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哲英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变动趋势与DEA效率测度*
韩哲英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1)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林业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使林业产业的全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最终使林业产业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目前,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完成供给侧改革必须厘清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和变动趋势,分析全要素效率。本文在系统分析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变动趋势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黑龙江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测度2000~2014年各年度的全要素效率,分析各个投入要素对DEA效率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全要素效率;DEA
林业是我国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载体,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林业产业作为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门类,是一个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所以,林业的供给侧改革必须以林业的生态功能为前提,兼顾各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规律,分析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替和产业主导位置等质和量的变化,这些论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研究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方法主要有:灰色预测法、弹性分析法、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宋维明等[1]研究了中国林业产业体系评价与增长机制,从产业资源基础、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国际贸易几个方面,对中国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张智光等[1]从产业与生态共生角度研究了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林业生态安全测度及预警方法,构建了林业生态安全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结构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林业生态安全阈值和底线的定量化方法。研究林业产业结构变动质量,主要采用DEA方法测度林业产业要素投入效率,李春华等[6]运用DEA模型以31个省为决策单元,分析了2006年我国31个省林业的投入产出效率;韦敬楠等[7]运用DEA模型,以时间为决策单元,把林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对广西省林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于明霞等[8]运用DEA-Tobit模型对广东省林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估;苏时鹏等[9]对福建农户进行跟踪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2000~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DEA模型测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全要素效率,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林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提供参考。
1.1 林业产业总产值变动趋势分析
黑龙江省的林业总产值逐年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总体呈周期性的波动(图1)。2000~2003年呈现为快速增长特征,主要原因:林木产品价格提升,同时林产加工业发展迅速;2003~2005年呈现减速增长特征,主要原因:国家对林业的生态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任务有了新的规定,国家出台了系列的限采限伐措施,同时林产工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林下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2005~2006年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根据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发现,这一时期黑龙江省对俄木材贸易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林产工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产业开始发展,成为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2008年呈现减速增长的特点,主要原因: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国家出台了系列的严格的限采限伐措施,使林产工业生产能力再次严重过剩,企业关、停、并、转比率逐渐增加,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正在悄然发展,但是还没形成有竞争力特色产业;2008~2011呈现为缓慢特点,主要原因:国家对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进一步规定了严格的限采限伐政策,提出国有林区森林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而非基础产业,要求林业抛弃林木资源利用的传统思维,综合考量森林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是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目前没有统一的核算方式,可以说林业产值中还没有其他经济主体为林业生态价值付费,同时林下经济已经发展壮大,对林业产业产值的贡献增加;2011~2014年呈增长缓慢下滑特征,主要原因是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被列为商品材全面禁伐首批试点,国家的这一强制性政策,使得传统的木材采伐业产值陡然下降,传统的林产加工业产能严重过剩,林区的新型产业正在整合发展,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
图1 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状况及历年增长率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黑龙江省林业总产值周期性的变动特征与国家对林业产业的政策直接关联,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影响黑龙江省林业总产值变动的直接要因。
1.2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产业分类标准,根据林业的特征,林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划分包括涉林产业和林业系统非林产业两大类。其中,涉林的林业第一产业包括:林木育种和育苗、营造林、木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花卉及其他观赏植物种植和陆地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六个方面。涉林的第二产业包括: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竹、藤家具制造;木、竹、苇浆制造;林产化学产品制造;木质工业品和木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及其他七大项。涉林的第三产业包括:林业生产性服务、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和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得出表1和图2。
表1 黑龙江省林业总产值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
图2 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及在总产值中占比
从总产值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速度均比较快,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但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仍然最大;第一产业在林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仍然超过三分之一;林业第二、三产业仍然是林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产值虽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还较低。
1.3 林业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收入变动趋势分析
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从业人员人数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表2,图3),且2001、2005、2007年、2013及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人数负增长率超过5%;然而,2010年和2012年林业从业人员人数增长率为正,且2010年增长率为10.1%。
表2 黑龙江省林业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收入
图3 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从业人员人数
黑龙江省的林业从业人员出现这样的变化,与黑龙江省林业为适应国家所有制结构性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济运行从纵向计划管理和市场横向调节共同作用的制度变迁有直接的关系。
1.4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变动趋势分析
由于森林的生态功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固定资产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主体,除个别年份外,2000~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投资部分为70%~80%,从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结构变动基本特征(表3,图4)可以看出:2000~2007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增长速度几乎不变,但是其中营林投资增长速度较快。2007~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增加且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用于营造林、湿地恢复、沙地治理与封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趋、生态补偿及其他六项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并且这个时期黑龙江省企业自筹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大。从2007年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始终高于40亿元,2007~2012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陡增状态。主要原因是自2007年起全国开始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比2006年和2007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加了将近1倍;对比2012年和2013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又突然递减了将近1倍。这和林业产业过度依赖国家投资有直接关系,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对林业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非常大。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可以看出,融资渠道狭窄已经成为制约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
