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善
六十年代的一次评弹下乡
沈曾善
一九六四年秋,上海人民评弹团来跨塘小镇演出,虽说已经事隔五十余年,但往事记忆犹存。
苏州城东近邻小镇外跨塘,镇口商业繁荣,虽开有十多爿茶馆,但都是茶馆兼营书场,解放后日渐萎缩。镇上的人们在闲聊时,往往会讲起东邻唯亭镇有一爿叫龙园的大书场,老板“小和尚”(葛斌)神通广大,说凡是评弹界的名家大响档,无论在苏州的,还是在上海的,他都能请到,号称“只有想勿到,没有请勿到”。对此跨塘镇上有一个名叫李志鹏的商业职工并不服气,此人在水灶茶馆做负责人,当年四十来岁年纪,为人性格豪爽,又争强好胜。他下决心要请上海人民评弹团来跨塘小镇演出。
李志鹏在单位开了张介绍信,又去公社签署了意见,没有人引荐,匹马单枪,直奔上海人民评弹团。那时,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在农村开展,由于早先发表了毛主席“送瘟神二首”诗,南方消灭血吸虫病,灭钉螺的运动轰轰烈烈。城市也多有下乡支农村的号召和行动。上海人民评弹团同样紧跟形势,分别下工矿下农村体验生活,搞新书创作。他们刚刚完成了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的中篇弹词《水乡春意浓》,把血吸虫病防治“送瘟神”的内容贯穿其间。书目和排练已经完成,尚未正式公演。李志鹏的请求,上海团领导觉得这正是遇到了送上门来的机会,既然跨塘公社来热情邀请,便一口答应。决定在 1964 年 11 月 26日晚上六点半在跨塘镇演出一场。
演出要有较大的场地。跨塘公社在大跃进年代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大会堂,舞台很宽大,但木板门窗长条凳多有残缺,照明设备不符合要求。在公社和供销社领导的支持下,马上安排电工、木匠等修理完善,凑齐了 800 个座位;李志鹏亲自带领商业职工打扫卫生。手工制作小纸片,分单号双号粘贴在长条凳上;舞台正中靠前是一只半桌和两只加高的靠背椅,围上从上海带下来的“上海人民评弹团”的桌围和椅套;搁脚凳也蒙了蓝布套,半桌上一套瓷茶具。舞台两侧的边厢添了些桌子椅子权作演员的化装休息室;在舞台上沿挂上了“欢迎上海人民评弹团莅临演出”的横幅;大会堂大门口放置了一块欢迎牌和两块水牌,一块是演出节目牌。最后电工调试,舞台灯光雪亮,书桌弹眼落睛;麦克风话筒接通音量正常,场内外一切就齐,于是李志鹏吩咐清场,关门落锁,就等上海演员到来。
在这同时,请刻钢板的好手设计了简单的票面图案,刻上演出地点时间,油墨机一印,填上排、座的编号,盖上一只便章。演出票农村按农村大队,厂矿市镇单位按人数分配,并为近邻乡政府和商业系统留了份额。票价每张人民币二角。演出当天跨塘商业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纠察队维持秩序。
上海评弹团演员 26日傍晚来跨塘,演出当夜要住下,于是事前打扫整理了供销社仅有的一个小楼招待所,腾出两间小办公室,故搁板床、添桌椅、清洗翻晒被褥,加上食堂伙食安排等,另一批人又忙了好一阵。
演出那天傍晚,公社分管领导、商业系统领导,由李志鹏陪同到外跨塘火车站迎候。五时许火车到站,由上海人民评弹团团长唐耿良和著名编导陈灵犀先生带领演员下车,内中有大名头演员如杨振言、张如君、刘韵若、赵开生、石文磊等。一行人被接到会议室稍事休息。人刚坐停,看看手表,说时间很紧,便催着吃晚饭。于是会议桌上的茶水也没有吃一口,便去食堂用餐。小菜上桌,盛饭开吃,新米饭吃了一碗又添一碗,人人直嚷好吃,赞声连连。晚饭很快吃好,催着去演出场子。事前安排好人手,帮拎行李皮箱,也被他们婉拒,说是出门演出都是自己动手。
演员们到了化装间,各忙各的有条不紊。随即舞台灯光亮足,女演员石文磊上台报幕,她烫发,穿旗袍高跟鞋,款款上台,台风端庄艳丽,光彩夺目,顿时台下掌声四起。开场的开篇是《公字当头》,然后是短篇弹词《赵五婶》,接着开篇《“送瘟神”三字经》,最后是正书中篇弹词《水乡春意浓》,男女双档演出。大意是歌颂在党的三面红旗号召下,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气象、新风尚、新面貌,以江南农村消灭钉螺、防治血吸虫病的爱国卫生运动贯穿在故事中。由于运用评弹中说学弹唱的表演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倍感亲切。演员在表演中又都精神饱满,台风端庄,他们的说表口齿清晰,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俚语运用,穿插巧妙,乡土气息,通俗易懂。弹唱曲调优美,展现了流派特色,嗓音清亮,名家演出不同凡响。听众很有礼貌,每当演员换档上下场和演唱至精妙之处都报以掌声。听众欣然,且秩序井然,演出效果几乎达到极致。演出结束全体演员上台谢幕,再掀高潮。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听众纷纷拥向台沿,一睹演员风采。此时,唐耿良和陈灵犀也走上舞台与观众见面。
次日早上,演员们七点不到就起身,说是要看看乡镇的早市。小镇上市时的热闹场景,特别是往来人群之稠密,使这些见多识广的演员们直唤难得一见。他们一行登上镇中的拱形大石桥,眺望乡村平野的秋色,拍了不少照片留作纪念。
因为要乘上午九点钟的火车回上海,所以在街上未作久留,回到会议室稍作休息。八点敲过,公社及商业系统领导前来送行。上海评弹团团长唐耿良说了如下一番话:外跨塘这只乡村码头虽然不大,但是离苏州近,人气旺。记得我出道说书,随父亲跑码头首次登台说《三国》就是在这个镇口,这次我率团来外跨塘演出是故地重访,也是了却我的一段怀旧之情。这次演出听众的热情,场子的秩序好,演出的效果好,再加招待好,所以是三好加一好。大家拍手,互相告别。
外跨塘火车站月台上,李志鹏等将上海客人送上车厢,依依惜别,互道再会。列车已经徐徐起动,李志鹏仍伫立在那里,目送列车渐行渐远向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