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山东临沂 276017)
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
王亚楠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山东临沂 276017)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要求,这就对教学工作做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设定。但是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各类问题,这将对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相对提升带来阻滞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指标。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被纳入重点范畴,教学侧重点存在偏失性问题。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前提条件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进行调研及分析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完全深入贯彻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并且其课程基本理念也逐渐被忽略,这就使得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与语文教学规律难以契合。导致该类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被长期忽视。这就需要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入手,导正语文核心理念培养的教学方向,精准把控教学问题,从多个方面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落实能效能够达到既定标准,就需要在掌握核心素养培养前期条件的基础上,促使其能效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落实的过程中,教学侧重点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偏移,对学生能力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学主体目标,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是一旦教师难以精准把控教学节奏,就会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人对于这种教学形式的看法及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还有部分人认为这种语文课失去了原有价值及意义,语文课已经变味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此种看法,与教师本身设置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联系,部分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程度进行衡量,就盲目地开展小组探究学习等活动,这就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呈现出了一定的偏差性特点。
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精准掌握并理解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明确四个基本理念,但是各个理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教师一般不会深入挖掘及了解。在四个基本理念中,最为关键的主导性理念就是从根本上强化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全面性及针对性为基准,整体拉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以语文教学规律为切入点,为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提供积极有效的推动力,因此,创建舒适、轻松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都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渗透及传授,大多以机械式灌输为主要形式,相对地,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此为前提逐步推进的;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时,也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这将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阻碍。出现以上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这部分教师并不能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正确认识,知识框架难以结合现代教学趋势进行更新优化。因此,加深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正确理解,其首要条件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精准掌握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区别与联系。从本质上来看,素养是人们在长期学习及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高度的个人修养。而语文素养则是针对学生而言,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及价值方向,但是这一概念往往较为模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以此为基准制订教学计划。
对于语文素养的涵盖范畴,在不同的层面及领域中,其理解方向也存在一定偏差,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语文素养就是以语文学习为基本点,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语文功底的运用及交际等多项能力。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其他学科的起点及补充内容,其主导目标就是确保学生能够对语文文化形成正确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其文字及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如果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区分思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培养与情感熏陶的本质区别,后续教学工作中仍旧会存在混淆问题。而针对以上两项内容进行培养是可以通过增强高品质文化熏陶感染实践来间接实现的,他们就会将以往硬性灌输的教学主导力量,转化为熏陶感染式的品德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自然能够达到预期标准,这对于学生目前及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教学这一基础内容,教学侧重点往往会发生偏移,他们过于注重引导学生对人文价值进行追求及理解。这就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停滞不前,难以在不断更新的理论框架中强化语言功底,语文学习目标一旦出现迷失及迷茫,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困难重重。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及掌握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上存在的关联性,使得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偏失性特点。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初中语文学科及核心素养是由多个不同的细化内容共同组成的,那么对其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本质上来看,初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方面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巩固基本知识、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其语言感知及运用能力提供重要平台,可以组织学生多多进行写作,无论是以大作文的形式,还是日记、周记的记录形式,都能对学生的写作及阅读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随记随学的好习惯;其次,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展与学生学习规律相契合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热情及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思想品质,促使其思想维度不断拓展及延伸;最后,长期开展语言各类语言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掌握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技巧,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用主题文选型课本教学,基本上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安排一篇课文学完,接着再学另外一篇课文,一个主题单元学完然后再学另外一个主题单元,而对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没有一个强烈的意识。这个问题并不能完全将责任落到教师身上。主题文选型课本依据文章的人文主题进行组元,围绕某一主题,就可能会出现第一篇课是文学现代诗歌,第二篇课是文学小说或其他文体,最后一篇课文是学文言文。
这样的课本对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没有一个统筹考虑。因此,为克服主题文选型教材的弊端,曾出现某套初中语文教材在主题文选型教材之外编辑出版了文体组元课本。解决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运用主题文选型课本不匹配问题的理想做法,是编写有利于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层级型课本和经典阅读型课本。然而,目前这个办法还很难实现。
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背景下,要解决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必须要抓住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牛鼻子”。而要使培养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满足以上四个前提条件。
[1] 李自立.浅析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2016(11).
[2] 李雪婧.浅谈初中语文学科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J].发现:教育版,2017(3).
[3] 王学东.语言:语文课程的本体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
王亚楠,1985出生女,山东临沂郯城人,现任职于临沂第二十一中学,中学语文教师,曾荣获市级教学奖、市讲课比赛一等奖、县讲课比赛一等奖,县级优秀教师。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