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仰东(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国歌》具有的民族力量培养作用
祝仰东(广东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国歌,就是“代表本国的歌曲,通常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国际比赛授奖等场合演奏(唱)”[1],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和信念,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所特有的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人们向往着和平而从心灵深处形成的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以下简称《国歌》),歌词内涵丰富、旋律曲调激昂,深刻揭示了《国歌》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对滋润人的民族心灵、培养人们的民族感情,以及塑造整个国家的民族雄姿等,具有一定内在的推动力量。
《国歌》,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它可以唤起人民大众的民族精神,生成一定的民族信仰,形成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其前身为《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2]当时的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华大地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是《义勇军进行曲》等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鼓舞了千千万万个中华民族儿女奋进的力量,他们高唱着歌曲,到前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民族精神形成的民族信念,促使中华儿女产生了无穷力量,使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世界各国都有着各自不同民族曲调和民族文化的国歌,各国人民都深爱着自己国家的国歌。世界上著名的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1795年确定为国歌。法国国歌《马赛曲》陪伴法国人民在多次法国大革命中,高唱着国歌在前线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国《国歌》所赋有精神力量、情感力量等文化内涵,使得中华儿女在思想认识上激发出一种同心同德的内在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从音乐创作道路上来看,是中国共产党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聂耳在思想上时刻积极要求进步,在行动上不断追求光明,1932年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由《义勇军进行曲》词作家田汉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词曲结合完美,歌曲与中国的国情结合的完美,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勇气和决心,中国人民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受压迫有正义感的中华儿女,完成历史使命,建立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的时候,人们高唱着《国歌》,在歌声中,人们团结一心、鼓足干劲、不怕一切困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此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国家,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国歌》产生了巨大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斗,度过了艰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阶段,昂首跨过了困难重重的国家自然灾害阶段,迎来了阔步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进入21世纪后,每逢重大的会议,奏《国歌》的形式开始了,人们只能在《国歌》的旋律中听乐曲,歌词的民族精神力量逐渐在人们心中消失记忆。振奋人心的歌词逐渐失去了记忆,激昂的音调也在心灵深处失去作用。因此,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淡漠了,中华民族奋斗的力量已经逐渐减弱;振奋人心的2009年来到了,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上宣布:全体起立,唱国歌。由前段时期的奏《国歌》,改为唱《国歌》,一字之改变,使得参会者在歌唱《国歌》中,眼含激动的泪花,一种祖国的深情沁入血液中流动。从此,一种自豪感,一种民族自信心,再次开始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
当下,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无论是国家的会议开幕式,还是社会各阶层会议开幕式,唱《国歌》的形式正在全社会悄然兴起。中华民族精神正在像新鲜血液一样,自然的在中国人民身上流淌起来,在每一名中华儿女身心深处培养着一种民族精神。唱《国歌》产生的这种精神力量,是属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这种精神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力量。
歌唱中,音乐的美感可以引人向善,对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音乐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美使人的多种心理需求获得实现,培养人丰富、积极的情感结构,提高人们探索真理、寻求客观规律的创造力。”[3]通过歌唱《国歌》,培养人们的民族情感,《国歌》的音调、文化内涵所展示出来的号角式的强大力量,可以给人们增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每天清晨,当《国歌》的旋律和歌唱在天安门广场响起,情感的思想就会飘向祖国各地四面八方,《国歌》内在的民族情感就会无形中为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培养着一种责任,为每一位中华儿女增添了内在的情感力量。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从音乐的情感上,中国的《国歌》同世界各国的国歌一样,个人的思想情感已经融入到国家的血脉之中,但从音调上听,中国的《国歌》,是世界上最激昂、最激动人心的曲调,从歌词上寻找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歌词的内涵,揭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高唱着《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泥泞中一路坎坷跋涉过来,无不显示出《国歌》在人们心灵深处汇成的民族力量。
