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咏梅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3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独特、单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特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与遐想。游戏,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轻松、愉快、自由的游戏氛围能使孩子的情绪激昂、内心满足,同时也能让孩子收获幸福与快乐。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用孩子喜欢、感兴趣的游戏作为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创作的灵感、画面的表达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是漫无边际的,是充满灵动的……他们的表达可以呈现在他们的绘画中。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联想和创作,教师应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验幼儿美术教育游戏化的乐趣。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必然是被动的学习,苦恼的学习。因此要让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一个精彩的游戏导入能唤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开启孩子思维的闸门。因此,在活动的开始运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对活动感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进行《神奇的圆宝宝》活动中,我就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嗨,大家好!我是神奇的圆宝宝,我长得圆圆的、胖胖的,你们看我像什么?”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引发了幼儿对“圆”的观察和想象:像钟,像螃蟹,像电风扇,像皮球,像面包……继续创设问题情境:“圆宝宝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呢?”幼儿继续想象:圆宝宝有可能会变成汽车的轮子,有可能会变成城楼上的钟,有可能变成螃蟹的壳,有可能变成青蛙圆圆的肚子,有可能变成大西瓜……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孩子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
在幼儿充满想象的缤纷世界里,他会用独特的思维去观察世界,发现世界,想象世界。生活情境的创设能给孩子亲切感,因为是孩子熟悉的,所以孩子愿意去看、去想、去发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寻找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东西作为活动的载体,引发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创作。
“圆”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图形,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圆组成的。当孩子看到圆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各种各样的话题。为了让孩子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就用“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了《神奇的圆宝宝》这一活动。活动中,我始终以情境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情境中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大胆表达,真正畅游在想象的空间里。当圆片片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我就启发幼儿开始寻找生活中的圆:“圆宝宝像什么?”圆宝宝像皮球、像螃蟹、像青蛙、像闹钟、像轮胎、像方向盘……当孩子想象出这么多生活中的物品时,继续根据 “圆”引发他们想象生活中的场景,“这些圆宝宝又在干什么呢?”通过生活场景的想象使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表演故事,喜欢续编故事,故事情境的创设能使美术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优美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故事画面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孩子就会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本来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丰富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班孩子动手能力差,好模仿,如果让他们单一地进行技能技巧训练,孩子们会觉得枯燥,不感兴趣。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创设适合小班孩子的故事情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一些绘画的技能技巧。
在小班美术《网小鱼》的活动中,我先出示了一幅“海底世界”背景图,图上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在海里欢呼雀跃,游来游去。于是我就根据画面的内容创编了一个关于渔夫在池塘边“网小鱼”的故事,边讲故事边表演。当渔夫把渔网撒向大海的时候,好多小鱼都被渔夫的渔网给网住了,“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渔网的样子,并跟着渔网织一织,画一画。在故事情境的引领下,孩子学会了画直线和交叉线。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一首好听的歌曲能给孩子美的享受,闭上眼睛随着乐曲遨游,就会产生无尽的遐想。音乐能给孩子带来美好,带来想象,不同的音乐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当一首首乐曲用画笔表达出来的时候,就有了孩子的异想天开,有了孩子的创作灵感。
当我们给孩子播放欢快的音乐时,孩子就用点来表现;当我们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的时候,孩子就用波浪线、锯齿线等来表现;当我们给孩子播放沉重的音乐时,孩子就用各种图形来表现;当我们给孩子播放音乐快板的时候,孩子就用笔画出了一个个旋涡……把这些点、线、面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幅漂亮、与众不同的画面,孩子享受着音乐所带来的创作灵感。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活动中,能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情境紧紧抓住孩子的眼球,让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中大胆思考、大胆想象。游戏情境是激发孩子创造欲望的沃土。
在《锯齿线造型》活动中,我以“线条宝宝”以及老师“变魔术”的游戏贯穿活动始终,先用“线条宝宝”做客以及通过“线条宝宝”自我介绍导入活动,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发散性地提问“线条宝宝像什么?”激发了孩子大胆想象,大胆思考,大胆表述。通过仔细观察,孩子给出了丰富、具有独特性的答案。可见在老师的引领下,在游戏情境的创设中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望。而后以老师“变魔术”把本来枯燥的锯齿线添画变成富有情境的“锯齿线造型”,给活动增添了神秘而又具生命的色彩。在“锯齿线造型”活动中,孩子从“线条宝宝”的不同方向思考、发散、想象和创作。
此外,设置问题情境还激发了孩子想当“魔术师”的欲望,让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和创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