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差异 因材施教

2017-02-16 03:20:02张国新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因材施教分层

张国新

(江苏省宜兴市红塔中学)

我校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宜兴市城乡接合部,随着乡镇区划的重新调整划分,生源大量减少,市教育局确定我校为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大量外来农民工子女进入我校就读(外来农民工子女占60%以上)。

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及质量的不均衡,我校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差距悬殊,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状况,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和教学研究的开展,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同等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打破了陈旧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为此,本人就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和尝试,在此与同行交流讨论。

一、学生分层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我校生源特殊,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在不打乱原教学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把现有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定出相应的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A层,数学基础扎实,求知欲强,学习成绩优秀;B层,数学基础一般,智力因素好,学习成绩不够稳定;C层,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了不给C层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切实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及成绩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不是为了划分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逐步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同时,要使学生懂得分层是动态的、暂时的,各层次学生可以流动,只要刻苦学习,有明显进步,就可进入更高层次,反之,退步的应降级,消除学生心理不平衡状态。

二、备课分层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之间数学能力的客观差距,做好分层备课,因材施教,灵活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层次的巩固练习,提问内容和活动程序,尽量减少教材的坡度和减轻学生的思想障碍,努力克服一节课统一标准、单一目标、划一要求和同一学法的弊端。

我们在备课时,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点,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要求。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弹性目标,包括层次目标和发展目标。

A层学生达到高层目标:设计的练习应有灵活性和难度较大,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能深刻理解基本知识;

B层学生达到发展目标:设计的练习应稍有难度,能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掌握基本知识;

C层学生达到基本目标:设计的练习应简单容易些,梯度缓一点儿,能巩固基本知识。

教案的书写也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层次需要。

三、上课分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如教师讲授,运用多媒体,学生练习,进行教学效果测评,保持课堂教学程序等,这些活动都要有序交叉进行,教师如何使每一个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条不紊的引导指挥下,顺利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对于A层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发挥的机会,使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对B层学生,要启发点拨,提示指导,引导他们寻求解题规律,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对C层学生,要耐心扶持,热情关心,认真辅导,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也不放过,使他们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吃得饱,吃得好和吃得了,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

四、练习分层

根据学生层次和目标层次,设计对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练习置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如何进行分层练习,具体做法是练习的题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设计的练习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层次为稍有难度的变式题或综合题;第三层次为知识的直接应用或基础练习。第一、二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练习挑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也有机会适当扩展。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使学习目标达到更高的境地。

只有分层练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五、测评分层

教学测评是一个包括一系列步骤和方法的动态过程,它的目标是要分析课堂教育的得失,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决策依据。测评有五大功能:(1)价值判断。衡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信息获取。通过测评,可以获取大量关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有助于纠正课堂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偏差,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3)提供决策的依据。测评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4)激励向上。通过测评可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5)导向作用。让学生了解以后该努力的方向。

适当的测试可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也可作为对学生评估的依据,测试成绩的提高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测评分层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大单元的测试中,同一份试卷仍按A、B、C三个层次的要求命题,满分都是100分,C层次学生完成A类题即得满分; B层次学生需完成A、B两类题,得100分;A层次学生需完成A、B、C三类题,才能得100分。目的在于缩小分数差距,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命题依纲靠本,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能按各自的学习目标完成答卷,又给予提高的机会,使学生在设定的目标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学生增强信心,促进提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试,综合地评价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对有所进步的学习及时“升级”,予以鼓励。在每次测试后进行分层反馈纠正,针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分层归纳整理,分层讲评,并且再分层补测检验,及时补缺补漏,中上层学生还能在测试中作自我调整,全体学生更具有自觉性和积极性。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修改、归纳、总结、探索,我们看到了分层次因材施教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弊端,尝到了因材施教的甜头,通过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地缩小了学生之间数学成绩的差距,整体水平大大提高了。

本人所任班级的数学成绩,由入学时学区的下游水平,达到上游水平,及格率、优秀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在实施分层次因材施教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如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人决心认真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探索和完善各层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实施素质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因材施教分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名落孙山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体育教学(2009年11期)2009-07-14 0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