《国歌》,自从抗日战争时期诞生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1世纪的今天,《国歌》的情感思想,就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情感力量。首先,当《国歌》穿越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时候,将士们在抗日战斗中,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 (即今天的《国歌》)同外来侵略者浴血奋战,爱国的情感,是从心灵里面迸发出来的歌唱,《国歌》的情感激发了当时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保卫自己的家园,同仇敌忾,保卫着自己国家的领土。歌词“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爱国之情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杀敌,为将士们增添了力量,赶跑了日本侵略者。当《国歌》穿越在21世纪时,经济金钱的社会现象侵蚀着和平时期的思想情感,听《国歌》的形式取代了唱《国歌》,中华民族的发展现状到了“国家”最危险的时候。可喜的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国人民又开始了唱《国歌》的风气,《国歌》的歌声穿越今天的生活中,不畏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情感,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昂首前进,《国歌》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洗礼着中华儿女的身心,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奋斗精神再一次激发出来,对歌唱《国歌》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国歌》可以唱、可以听。唱《国歌》,《国歌》的民族精神自然可以沁入整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听《国歌》,只能是提高一个人的欣赏能力,听过以后也许记不住歌词了。因此,可以说,在不同的场合下歌唱《国歌》,可以把中华民族需要这种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起来,《国歌》具有强大的震撼力。经过时间的历练,《国歌》具有培育整个民族情感健康向上的作用。
壮大,就能带来力量;前进,就能逐渐发展壮大;前进,就可在奋斗中追求一种理想民族信念,这种民族信念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根基。《国歌》中的前进音调不断升华,就是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力量不断汇聚,促使了中华儿女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振兴中国梦的力量,增添了中华儿女在国际舞台上昂首高唱《国歌》前进。当下,自豪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树立了为祖国建设追求一切的理想信念,不断前进。
《国歌》歌词中的“前进”,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声,一种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追求,推进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民族力量,从心底发出不断前进的呐喊。歌唱中发自内心的“前进”声音,与歌曲旋律的音调,属音上行到主音的跳进,就是沉睡了几百年的雄狮,终于醒了,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这种怒吼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前进的号角声,就是在当今的中国,“前进!前进!前进!进!”的音调,也在时刻提醒着中华民族,还是需要依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在发展的路上奋斗前进。
《国歌》全面的描写了中华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号召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人们起来,团结起来,经过浴血奋战,赶走日本侵略者,到现实社会不断前进的现状。“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人民过去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太久,没有人身自由,多少年来愚昧无知的出着苦力,不懂得怎样才能过上和平、自由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唤醒了受压迫的中国劳苦大众,号召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腰杆挺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前进就是力量。“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人民苏醒啦,为了前进,加入到中国共产党自己的队伍中组成中华民族血肉长城,追求新思想,走向了英勇抗战、奋勇向前的光明之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在外来帝国侵略下,祖国遭受到创伤,祖国人民家破人亡,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就要流血牺牲,但是,前进,就能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前进,就能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把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号召起来,万众一心,不断前进。
《国歌》的信念,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奋斗前进的一种精神动力,《国歌》的音乐文化表达,涵盖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的历史印迹,深刻刻画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如今,中国人民齐声高唱《国歌》,不忘初心。在歌声中,思绪回到难以忘记走过的长征之路,在歌声中,仿佛又到了激情豪迈的抗战时期,在歌声中,人民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投身到现实生活中,为了未来的小康社会建设,中国人民善良、真诚、进取、宽容的心,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民族信念,不断前进。
中国国歌的旋律音调有着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歌唱的节奏具有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号召力量。《国歌》可以唱,《国歌》的旋律可以在任何场合下演奏。唱《国歌》,《国歌》的民族精神自然可以沁入整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在国内外任何场合下演奏《国歌》的旋律,其高昂的音调,穿过天空,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播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中,《国歌》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具有把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民族力量凝聚起来的作用。
[1]本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9.
[2]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罗小平、黄虹著.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