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左元金
“小舞台”滋养“大语文”
——“大语文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江苏/左元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在人们的呼唤声中渐露头角。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建立于学校背景、社区环境、学校课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独具特色的课程。它以其个性化的色彩赢得广大师生的喜爱。
“大语文”校本课程不是传统语文课程,它的“大”是走出语文教材的大,是生活之大、是想象之大;而“语文”又使它始终离不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它是当今语文教学在课改实践中催生的产物,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母体,故而在进行“大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行为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教师角色转换 语文课堂改革必须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转换入手,让教师的导成为“精确制导”: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自主学习的情境;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教,学生有疑难的适当点拨,学生有困难的予以精讲。使教师的讲解得到严格控制,准确施用,施之有效。
(二)教学目标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本校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程度,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能力、方法等进行分解,确定每册教材的训练内容,分层推进;组织各年级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本年级教材展开备课,要求做到“求不同存小异”,即重点的确定相同,处理过程基本相同,处理形式可以不同。
(三)课堂结构变革 我们从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角度,对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五项交流”的要求,即:与文字的交流,解决识字写字;与文本的交流,形成自己的感受、理解、质疑;与作者的交流,根据教师提出的或其自身形成的阅读期待,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与别人的交流,让师生不同的体验在交流中碰撞,利用交流形成的反思与批判,形成欣赏与评价能力;与生活的交流,把文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拓展空间,激发其课外阅读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相信,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存在语文,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实践语文的环境里。在“大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中,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浓郁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家长学校和正常的“家访”与“校访”,根据具体家庭成员情况,落实学生在家中结对交流制度,为学生在家中确定比较固定的语言交流对象;向家长推荐语言交流主题,介绍口语交际训练形式;记录语言训练的内容,在教师与家长的互访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发展情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语言发展的家庭空间。
(二)健全各类制度,深挖阅读元素 开辟专栏。各班级在黑板两边开辟每周一诗,每日成语,名言警句,优美语段等语言积累类栏目。每日必读。
落实时间。我校实行“课前两分钟交流制”、“中午半小时阅读制”、“放学诵读诗经制”,即:每天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读专栏、背古诗、说见闻、谈感受等;每天中午利用30分钟专用课外阅读;放中、晚学整好队后诵读一首古诗、一段经典名句等。
学科渗透。各科老师在教学中都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科课堂教学开始前进行“课前两分钟交流”,自然课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美术课指导学习给古诗配画,音乐课指导学生理解、背诵歌词。各类活动课要留不少于5分钟时间,让学生谈活动内容、过程、体会等,做到有教学的地方就有语言训练。
(三)开展丰富活动,体验阅读喜悦 激发兴趣。语文活动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知识真正成为孩子们乐意接受的礼物。我们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类游戏性和竞赛性等语文活动,如:故事会、信息发布会、成语冲浪、记忆力竞赛、想象力竞赛、创造力竞赛、古诗文诵读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品尝快乐。
当“大语文”教育在我校逐渐完善的时候,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段编写了一套3册的校本教材,它包括积累篇、生活篇、实践篇、创新篇四个部分。但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终身教育思想启迪我们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
(一)导向性 校本课程中以语文教材为依据进行延伸。积累篇推荐了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以及古诗文篇目,收集儿童文学名著目录和简介,引领学生追逐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生活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语文生活化;实践篇,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展示语文之美的舞台,在实践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创新篇,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童心、爱心化成优美的文字,描述学生七彩的生活。
(二)激励性 校本课程中收集了我校学生已经发表及获奖的优秀作文。学生读了这后,一定会感觉那种熟悉的事例,让他们充满挑战的欲望,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作文,树立了他们写作和学习语文的自信。
(三)综合性 校本课程中,不仅有关语文的内容,也包含了音、体、美,以及自然、社会各学科的知识,它要寻求的是语文在其他各学科的发展,它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实施大语文课程这一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多么精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走出教材、徜徉于生活这一课堂,才能领略“大语文”的精髓——语文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