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郑锦虹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江苏/郑锦虹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阅读教学很多教师非常重视,但缺乏有效的阅读训练方法,部分教师无所适从。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肤浅阐述。
阅读训练;基调;技巧;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背诵优秀诗文”。从课标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不仅需强化训练阅读教学,同时注意阅读训练的方式方法,注重阅读技能的训练,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因此,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阅读中“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及感情”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是阅读文本的精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阅读的文章有时还很难把握其中蕴含的基本内涵,这时候首先教师需要领导他们深入阅读,理解其基本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准确把握阅读的情感,通过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基本基调,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层次。在阅读情感的把握层面,一方面教师要引领他们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同时,还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提升语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给他们充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仔细品味语言,充分感悟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内涵。在仔细品味文章语言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他们体会与感悟。
(一)选择饱含深情的句段,让他们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从表层看,有直观的写作特点,遣词造句存在各自的特色,从内在看,倾诉对人物、事物等不同的想法,蕴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抓住外界表达情感的语句,让他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充分感悟到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对不易理解的深刻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对于一篇文章,总有一些语句或者段落学生不易理解,一方面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说,他们对于深奥的词句,没有深切体会,同时课文中有些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反复阅读,让他们自己联系上下文原汁原味地理解,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领悟。
(三)抓住描写精彩的句段,在阅读中学会运用。对于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好的写作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比喻句、排比句、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阅读中,将富有诗情画意,经典名句做好归纳与积累。并灵活运用于平时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引导他们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自由读、小组读、教师和学生合作,轮流接读多种方式。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基本的训练方式,在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听与说有机整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促进学生听的技能,能够在听中理解,在阅读中分析。阅读训练时,教师应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词语,优美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以阅读为基础,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换一种方式,将他们置于情境活动之中,深切感受到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角色扮演、分组自由阅读、教师示范阅读等,这些都是较好的阅读手段。依据小学生的模仿力和记忆力强的特点,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方式,学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培养学生平时积累词句的良好习惯,将这些经典诗词记录下来,学会吟诵,并应用于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