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学生和学校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直面教学改革新问题,正反多向求索,以期形成基本共识,这是目前学校和学生正在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面对大势,早在1916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今天面对的教学改革也如这世界之潮流,我们只有顺势而为,直面问题,剖析问题,才能化解问题,做教学改革新时代的弄潮儿。
就学生确定选考科目时间安排问题,现在各个学校的做法也有所不一。有的学校采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一进高中就定下选考科目;有的学校“引导”得稍缓些,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定下选考科目;有的学校“引导”得更缓些,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定下选考科目;也有一些学校不“引导”,让学生自由选择。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优点也有缺点。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三类:
1.高一开科不全造成学生难以选择。如果高一执行并开科目不全开,那么要让学生在高一结束时定下选考科目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快也需要在高二第二学期才能定下选考科目,这样也造成学生学习选考科目时间较短的现实问题,事实上会造成学生想选择但难选择的窘境。
2.高一开科不均造成学科不公。如果高一变相执行并开科目问题,即以兴趣特长等形式开课,让学生对这一科有所接触,那么学生对这些科目肯定没有如物理、化学等师资充足的学科那样有比较系统和深刻的了解,在选择上自然也会有影响,事实上也会造成学科之间的不公平。
3.高一开科全带来学生负担重。如果高一采用各科全开,减少语数外等科目的课时,这样看似可行,但事实上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忙于应付,而对于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和方法从层次上讲是比较肤浅的,而且这样一来原来的一些主要基础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强化,这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就背道而驰了。
课改之下问题肯定有,如果面对问题怨天尤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凭空增加烦恼,面对问题绕行也是难以解决长远问题的,而直面才是唯一良策。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两难的问题。学校面对选考科目确定时间安排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试图从正、反两面寻求对策,以缓解矛盾,破解难点。
1.正面突破,顺势而为。适应高考改革要求,大势所趋,顺势而为,要遵守上级的有关规定,也要切实解决面对的现实难题。我校关于选考科目正面确定基本原则是“能定则定、逐步前行”,正所谓静待花开,芬芳自来。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让学生有一个了解、适应的时间和过程。具体的做法是:
(1)高一科目开设采用缓步推进。一方面,学生从初中的四门一下子到高中的八门及以上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一一进来全开肯定不行,但不全开肯定也不行(有的学校变相地开设,也算是一种较好的应对);另一方面,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进度的推进,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升,才能展现出高中学生应有的水平和智慧。
(2)推进的时机根据学校和学生定。各校推进的时间表,由于各校的校情不一而不一。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上有问题,有的学校师资水平上有问题,有的学校学生选择上有差异性,应该说各校遇到的问题肯定有所同也有所不同,因此推进的时机也不一样。像我们学校2018届高一生物、政治老师相对少,而2019届高一地理、技术老师相对少,因此开课方面只能缓步前行。
(3)选考科目确定正向选择。对于选考科目的确定可以采用正向选择法,即对于有兴趣和有实力的学科可以提早确定,提早应对,提早进入状态。基本方法是:定一科是一科,逐步将三科确定下来,形成自己对于高中选考科目的目标选择。
2.反面排除,逆向思索。数学解题中有一种方法,叫反证法,即正难则反。我们在选考科目的确定上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即反面排除法。我们的学生在随着学校科目渐开的过程中,可能一时定不下哪一门较为合适,这时采用“反证法”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
(1)兴趣暗淡逃避法。学生在学习的兴趣爱好上对所学学科确实不感兴趣,也没有信心来学习,则可以采用逃避法,前提是需掌握学考的基础知识。因为新课改给学生的选择权,就是有权拥有,也有权选择放弃。
(2)考场不利开除法。学生面对严峻的考试,在应试能力上针对不同的学科确实有不同的结局,如果几次考下来,选考科与自身的目标差距较大的话,理应选择放弃。“放弃”实际上也是一种“得到”,也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
(3)相对薄弱避免法。学生面对各学科,在学习能力上确实有所不同,表现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避免与薄弱科目正面较量,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面对相对薄弱的科目,我们可以选择放弃,可以选择避开,轻装上阵,扬长避短。
面对课改,渐行而渐进,虽不能一蹴而就,但慢慢地通过对比、分析,通过质量检测等结果的呼应,共识初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摸索,学校面对课改所做的工作,结合课改前后学校学生成绩的进步情况,可以得出学校学生成绩比原来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至少可以说明学校课改努力的方向基本正确,学校、学生、家长、教师四方之间的共识初步达成。
1.课程改革四方共谋。课改的核心是选择权,学校在课改的进程中给参与课改的四方面以充分的参与权。从课改思路、方案的座谈、讨论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突破等方面充分听取四方面意见,求同存异,寻求共识。对于选考科目的确定这一疑难问题,学校在听取四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了“正反两面寻求对策”的基本原则,成效明显。科目的确定是四方面的事,理应由四方面来确定,且四方面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段是不一样的,因此面对不同的情况理应有不同的选择和应对。也可以说是一种“游击战策略”。
2.科目推进四方认同。科目的推进需要参与四方的认同,至少是基本认同。认同为了统一思想,理越辩越明,事越说越清,过程虽然艰辛,但成效是显著的。科目推进如果得到了各方认同,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得到更多支持和担当,遇到一些困难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担当。也可以说是一种“同进退”原则。
3.课程安排四方共识。不同阶段推进不同的科目,课程安排不同阶段的课时肯定不一样,这就需要根据实际进行一些调整。这个调整也需要一个四方共识,特别是需要得到不同学科教师间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们是一个努力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目标和方向基本一致。也可以说是一种“共患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