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毒灵散中黄芩的整体定量分析研究

2017-02-16 03:28樊克锋汤法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散剂黄芩兽药

文│樊克锋 汤法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孙素琴 周群(清华大学)

王新杰(北京亿森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蚌毒灵散中黄芩的整体定量分析研究

文│樊克锋 汤法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孙素琴 周群(清华大学)

王新杰(北京亿森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来源: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基金:2013GGJS-191,河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资助项目“近红外(NIR)对复方中黄芩药材快速定量分析的研究(2008A230010)

目前,中兽药散剂在临床应用中仍占绝对优势(《兽药典》中85%以上的中兽药制剂仍然是散剂),其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仍然无法完全明晰,这给评价中兽药药理药效和质量标准制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惯用方法仍然是模仿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即以已知单一或几个指标成分作为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通过单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中兽药(复方)是否“合格”并制定非客观质量标准。这样做似乎是找到了一种合理的方法来评价中兽药(复方)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忽视了中兽药的整体性和复方协同作用。所以不能简单说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分对疾病起作用,为了更好地对中兽药(复方)进行全面整体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本实验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将中药散剂中的某种“中药整体”作为一个质量指标,即无论含有多少成分都将这种中药材看作一个整体。这样既避免了样品复杂前处理对物质造成的流失,也较好的符合了中兽医药整体观,同时更适合中兽药散剂原状态直接“无损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同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可对物质进行非破坏分析。如在对药物的定量分析方面,将近红外光谱与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分析(PCA)及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相结合非侵入地测量了银杏叶片、黄连浸膏粉、元胡止痛散等中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和分布,及对甲璜酸加替沙星、头孢氨苄胶囊、扑热息痛片剂、甲氧苄胺嘧啶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均取得了满意的预测结果。

◎图1 70份蚌毒灵散剂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叠加图

◎图2 70份蚌毒灵散剂样品原始光谱预处理后的光谱图

一、实验

1.仪器设备及测试条件。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仪采用布鲁克公司的VECTOR22-NIR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配有PbS和InGaAs检测器、外接积分球、样品旋转器和固体光纤探头;PentiumⅢPC机。

测试条件:样品粉末分别取适量放入石英样品杯中,分布均匀,轻轻压平。

测样方式:积分球漫反射;分辨率为8厘米-1;扫描次数:64次;扫描范围:12000~4000厘米-1;温度:20℃;空气湿度:60%;每个样品重复3次,求平均光谱。

2.实验样品材料来源及制备方法。样品材料来源:以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二部中“蚌毒灵散”为研究对象,处方为:黄芩60克,黄柏20克,大黄10克,大青叶10克,即主药黄芩含量为60%,药材饮片购于北京同仁堂(郑州店)。

样品制备方法:分别取各味药材适量,低温干燥,取黄芩单独粉碎100目细粉,黄柏、大黄和大青叶按处方比例混合粉碎100目细粉,备用。依据处方要求,分别精密称量、等量递增混合制备黄芩含量5%~70%的70份样品,得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和预测集(评估模型的预测等能力)样本。其编号见表1。

表1 黄芩不同含量70份散剂样品编号

◎图3 训练集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图(Rank:4 R2=99.77 RMSECV=0.963)

3.样品近红外光谱采集。将70份样品粉末分别取适量放入石英样品杯中,混合均匀,轻轻压平,按上述测试条件进行扫描,每个样品重复3次,求平均光谱,70份蚌毒灵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叠加见图1。

4.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1)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RMSECV(均方差,即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和R2(相关系数)的影响,最终选择了VectorNormalization(矢量归一化)预处理的方法对70分样品进行建模。此时RMSECV分别为0.963;R2分别为99.77。预处理图谱如图2。

(2)建模谱段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波段对于建立定量模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RMSECV和R2为衡量的标准来选出模型最合适的波段。结果选择波段为6102~5446厘米-1,rank=4。

(3)样品定量模型的建立。运用BrukerOPUS/QUANT22定量分析软件中PLS法进行数据处理,其中60份样品作为校正样品集,8份样品作为预测样品集。训练集样品通过软件分析,36、38号样品为建模溢出值,将其删除后,建立模型更为准确。用校正样品集进行内部交叉验证RMSECV=0.963,R2=99.77(图3),确定最佳主成分数为4(图4)。近红外光谱法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1%(图5)。

二、结果

将前述所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用于对8份样品进行预测,结果如表2。检验集预测结果显示,在黄芩的投药量相差10%的范围内预测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可以成功的分出不同投药量的样品。

三、讨论

第一,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取样和混合是非常重要的,药材混合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模型建立的好坏。为了尽量消除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首先在制样时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再者测定时从混合样品的不同部位取样,另外在测定过程中,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图谱的方法,尽量消除混合不均匀和颗粒大小不均匀对测量的影响。

第二,由于样品只是添加的黄芩量多少不同,在近红外原始光谱图上很难看出差异。但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对原始图谱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之后,就会在处理过的图谱中显示出各个样品的不同,这种不同与化学值(称量值)是一一对应的。

第三,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本试验将黄芩作为一个整体,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按不同的比例投入黄芩,不再测定指标成分黄芩苷的含量,而是将黄芩整体的投入量直接作为基础值。因此训练集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图呈非常好的线性关系。虽然样品的含量不是分散的而是等比例增加的,但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表2 检验集样品预测结果

◎图4 训练集RMSECV与Rank之间的相关图(Rank:4 R2=99.77 RMSECV=0.963)

◎图5 训练集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图(Rank:4 R2=99.77 RMSECV=0.963)

四、结论

本实验将复方蚌毒灵散剂中“黄芩整体”当作一种指标,采用PLC法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模型,内部交叉验证RMSECV=0.963,R2=99.77,确定最佳主成分数为4。近红外光谱法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在±1%,基本上可以分出5%~70%的样品。通过预测值结果可以看出,样品近红外光谱与黄芩药材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将该方法用于黄芩原药材占有量的测定基本可行,在扩大标准样品集的数量后,有望获得结果更可靠的数学模型。如果模型能够建立就可以很方便地监督投药量是否合乎处方,监督是否减少了贵重药材的投药量。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复方中单味药材“整体定量”进行初步研究,尝试了将整体药材作为指标性成分,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处方中某种药材占有量的新方法。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按不同的比例将黄芩的投入量整体直接作为基础值,训练集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图呈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可以将投药量的密度进一步减小,建立的模型可能会更好,这种新的尝试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散剂黄芩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散剂源流探述*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活性成份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麻杏石甘汤不同剂型治疗婴幼儿肺炎喘嗽患儿的疗效及依从性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