家都叫他泥鳅。村前有条流水河,沿着草甸子流淌而过,泥鳅经常一个猛子扎出多远,在河中心露出黑黝黝的脑瓜及白花花的板牙,让我们这些站在岸边的旱鸭子羡慕不已。其实泥鳅命挺苦的,不但家徒四壁,而且父母在他五岁那年就离异了。后来,母亲改嫁到了外村,父亲也跟随村里临时来的一个勘探队不知去了哪里。泥鳅就由奶奶抚养。没有管束的泥鳅,就像道边的野草一样,恣意地疯长着。每次来家里玩儿,当金黄的玉米面大饼子和热腾腾的、飘着星星点点油花的萝卜条汤出锅时,泥鳅不用让,立即伸出干裂、脏兮兮的小手,抓起大饼子,晃着小黑脑袋吃起来。每当这时,母亲就会笑呵呵地看着泥鳅,然后怜惜地摇摇头。
那时,除了掏鸟窝、打弹弓、过家家、在小河边野浴以外,挖蜣螂就成为我们几个淘小子最快乐的事情了。刚开始挖的时候,当泥鳅看到蜣螂那么辛苦地建洞、筑巢、储备食物、抚育后代时,突然间铁锹就停在半空,愣在那里,好像有些不忍。“怎么了,泥鳅?是舍不得了,还是想你娘了?”二狗在一旁调侃道。泥鳅怔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正当我们以为泥鳅会放弃继续挖下去的打算时,泥鳅突然疯狂地挖了起来,半干的牛粪和着湿土甩了我们一身。最后泥鳅站在坑上,一泡热尿全部淋到了蜣螂的洞底。
再之后只要是晴天,牛粪被晒得半干不干的时候,整个草甸子上便是我们四处搜寻的身影。当影子被斜斜地拉得很长很长的时候,才意犹未尽地各自回家。
这几天雨大,放牛的都猫在家里,地又湿滑,没法挖了,无聊的我们依旧习惯性地转到了那片草甸子上。
“救命啊!”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声从不远处的小河边传来。泥鳅第一个窜了出去。我们过去时,泥鳅已飞身跃入了河里。
由于接连几天的大雨,河水比平时涨了不少,喊声是河边花婶发出的,“救救我的闺女啊!”此时的花婶已瘫坐在水边,五指尽力地张开,疯了一样伸向孩子落水的地方。花婶是带着孩子来洗衣服的,全村只有她还保留着去河边洗衣服的习惯。我双腿发颤地盯着水里,心也随着那若隐若现的花格衣服与熟悉的黑脑袋一起沉浮着。
人越聚越多,我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拖回了家,没敢再出门。晚一些时候听说花婶的孩子被救上岸,已经醒了过来。
水涨得快,落得也快。我和小胖、二狗相信泥鳅一定还会钻出水面,露出两颗板牙冲着我们笑。可是,除了风刮过水面掀起的皱纹以外,什么都没有。
小胖第一个哭了,我和二狗也受到了感染,大滴的眼泪落在了装着蜣螂的瓶子里。一声脆响,我们摔碎了瓶子,大大小小的蜣螂向不同的方向努力爬去,今天是泥鳅的头七!
