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Th1 /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7-02-15 02:18韩棉梅宋雨鸿
陕西中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乌梅细胞因子综合征

马 军,韩棉梅,宋雨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80 )

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Th1 /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马 军,韩棉梅,宋雨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80 )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在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80例寒热错杂型IBS-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者为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检测并分析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4周治疗后,治疗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对照组、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FN-γ、IL-2均升高,而IL-4、IL-10均降低,Th1/Th2左偏,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周治疗后,治疗组IFN-γ及IL-2明显下降,IL-4及IL-10明显回升,与对照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h1/Th2失衡状态明显向Th2方向转化,有恢复平衡趋势。结论:寒热错杂型IBS-D患者Th1/Th2左偏,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是因生活节奏改变及工作压力增大而诱发的非器质性肠道疾病,以腹部不适及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1]。近年来临床观察显示,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有效的提高IBS-D的治疗效果[2-3]。因此本研究在证属寒热错杂型IBS-D的治疗中,将乌梅丸及中药敷贴进行联合应用,以期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Th1/Th2的影响。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的80例寒热错杂型IBS-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IBS-D诊断标准[4]:腹痛不适反复发作,且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 d出现症状,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比例≥25,硬便或块状便比例<25。并伴有以下2项及以上者: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有大便性状改变。寒热错杂型泄泻诊断标准[5]:主症:①腹泻便秘交替发作,②便下粘冻或夹泡沫,③便前腹痛,解便即缓而停便发作,④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次症:①腹胀肠鸣,②口苦,③肛门下坠,④排便不爽。主症3项或主症2项加次症2项者。入选标准:①符合IBS-D诊断标准。②符合寒热错杂型泄泻诊断标准。③年龄18~60岁。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肠道器质性疾病。②已接受其他治疗药物治疗。③合并严重心、脑、肝及肾脏疾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⑤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药物为匹维溴胺,50 mg,3次/d;洛哌丁胺,4 mg,2次/d。观察组给予乌梅丸及中药敷贴治疗。乌梅丸组方:乌梅、党参各15 g,黄柏、干姜、淡附片、桂枝及当归各10 g,川椒、黄连各5 g,细辛3 g。对于腹痛重者,加延胡索15 g,木香10 g;对于便夹脓血重者,加地榆15 g;对于腹胀重者,加羌活、防风各15 g。1剂/d,水煎400 ml,分早晚2温服。中药敷贴药物组方:白芥子、吴茱萸、肉桂、厚朴及柴胡等份研细末,以陈醋调和,敷于神阙穴及中脘穴,1次/d,每次贴敷时间为6 h。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在治疗期间均指导患者调整饮食。

3 观察指标

3.1 临床症状评价:患者入组时及完成4周治疗时,应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进行临床症状评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SRS评分改善情况。GSRS量表中,共有上腹痛、胸部不适、反酸、饥饿痛、恶心、肠鸣音、腹胀、咽喉部不适、是否有口气、小便是否有异味、便秘、腹泻、大便稀、大便干结、有便意需立即排便及里急后重16项症状,总分16~112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同时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4周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为治愈,以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为好转,以症状未见改善为未愈。对比两组治愈率。

3.2 血清细胞因子评价:各组患者入组时及完成4周治疗时,清晨空腹采4 ml静脉血,静置在4°C冰箱中30~60 min,低温离心后汲取上层血清,冻存在液氮中待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IL-10浓度,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FN-γ、IL-2、IL-4、IL-10变化情况。另设正常志愿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

结 果

1 胃肠症状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GS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进行4周治疗后,治疗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胃肠症状评分分析(分)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

2 中医疗效比较 对照组5例治愈,19例好转,治疗组13例治愈,13例好转,治疗组治愈率(32.5%)高于对照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细胞因子比较 和健康人比较,IBS患者IFN-γ、IL-2升高,而IL-4、IL-10降低,Th1/Th2左偏,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治疗后,治疗组IFN-γ及IL-2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的,而IL-4及IL-10明显回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失衡状态明显向Th2方向转化,治疗组恢复平衡趋势更明显。