表3 黑龙江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
图4 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
总体看,2000~2014年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由林业中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林业的第三产业在人均收入增加的条件下,具有收入弹性大、投资报酬高的特征,是今后的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点产业。
2.1 研究方法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Charnes A.和Cooper W.W.创建的一个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位的效率评价方法。根据规模报酬是否可变,可将DEA模型分为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和BB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本文运用非参数DEA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评价。DEA模型测算结果可分为DEA有效和无效两种情况,若DEA值为1,则DEA有效;若DEA值小于1,则DEA无效。
2.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在林业投入产出指标选取中,多数学者倾向于选择林业用地面积、林业从业人员和政府林业预算作为投入指标,以林业总产值、林地改造面积、林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本研究选取5个指标测评黑龙江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以林业产业总产值(Y1)和林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Y2)为产出指标,以林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K)、林业劳动力(L)和林业土地投入(S)为投入指标。根据经济结构划分,林业产业总产值主要由三大产业总值构成;林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反映的是其工资状况,用林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衡量;林业投资反映林业产业中资金的贡献程度,用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衡量,以上数据均使用当年价格计算;而林业劳动力和土地的投入反映了劳动要素和土地要素对林业产业的贡献,且其分别由林业从业人员人数和造林面积来衡量。以上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利用Deap2.1对黑龙江省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进行测算。
2.3 测度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2000~2014年黑龙江省DEA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58,处于DEA无效状态,其中技术效率为0.942,接近有效,而规模效率只有0.612。黑龙江省林业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规模无效,因此,其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其规模效益。
从各不同年份的特殊性上看,只有2014年处于生产前沿面上,效率值为1;2001、2006、2011、2012和2013年综合效率值相对较高,均超过0.5;其余年份综合效率值都普遍偏低。2007~2014年综合效率值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是技术效率呈下降态势,规模效率呈上升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08~2013年是黑龙江省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规模效率也逐年提高,带动了综合效率的提升,但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说明资本要素是影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质量的核心要素。但是应注意顾此失彼,规模扩大了也应注意企业管理和技术等因素水平的提高。
表4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
2.4 各投入要素对DEA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
为了量化不同投入要素对DEA效率的影响程度,本文通过对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投入要素中剔除一个,测算其他两个投入要素的DEA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与全要素效率的均值比较,进而得出被剔除要素在DEA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表5 不同要素组合下2000~2014年黑龙江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均值
由表5的测度结果可知,剔除劳动要素后,技术效率下降、规模效率却增加,综合效率下降,说明劳动力投入对黑龙江省林业投入综合效率有一定影响,并且其影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可见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提高,可以激励林业产业的劳动要素效率的提升。
剔除土地要素后,技术效率几乎没有变,规模效率下降,综合效率下降,说明土地投入对黑龙江省林业投入综合效率有一定影响,并且其影响主要源于规模效率。这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林业产业的土地资源投入未能达到综合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规模无效,因此其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林业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
剔除资本要素后,其林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率进一步降低,仅为0.461,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下降,其中规模效率下降大于技术效率下降幅度,说明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综合效率影响最大,是制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
3.1 基本结论
3.1.1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不同阶段的周期性变动特征,与国家对林业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具有强相关性,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符合国家对林业的新定位,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定理。
3.1.2 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效率总体处于DEA无效状态,规模效率只有0.612,反映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的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较大,因此其林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度整合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规模效益。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所以黑龙江省林业第一产业仍然是基础性的支柱产业。不能简单依据收入弹性差异和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等削弱第一产业的发展。
3.1.3 劳动、土地和资本三个要素对黑龙江省林业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不同,劳动要素主要影响技术效率,土地要素主要影响规模效率,而资本要素对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综合效率影响最大,是制约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
3.2 对策建议
3.2.1 根据国家对林业的“三大体系”、“四大使命”、“五大功能”定位,要多方争取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功能和固碳功能的价值补偿,对森林的经济功能、保健功能和美化功能,可以通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生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拓展融资渠道,通过互联网+等现代融资手段,做大做强黑龙江省森林药材、森林食品、坚果、特种茶等消费者收入弹性大的产业,带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2.2 发展黑龙江省的“森林康养休闲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森林康养休闲产业”是正在逐渐兴起的新型产业,黑龙江省具有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绿色健康的森林食品和内涵丰富的森林文化,是该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可以依托现有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拓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服务活动,形成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以服务型为主的“森林康养休闲产业”。
3.2.3 通过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品牌效应,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林区文化产业、林区冰雪产业等,均具有消费者收入弹性大、生产者投资回报高、地方政府愿意支持发展等特征,所以,应加快以龙江林业为特色的“区域+产业”的品牌建设规划,推进涉林地理标志的保护性产品申报认证。
[1]张智光.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方法构想[J].生态学报,2013(4):1 326-1 336.
[2]董沛武,张雪舟.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系统耦合度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1):178-184.
[3]郭承龙,郭伟伟,郑丽丽.林业产业链的形成机制探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9(1):56-60.
[4]奉钦亮,张大红.我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5-100.
[5]田淑英,许文立.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2(10):1 944-1 950.
[6]李春华,李宁,骆华莹,等.基于DEA方法的中国林业生产效率分析及优化路径[J].中国农学通报,2011(19):55-59.
[7]韦敬楠,张立中.基于DEA方法的广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3):55-60.
[8]于明霞,张自强,高岚.基于DEA-Tobit模型的林业财政支出效率分析[J].农村经济,2014(11):83-86.
[9]刘振滨,苏时鹏,郑逸芳,等.林改后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2):1420-1424.
[10]赖作卿,张忠海.基于DEA方法的广东林业投入产出超效率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3-48.
[11]张颖,杨桂红,李卓蔚.基于DEA模型的北京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OL].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2),2016(2): 105-112.
第1作者简介:韩哲英(1966-),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林业经济、森林工程、森林旅游。
(责任编辑:潘启英)
S 705,F 326.27
C
1001-9499(2017)01-0058-05
2016-11-12
*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生态产业集群定位与发展路径的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