牧区狼事
◎孙淑英
茫茫的草原,有着数不尽的狼和羊,它们生来就是天敌,这是命定的法则,谁都改变不了。
牧羊人放羊的时候,总是背着一只猎枪,但他从来没乱放过一枪。他常说,只有狼攻击羊的时候,才能开枪。
枪是爷爷留下来的,临终时候还说,狼比人先到这里,人没有权利赶走它们。
村里人不这样想,一心想把狼赶尽杀绝,只要有一匹狼存在,羊就受到威胁。村长带领猎人组成了一支搜捕队,拉网式地一字排开,从一座山头搜向另一座山头。狼群无处藏身,遭到了彻底的清洗。
唯一没有参加这次行动的就是牧羊人,村长拉他也没拉动。他执拗地说,我们用枪保护羊群,用不着把狼赶尽杀绝。村长的鼻子都气歪了,命令民兵把他关起来,回来就开他的批判会。
满山遍野的枪声和狼的哀嚎声,让蹲在小黑屋里的牧羊人的心揪在一起,隐隐作痛。全村人都在狂欢,剥了狼皮,煮着狼肉,载歌载舞。
午夜,开完了批判会,牧羊人一天没吃东西,踉踉跄跄往家走。在山沟里,牧羊人发现一匹昏倒的母狼,浑身是血,肚子鼓鼓的,一定是怀了崽子。他脱下外衣,把狼包裹住抱回家里,清洗伤口。上了药、包扎好,还好,受伤的是右前腿,没有生命危险。
第二天早上醒来,不见了狼的影子。他望了望远山,默念,祝你好运。
没有了狼,羊群繁殖很快,加上干旱,离村里最近的南山,草越来越少,羊群饿得咩咩直叫。远远望去,北山上的草倒是绿油油的。可是去往北山的路很不好走,荆棘丛生,怪石嶙峋。最要命的是有一道深不见底的天堑,上边只有用树干搭起的简易窄桥,不到万不得已,是没人敢走的,万一掉下去,就得粉身碎骨。
牧羊人忍不住了,决定赶着羊群过去,羊也看到了满山的绿色,欢喜地往桥上跑。还没等跑上桥,羊群又纷纷掉头往回跑。牧羊人一看,桥头站着一头威风凛凛的狼。他警惕地端起了猎枪,瞄准狼。瞄了半天,发现狼的右前腿提在半空中——这正是他救过的那匹狼。
他慢慢放下枪,和羊群一起撤退。那狼并没有进攻羊群的意思,它瘸着腿在桥头来回走动,远远地望着羊群。
村里人都知道有狼挡在桥头,村长决定组织几个精干的猎手干掉狼。牧羊人阻拦说,狼没有攻击羊群,不要杀了它。村长乜斜着眼睛说,你个榆木脑袋,狼狡猾着呢,它不用攻击羊群,只要守住桥头,不让羊群过去,用不上几天羊就得饿死,到时候遍地都是它的食物了。你个蠢货,滚开。
狼被猎手射杀了,羊群赶集似地涌去。走到一半的时候,桥的中间突然塌陷了,走在前面的羊无一幸免,掉到万劫不复的山涧。
村长拍着牧羊人的肩头说,唉,它还真是为我们着想啊,可惜呀,它已经死啦。
人们渐渐散去。
牧羊人眼里噙满了泪水,坐在那里发呆。过了好一会儿,他查看桥面上断掉的树干,上面全是牙齿的咬痕,这是为什么呢?他小心翼翼翻过山涧,向山的深处走去。走着走着,他开心地笑了,发出“啊、啊、啊”的声音,那兴奋的声音在山谷回荡着,很久很久!
拾米老人
◎马丽娟
春种秋收,转眼又一年入冬,屯里三天两头地出现收玉米车,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就在我家苞米刚打完拉走的第二天早晨,天下起了小雪。还好,下了一阵子就停了。我拿起扫帚,赶紧清理院子和门前水泥路上的雪。小雪掺杂着倒粮机蹦下的几十颗玉米粒,我把它们一起都扫进了路边的沟里。此刻我心里似乎想起了什么,脑海突然闪出一个人影。
那是2011年的这个时候,那天也同样下了一阵小雪。扫雪的时候,我看见不远处的路边沟里蹲着一个老太太,满头白发,身穿深灰色外衣,腰间扎着一条蔚蓝色的围裙,手里拿着红色的方便袋,在白雪里很显眼。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她是住在下头的于老太太。“是大娘啊!”我打招呼。她笑眯眯地抬起头,面容很慈祥。“啊,你扫雪呢。”“嗯。”我答应。
我细看去,原来她正在捡打苞米时溅到沟里的玉米粒儿。
“大娘,天快要黑了,你回家吧,这么冷捡它干什么?”
