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职工素质提升的调研与思考

2017-02-15 01:58刘卫平
中国工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劳动竞赛职工技能

■刘卫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职工素质提升的调研与思考

■刘卫平

当前,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洪流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摆上了最突出的位置,工会组织如何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改革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帮助企业职工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提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方案,提升职工素质和技能,不断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6年5-8月,常州市总工会开展了“走基层、访职工、促发展”百日调研活动,宣教部(企工部)3位同志结合常州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6--2020 ),重点对39家单位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职工素质提升开展了走访调研。

调研中,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象,我们深刻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决于生产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优化和提高,这是我们生产供给侧所面临的新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面临的两大瓶颈:一是进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自然资源遭受破坏亟需保护,加之收益递减效应,国际经济环境不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必然之势;二是国内生产的产品因质量、技术等原因不被国人所认可,不能及时消化,消费和供给出现偏差,GDP增长受限。要解决这两类瓶颈问题,关键就是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归根结底提升职工整体素养是重中之重。因此,当今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在提升职工整体素养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经济结构和提高生产率,实现供给结构对当前快速变化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市场创新的动力,而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创新的源泉。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工会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地加强职工培训,提升职工素养,激发和鼓励职工的创新能力,从源头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扩大有效供给,服务供给侧改革,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弘扬创新文化,培养职工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企业中职工的思想价值观、人生哲学观出现偏差,创新意识不强,激情不高,源头活水不畅,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进程。

在下基层调研中,我们经常发现企业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有一种手机不离手的“怪现象”。闲暇时,他们大多沉溺于电子游戏、碎片化新闻和虚拟世界中,相互间很少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沟通与探讨,关注的是眼前利益、娱乐化新闻,而不在乎长远利益,更没有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在这种负环境下,企业职工不仅很难完成好本职工作,更遑论技术创新研究。要改变这一现状,唯有的路径就是——转变职工意识,推动改革创新。

一是创建阵地,强化创新意识。班组是企业的生存细胞,其创新、文化特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班组文化由改革开放前的追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后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当今的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为导向,它的内涵在政治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得到丰富与发展。面临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更应植入班组文化建设中,这才能引领企业适应市场,真正满足“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需求。如中车戚研所的刘云清劳模工作室,刘云清从一名维修工人,到维修班班长,再到劳模工作室的领头者,他熟练掌握了机械、液压等数控设备的维修技能,还多次主持日本、德国等国外先进设备故障维修。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汇集了20多名“能工巧匠”,专门从事研发、技术攻关项目,透过这一事例,足以说明班组创新意识的重要。

二是搭建平台,创新培训方式。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职工素质培训是实现职工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企业在职工培训上要搭建创新平台,才能有效挖掘员工潜能,激发员工智慧,提升创新能力。建立职工网上学习平台,以创建“书香企业”为载体,加强职工书屋建设,不断深化职工读书活动,通过好书推荐、征文活动、评选读书明星等形式,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选树先进个人。推广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助行动”,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多样化途径,鼓励和帮助农民工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明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每年一次的职工好书推荐、心得体会、读书演讲活动等,从中发现并选拔优秀员工。

三是弘扬精神,选树创新典型。热爱所做的事,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这是大国工匠的鲜明特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实质就在于弘扬劳模精神,强化“工匠精神”。近年来,常州市各行各业每年都在进行各类技能大赛,选拨出了一批又一批“工匠”。2016年我们已建立了常州全国劳模档案展馆,并将选树首批十大龙城工匠,明年庆祝五一前将出版《榜样的力量》一本书,所有这些,大力弘扬了新时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关注;当前组织开展的“中国梦·劳动美· 幸福路”情系农民工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农民工的技能风采、精神风貌,打造了具有职工特点、工会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了创新文化的发展。

推进劳动竞赛,提升职工创新激情

劳动竞赛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本载体。如今,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劳动竞赛的精髓,更要大胆创新发展新时期劳动竞赛模式,把劳动竞赛作为有效激励职工的长效机制。

一是纠正劳动竞赛认知偏差。部分产值少、技术门槛低的小微企业,对劳动竞赛活动常持消极态度,认为组织劳动竞赛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造成员工跳槽或要求加薪的潜在人力成本;而部分职工觉得劳动竞赛虽能提高职业技能,但会增加自身的劳动强度,从而产生回避和抵触现象。事实上,劳动竞赛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职工素质的同时,还能增加企业凝聚力,维护企业、职工、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利益。江苏昊邦智能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企业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积极推荐员工参加劳动竞赛,虽有部分员工经过培训参赛后离开了企业,但企业坚持与职工“以心换心”,员工培训、参赛不停止,最终留下来的200多名员工都以企业为家,自我管理意识非常强,企业也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

二是小微企业劳动竞赛工作亟待提高。因经费不足、职工频繁流动等因素,小微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从源头上限制了创新机制的建立。对于这类企业,各级工会要给予资金支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有效促进他们的参与热情,并根据企业特点,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

三是转化竞赛成果。转化劳动竞赛成果是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总结劳动竞赛的经验和成果,对职工的技术提升给予肯定,才能助燃职工创新热情。各级工会和企业应从资金、知识产权、市场引导等方面加以支持和肯定。常茂生物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会负责人张琴英说,职工岗位技能竞赛与企业生产的无缝结合,催生了众多属于“中国创造”的创新成果。据介绍,他们公司工会与行政成立竞赛小组,制定详细的考评制度,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每年适时对活动内容、竞赛方案进行完善更新,做到“月检查、季考评、年评比”,全程推进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近5年来,公司收到职工各类建议100余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800余万元,奖励职工41名,发放奖励30万元。

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职工创新动力

采用灵活运用的激励方式,有效满足职工多层次需求,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新热情。

在调研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发现,他们专门建立了岗位技能评估测试与级别评定激励机制,体现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三大原则,在保证员工获得正当劳动报酬的同时,维持企业效率和持续发展,使企业效益、员工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据介绍,在公平性上,按岗位技能水平定技能等级工资,以岗位特点、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及行业薪酬水平为依据,适当拉开差距;在激励性上,通过技能工资晋级晋档和考核系数的设置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竞争性上,通过岗位对技能工资相对值的调整,使公司在吸引外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同时,江苏旷达还设立了“劳动模范和五一建功标兵的评选办法”,发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标兵的骨干带头作用和表率示范作用,推动集团公司成为“领跑中国、服务全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化经营企业。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离不开家人和工友的支持,激励机制可多形式、多种类建立,奖励要融入企业文化和道德文化,以提高职工的精神素质。如今创集团、常州四药、江苏龙城精锻等企业,他们在增强职工创新意识上都有各自的激励机制,还围绕“建家、育人”和“百人”人才发展计划上展开行动。

(作者系常州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猜你喜欢
劳动竞赛职工技能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职工摄影(2)
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实践、经验与思考企业文化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工商银行 云南省工行开展“提质增效 争先进位”劳动竞赛活动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