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则西事件公示于众到今天,我看过了无数的报道,大多是关注魏则西的死揭露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媒体的呼天抢地,批判要求整改,却从未有一篇报道如同《人物》的这一篇一样,真切地重构了这个人,以及他的家庭。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他们从未想过自己儿子的死会对整个中国社会造成如此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几十万人的失业,几十亿市值的蒸发,一家巨型企业的破产危机。他们也从未想过,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却换来了更多的人活下去的可能性,避免了未来更多如同魏则西一样的人走上同样的绝路。
对于这对父母来说,他们的心很小,根本装不下这个世界风雨飘摇的舆论攻击,他们心里只装着十几年来自己眼睁睁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孩子。而现在他们和中国千千万失去孩子的父母一样,脆弱而无助,面对着孤独无望的未来不知所措。他们和这个时代无关,和舆论的风口浪尖无关,和企业和法律和政治和野心家阴谋家都无关。 他们只想要自己的儿子。 他们只是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Ryan
前些天,本文記者巴芮得知,魏则西的父母到医院检查,准备再要一个孩子,成为活下去的奔头儿。他的母亲告诉她,“有希望”,语气中却没有丝毫兴奋。
记者巴芮认为,每个家庭与个人的境遇都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下社会的真实面貌。以生命为代价揭示出的宏大社会问题定会引起重视,但鲜活的生命价值大过一切,他值得也应该被历史所记录。
侯鸿亮 国剧门脸掌门人
想到了之前看的萨利机长。“这个时代,最迷人的是professionalism,discipline,order,focus,solution-driven这些在学生时代被认为是最不酷的乖学生才有的品质。”
—栗川
记者姚璐赞同你的评价。在采访侯鸿亮先生时,她也对他的专业和纪律性感到印象深刻。他提前进入拍摄状态,细心地用黑笔标出提纲中的一处年份错误。谈话时,他倾向于平淡中肯的表述,不做惊人之语,在他所身处的行业算是异数。是不酷,但又是更深层次的一种酷。在做周边采访时,她也注意到他给每一个工作伙伴施加的深刻影响,他的的确确是掌舵者、是captain的角色。
在研究资料以及与侯先生接触的过程中,《人物》团队也感到一种惺惺相惜。这也许是处事低调的侯先生接受《人物》采访邀约的原因之一。身处不同行业,我们都有记录时代的冲动,也愿意用朴素的专业主义,用不计得失的付出,生产真正有意义的作品。这是我们的全部追求。与您共勉。
范伟:嗨,人这一辈子就深一脚浅一脚吧
看到最后一段,眼泪哗就出来了。
—张鹏
转达楼上某同学,看到最后一段,我也眼泪哗就出来了。 在这样一个闹腾的春节里还有同好们阅读同一篇文章,同样的感怀,突然好温暖。
—Yuan.G
记者刘磊记得当他问范伟,如果在2017年的第一天有机会与任何一个人共进晚餐,他会选择谁,他的回答是与已去世多年的妈妈一起吃个饭,娘儿俩聊聊他这些年的成长、家庭、孩子,“一切一切”—最后一段也是整个采访中他印象最深并且打动他的细节,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用它作了结尾。范伟说他在获金马奖后有种幽微用心被发现的幸福,每当刘磊在稿子中写下的某个细节被素不相识的某位读者注意到并且给他们以某种触动或启示,他也有相似的幸福感。
(本期回复:副主编 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