老人笑笑说:“待着没事,看见这苞米丢在这里怪可惜的,捡回家喂小鸡也好呀。”
其实我知道她家不缺大娘捡这点粮食。我不明白,她家里的条件在我们队数一数二的,要吃有吃要穿有穿,什么也不缺,儿女们也很孝顺,她为什么还沿沟寻捡玉米粒儿呢?看着大娘聚精会神地在雪里挑玉米粒,我也不便再打扰,就悄悄地回家了。
大约一周时间,那年我们队的苞米就都卖完了。就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也总能看见于老太太捡玉米粒儿的身影。我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到她身边站一会儿,说上几句话。聊天中,我得知这几天她捡了三四十斤了。这散散落落的玉米粒儿,搜集起来还真不少呢。我久久地站在她身旁,望着她目不转睛地,用一双微微有些擅抖的双手,细心地捡着玉米粒儿,每一粒都那么珍视。任凭北风吹起她的满头银发,她好像一点儿也不觉得冷。此时,我的心像被什么深深地触动了。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拾穗者》那幅油彩画,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劳动妇女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劳动妇女的勤劳与美好。
现在,这幅《拾穗者》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不觉让我深省,再回想起她简单朴实的话语,又似乎饱含着某些哲理。现在提倡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然而,年过七旬的于老太太却做到了。她的这种行为,不正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吗!同时也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忆苦思甜,从一颗米粒做起呢?
看看被自己无情地扫到沟里、掺杂在雪里的几十颗玉米粒儿还静静地睡在那里,我的心不由得被深深触动了,我打了个冷战,醒过神来,不自觉地弯下腰去……
背影(外一首)
◎林伯春
夏天走了
只能看到你渐行渐远的背影
浅秋的雨 缠绵而多情
在昨夜 满含热泪
诉说多少不舍和相依
七月的焰火
点亮鲜花盛开的村庄
和都市
2016年夏天
是普罗米修斯的宠儿
湖水温柔
留下仿佛被蹂躏过的吻痕
过犹不及
就像一个过于热情的人
突然拥抱了我
猝然离开
又一片茫然
一个上午或者更短
一个上午或者更短
一个拥抱甚或
一个眼神
便足以穿越三十年
便能看清
那已经埋藏太久的
低矮的岁月
那曾收取我们青春韶华的
零散的记忆
在眼前一掠而过
拼接成闪着泪花的初心
时光的巾帕
拭去附着其上的暗影
十二中
与之连接的幸福或疼痛
便浮出记忆的水面
清晰可见 闪烁光芒
仿佛一串失而复得的珠宝
停落在我们手上
够我们把玩一生
秋风凉(外一首)
◎贾林森
一夜新凉
贴在树梢
摇落了酷暑
封闭了夏季的生长
作画的秋风
美图一番穿梭
潇潇洒洒
梳妆秋天
顽皮的叶子
舞动秋风的凉
枝叶相拥
还有多长
夜色下的集安和朝鲜
经历无数个夜晚
寂静,嘈杂
漆黑,灯光璀璨
都躺在经历里
翻阅着星星的记忆
游客的心
好奇成国界
流动的鸭绿江
把夜色划开
一半沉默
一半灯火阑珊
集安的灯市
亮了富裕
醉了八方
流连的脚步
远山,枫叶红了(外一首)
◎宋连著
山的枫叶说红就红了
来不及等待 一夜间
她们就像火焰 如一个相逢的微笑
转眼 点亮了满山
这是我向往了很久很久的心愿
找一个理由 找一个时间
去看看五花山 看看枫树 看看自己内心
或眺望 或倾听 或呐喊
是谁淡定怡然地站在秋的尽头
枫的相思就与这个秋天一样漫长
红了一年的守望 红了一年的念想
一不留神 把乡思扯得更紧
枫叶红在秋天的天边
就像我们的爱情 笑靥如初
在一场寒霜之后 开得鲜艳
在岁月深处 抵达另一个高度
好雨来的正是时候
故土之上
是谁打开八月的原野
有风吹动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昨夜
有好雨落在家乡
推开窗
喜听雨声轻轻敲打乡情
我把一些句子打开
为这个夏天写下赞美的诗篇
好雨落在乡间
拔节的声音越来越响
如飘在故乡的牵牛花香把我唤醒
海棠在枝头整理心事 绿了满院的暖意
我坚信
我命中注定与她们相遇
雨就这样下着
洇透了整个早晨
静谧的村庄 就在茏葱深处
勾画 一帧真实唯美的抒情
其实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就像我们站在雨中
顺着田埂
望过去
稻花点燃了父老乡亲的好心情
(本栏责任编辑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