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义伟
从放山习俗管窥团队文化
◎费义伟
放山习俗是长白山区历代放山人在经历了近千年的人参采挖过程中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精神载体和道德规范,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范、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专用工具器物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传承性、群体性和浓郁的地域色彩,是放山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演化发展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放山习俗的学习研究,笔者体会到,其实用价值与精神意义的相互融合,孕育着深刻的团队文化。现从数十项放山习俗中就其部分重要环节,粗浅地谈谈一己之管见。
透过“拉帮”看团队品质当头之建队理念
进山之前组织帮伙叫拉帮。拉帮由把头负责,以把头为核心组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把头是一伙放山人的领导者和指挥员,把头必须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懂山规,讲道德,有挖参技术,进山后不会迷路。团队成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放山人的规则。透过“拉帮”,我们可以看到放山人把考量团队成员道德品质放在首位的建队理念:
团队成员,品德第一。
严守规则,目标一致。
透过“筹备”看团队严谨缜密之工作作风
拉帮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准备放山专用的器具物品。既要充分准备挖参工具、放山所需的明火、口粮等,还要考虑到放山过程中的风险和困难,这就形成了放山人做事善于谋划、准备充分、计划缜密的严谨作风:
计划缜密,筹备充分。
评估风险,整装上阵。
透过“趟露水”看团队吃苦在前之奉献精神
趟露水,是指放山人进山的途中,团队成员尤其是把头争先走在前面开道,把露水趟在自己身上,为其他队员创造更好的行走条件。这体现了放山人处处为团队成员着想、勇于担当、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
敢为人先,吃苦在前。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透过“压山”看团队科学合理之用人机制
放山人把搜寻人参叫压山。压山又称开山、巡山、压趟子、撒目草。压山时,由把头对帮伙人员按照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进行分工,这叫“排棍儿”。一般情况下,把头为“头棍儿”,中间的人称“腰棍儿”,排在最外边的称“边棍儿”。“头棍儿”决定方向,“边棍儿”也要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并协助“头棍儿”带好团队;“腰棍儿”往往都是初次入山者,重点是跟着学习。这就形成了放山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分工、精诚协作、注重培养新人的用人机制:
科学分工,密切配合。
培育新人,精诚协作。
透过“打拐子”看团队勇往直前之探索谋略
在压山寻宝过程中,“头棍儿”和“边棍儿”边走边“打拐子”,即将细树枝折断成九十度做记号,记住走过的路线,避免重复搜寻(按照把头和边棍儿举起索拨棍所指的方向拐弯也叫打拐子)。放山人通过“打拐子”“叫棍儿”等一系列独特的指挥联络语言,保证了放山人团队上下联动、步调一致、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向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这体现了放山人勤于探索、善于总结的聪明和智慧:
压山打拐,智慧举措。
少走弯路,方向明确。
透过“目标专注”看团队爱岗敬业之职业操守
压山时,放山人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只能寻找人参,否则要受到把头的惩戒。不准乱喊话,看见的东西只要喊出来就得拿着,即使一条蛇也不例外。这就形成了放山人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忠于职守,自觉做到心无旁骛、精力集中、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目标专一,矢志不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透过“喊山”看团队同甘共苦之仁爱情怀
发现人参叫“开眼儿”,要喊“棒槌”,这叫喊山。把头要问“什么货”,这叫接山。发现人参者得如实回答有几匹叶,当他回答五匹叶或六匹叶时,大伙会一齐喊“快当!快当”(“快当”是满语,麻利、顺利、吉利和祝贺之意),这叫贺山。喊山时,如果被其他的放山团队接了山,就得共同挖出人参,将来卖了钱,大家平分。这体现了放山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合作共赢的仁爱情怀:
密林喊山,远古鹿鸣。
福难同当,合作共赢。
透过“抬参宝”看团队永续发展之科学理念
“抬大留小”是放山人自觉遵守的重要山规: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挖。跑红头(八月上旬参籽熟红了的季节)的时候,抬棒槌时还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撒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这体现了放山人做事留有余地,不只看重眼前利益,秉承的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永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抬大留小,保护资源。
厚德遗珠,永续发展。
透过“砍兆头”看团队惠己利人之高风峻节
抬出棒槌后,要“砍兆头”。在人参出土处附近选一棵粗大的红松树,用刀、斧距地面一索拨棍高的位置面向人参方向削去一块约一尺见方的树皮,在光滑的树干左侧按帮伙人数刻横杠,几个人刻几条杠;右侧按抬出人参的生长年代刻横杠,几匹叶刻几条杠,这就叫“兆头”。然后给兆头“洗脸”,用火烧去兆头四周流淌出来的松油,是为让兆头几十年后也能看清。砍兆头的目的是标记此处出过人参,给以后的放山人提醒。放山人往往能在许多年前的老兆头前再次找到人参。透过这一习俗,我们不难看出放山人做事不只是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而且考虑到他人利益,乃至后人的利益。这体现了放山人惠己利人的高风峻节:
人参兆头,抬宝标位。
昭示来者,怀恩远惠。
透过背“参包”看团队诚信守诺之道德素养
采挖出人参要打好参包,分人管藏。出售前大都存放在放山人中德高望重、信誉好的人的家里,这个人会用生命保护大家的劳动成果,绝无非分之想。这反映出放山人高度的责任感,体现了放山人相互信任、团结友善、诚信守诺的道德素养:
打好参包,分人管藏。
恪守诚信,来日方长。
透过“分份子”看团队淳朴高尚之价值取向
“分份子”就是人参卖出后,放山把头给大家分钱。放山人讲究平等、互助、谦让、友善,无论老幼,贡献大小,一视同仁,平均分配,共享劳动成果。如果帮伙中有特别困难的,大家会慷慨解囊。这体现了放山人淳朴高尚的价值取向:
互助互爱,传统礼尚。
公平公正,成果共享。
透过“敬行规”看团队胸怀全局之大局意识
放山过程中,如果有不遵守规则的,将会被帮伙排除在外,不再接纳他为帮伙成员。这就形成了放山人恪守山规、敬畏规则、纪律严明、胸怀全局的大局意识:
行规队魂,人人永记。
纪律严明,同舟共济。
在绵延数百里的长白山林海中,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放山习俗,数百年延续至今,经久不衰,为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参乡人提供了无尽的精神滋养,对世代的参乡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熔铸了参乡人淳厚质朴、仁爱友善、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生品格。放山习俗不仅是人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资源,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这必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放山习俗的文化内涵,由此可窥一斑!
(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