表3 细胞因子比较(pg/ml)

注:与健康对照比较,★P<0.05;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比较,▲P<0.05

讨 论

因IBS-D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涉及胃肠动力学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脑-肠轴改变、心理精神因素、肠道微生物的变化多种因素,有国外研究显示,Th2细胞因子中IL-4及IL-10某些基因型在IBS-D患者中存在异常高表达[6]。Th1和Th2细胞可通过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交互调节,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目前常以Th1、 Th2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比值来衡量Th1/Th2平衡情况, 如已被广泛运用的INF-γ/IL-4比值。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在以IBS-D患者的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异常降低,而Th1型细胞因子则异常升高,Th1/Th2左偏,认为Th1/Th2平衡为评价IBS-D病情的重要指标[7]。

本研究应用乌梅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寒热错杂型IBS-D,发现该病患者存在Th1/Th2左偏,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中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同时发现中药治疗后IFN-γ及IL-2明显回降,而IL-4及IL-10明显回升,其变化幅度明显异于西药组的,Th1/Th2失衡状态明显向Th2方向转化,恢复趋势更明显,提示中医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IBS-D当属中医学“泄泻”的诊疗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郁脾虚”密切相关,肝郁者,肝失条达,脾虚者,脾失健运,肝气克脾,兼之脾气虚弱,故可见“泄泻”的发生。目前,临床已有将中医中药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所应用的乌梅丸,其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剂组成中,乌梅,味酸,可敛浮热,是为君药;黄连、黄柏,苦寒,可助乌梅清在上之实热,同时因在上之实热是因在下之寒所致,故在清在上之热时,亦当温在下之寒,故以干姜、附子、细辛、川椒及桂枝温在下之寒,六药和用是为臣药;同时,方中将党参及当归用为佐使之药,二药合用,可补益正气,寓以在驱邪的同时兼以扶正。诸药合用,具“温中寓清”之效,更适用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症。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乌梅丸组方可有效的修复胃肠粘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故在多种胃肠疾病中均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9]。在应用乌梅丸的同时,将中药敷贴应用于其中,在敷贴药物中,白芥子、吴茱萸、肉桂、厚朴均可温里助阳,柴胡则可升阳,诸药调和,敷于神阙穴及中脘穴,可辅助乌梅丸温在下之寒。目前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敷贴药物组方中多种药物组成成分均具有兴奋及抑制胃肠功能的双向作用,同时也具有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0]。因此将乌梅丸及中药敷贴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因寒热错杂型为IBS-D最为常见的证型,故本研究仅将此类型的IBS-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而未将其他证型患者纳入,因此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需进一步扩大观察对象。

[1] 党 玲,杨 剑,曹 娟,等.陕西铜川地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3):374-376.

[2] 葛 飞,季 瑜,孙志广,等.健肠Ⅰ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机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13-216.

[3] 高春波.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8):944-945.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587-590.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27.

[6] Movahedi M, Mahdaviani S A, Rezaei N,etal. IL-10, TGF-beta, TGF-beta, IL-2, IL-12, and IFN-gamma cytokine gene polymorphisms in asthma[J]. Asthma, 2008, 45(9): 790-794.

[7] 吴晓亮,王烨林,孙建华,等.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观察及其对Th1/Th2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12):1057-1060.

[8] 曹晓龙,陆 敏.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232-234.

[9] 柯琴梅,吴 霁,范 恒,等.乌梅丸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27):23-25.

[10] 邹君君,朱 莹,张晓江,等.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6):305-307.

(收稿:2016-10-12)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乌梅丸/治疗应用 敷贴疗法

R574.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2.008

猜你喜欢
乌梅细胞因子综合征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handler综合征1例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考前综合征
望梅止渴话乌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