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孙莉
摘 要:锦州市某雉鸡养殖户的散养雏鸡突发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有的窒息死亡,气管和支气管内发现红色虫体,经鉴定为鸡气管比翼线虫,用噻苯咪唑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该文介绍了雉鸡气管比翼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以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雉鸡;气管比翼线虫;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91-02
气管比翼线虫[(Syngamus trachea(Montagu 1811) Chapin 1925)]是寄生于鸡、雉、珍珠鸡等禽类呼吸道的一种寄生虫。临床上主要以张口呼吸、呼吸困难、摇头等症状为特征,严重者造成窒息死亡。2016年7月,锦州市南山新区一个体养雉鸡户送检10只死亡雏鸡(1月龄),经实验室诊断为气管比翼线虫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6月购回雉鸡幼苗近300只,养殖场位于半山坡,平时多以放养为主。畜主口述,2016年7月中旬,部分雉鸡出现了张口呼吸、呼吸困难、甩头、口腔粘液增多等症状,到送检时有50多只死亡,死亡率近20%。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均无效。
2 临床表现
病鸡开始表现张口呼吸、有的口腔里有泡沫性唾液,头颈前伸,头部左后摇甩,排出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并能听到呼吸声。7d后伴有咳嗽、喷嚏,以后逐渐衰弱、消瘦、长时间闭眼,头向后缩,食欲减退甚至食欲废绝,最后窒息死亡。
3 病理变化
肺部瘀血、水肿,肺淋巴细胞增生,肺炎等病变;气管黏膜上有红色虫体附着及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气管黏膜潮红,表面有带血黏液覆盖;虫体附着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坏死和肿瘤,严重的气管被虫体阻塞。
4 实验室诊断
4.1 虫体鉴定 虫体红色,雌雄相互附着,呈“Y”型。口呈球形,具有一个半球形几丁质的囊,其基部通常有8个尖齿;口周围有一个几丁质的板,其外缘由切迹分割成彼此相对的6块花缘。雄虫长2~6mm,宽200μm;交合伞呈斜截状,有肋,有的背肋显著不对称;2根等长的交合刺,短细,约57~64μm。雌虫长5~20mm,宽350μm;尾端呈圆锥形,有一个尖的突起,阴门位于虫体前端1/4处,显著突出。
4.2 虫卵检查 粪便和口腔粘液中均检出大量虫卵。虫卵(78~110)μm×(43~46)μm,椭圆形,两端有卵塞。
5 治疗
噻苯咪唑45mg/kg体重,口服,每日1次,连续5d。治疗期间隔天用小镊子从气管中小心取出1次虫体。7d后病情好转,再无死亡。1个月后回访,未见复发。
6 讨论
6.1 分布 鸡气管比翼线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福建[1]、上海[2]、河北[3]、广东[4]、辽宁[5]等省(区)均有发现。
6.2 发育史 雌虫在气管内产卵,卵随气管黏液到口腔,或被咳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条件下,虫卵约经3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再被蚯蚓、蛞蝓、螺蛳、蝇类及其他节肢动物等吞食,在其肌肉内形成包囊而具有感染鸡的能力。鸡因吞食了这些动物被感染,幼虫钻入肠壁,经血流移行到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和气管,于感染后18~20d发育为成虫并产卵。有些感染幼蟲穿过嗉囊和食道壁,直接钻进肺。然而,大多数幼虫是穿过十二指肠,由门静脉的血流携带经肝和心脏而到达肺的,最早感染后2h在肝内发现幼虫,在肺内最早为4h。幼虫可能弄破毛细血管而进入叶间结缔组织,并经过毛细血管进入初级支气管和气囊。在雉鸡,最早在感染后第4天发生蜕皮和发育到成虫阶段,到第5d进行交配。成虫进入气管,最早为第7d,到感染后11d,雄虫牢固的吸着在气管壁上,从感染幼虫到性成熟并在粪便中出现虫卵大约需要14d。爱胜蚓(Eisenia foetidus)和黑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us)是气管比翼线虫常见的贮藏宿主,可以受幼虫的感染。幼虫穿过蚯蚓的肠壁,进入体腔,最后侵入肌层,可以形成包囊而长期存活下去。在蚯蚓体内的幼虫可以保持对雏鸡有感染性达4年零4个月之久。蛞蝓和螺蛳也可作为气管比翼线虫的传递宿主或补充宿主,曾在受感染1年以后的螺蛳体内收集到活的幼虫[6]。
6.3 症状分析 检查病禽的气管时,见黏膜广泛受刺激并发炎,很明显咳嗽是因为黏膜受刺激的结果。火鸡和雉鸡的气管常发生病变,而小鸡和珍珠鸡则几乎不出现病变。产生这些病变是由于雄虫在其吸着部位引起一种炎性反应的结果,在雄虫的整个生命中,始终牢固地附着气管壁。雌虫则是时而附着,时而脱离,以求获得更多食物。
6.4 流行因素 本病成鸡多为带虫,但粪便中仍有虫卵,成为感染来源,而雏鸡感染后症状明显,因此,雏鸡和成鸡一定要分开饲养,及时清理粪便和分泌的黏液,并消毒圈舍;由发育史可见,鸡气管比翼线虫是经口感染的,蚯蚓、螺蛳等昆虫均是其贮藏宿主,此次报道中的患病雏鸡平时多放牧,采食到贮藏宿主的几率增大,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7 结语
气管比翼线虫可感染鸡、雉、珍珠鸡、火鸡、鹅、孔雀和鹑等,宿主广泛,特别是幼龄禽类感染后症状严重,死亡率很高,严重的达到100%[3]。近年来由于鸡场集约化饲养方式的推广应用,鸡的感染已大大减少,但其他野鸟或珍禽类的感染还十分严重,因此,在珍禽养殖中应重视本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黄昌铎.噻苯咪唑治疗观赏鸟比翼线虫病医[J].中国家禽,1995(4):41.
[2]陈克强,顾永熙,李翔宇.野生鸟类比翼线虫观察[J].中国兽医科技,2001,31(9):21-23.
[3]韩九皋.几种常见线虫病的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7(3):30-31.
[4]丘丽玲,翁亚彪,朱兴全.我国家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对策[J].中国家禽,2008,30(12):7-11.
[5]赵亮.雏鸡气管比翼线虫病诊治[J].新农业,2012(6):38.
[6]B.W.卡尔尼克.禽病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06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