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 沈慧君
类属化阅读,让阅读之路更宽广
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 沈慧君
类属化阅读是一种方法引领。类属化阅读可以有效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当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文本进行补充、归类、拓展后,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与生成,而当儿童的生活与类属化阅读内容建立联系时,阅读就更趋于完善。
类属化;阅读
所谓类属化,是指对事物进行分类,将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类属化阅读就是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分类,依据文本的主题、体裁、作家信息等,将多篇具有相同属性的文章归纳到一起,成为一类,根据其共同属性特点进行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被老师所认识和接受。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就教材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可是,如何挖掘、学习更多的阅读资源,从而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呢?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使阅读学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了挖掘,开展“类属化阅读”,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阅读面,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和丰富。
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类属化阅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和开发。依据文本的主题、体裁、作家信息等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文本进行了归类、补充、拓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小昆虫非常感兴趣。法布尔的《昆虫记》理所当然地成为孩子们首选的拓展阅读读物,我也很推荐。除此以外,我还向孩子们推荐了另一本书——《自然笔记》系列的《昆虫印象》。这两本书分别是观察日记和散文两种不同的体裁,但是共同的是,语言生动、叙述精彩、描写细腻、想象独特,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对这两本书都比较有兴致,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在仔细阅读,了解昆虫的特点后,我指导孩子们亲手绘制了“动物卡片”,将书中了解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喜爱的昆虫进行介绍,绘制一张动物卡片。阅读、积累、内化、制作,让孩子们走进了美妙的昆虫世界,了解了更多的昆虫知识。
《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纵观苏教版一至六年级的所有教材,寓言故事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体裁,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拓展阅读的《伊索寓言》又被孩子们捧在手中,一个个妙趣横生又充满智慧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为了将这些有趣的故事演绎出来,“寓言故事我来讲”的讲故事比赛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呼、热情的参与。在比赛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眼神等将寓言故事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材中也不乏一些名作家的作品,如:金波、冰心、老舍——名家的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在读了金波的散文诗《做一片美的叶子》后,我们又徜徉在金波的散文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中。诗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产生想象。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最美朗读者”的活动。学生练习朗读,然后把读的诗录音下来,发给老师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一拓展阅读活动中,既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又增强了他们朗读的自信心,一篇篇朗读录音也记录下了孩子们最美的童声。
教学中,把书中同一类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单元,进行分析比较,领略同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品味同类文章的不同写作风格,迅速掌握不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可按主题组合为“热爱祖国”、“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等单元,也可按体裁组合为“童话世界”、“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单元。
将由课内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出的课外相同主题、同作者、同体裁的文章进行分类,在阅读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提炼阅读类文章的方法。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两篇小说《爱之链》、《船长》,在学习之后拓展阅读了《穷人》。类属化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出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字里行间的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品读并感悟人物形象。
主要是由学生推荐介绍课外读物,有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供大家选择。由学生自己参与推荐的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学生阅读面,激发阅读类文章或书籍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在类属化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坚持行走在研究的路上,让学生的阅读之路也更加宽广。
[1]龙翠翠.小学语文类属化阅读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08(10).
[2]史嵩琳.回归人本的语文类属化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