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2017-02-14 01:53:24程倩韩志华胡茜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立交桥高架桥游人

程倩,韩志华,胡茜雯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初探

程倩,韩志华,胡茜雯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立交桥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作为现代有效的立体交通体系,将城市交通空间从平面交通转向立体交通,明显提高了车速,缓解了交通安全,提高了通行能力,因而受到国内许多城市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文章对济南市燕山立交桥和多伦多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对立交桥附属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交往空间。

立交桥;景观设计;空间布局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研究背景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平面交通形式已不能维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道路立交桥应运而生,立交桥的出现有效缓和了拥堵的交通状况,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因此合理的、艺术性的建设城市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把握好城市中日益增多的立交桥与城市整体景观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便捷适用的同时能将附属空间景观和谐的融入城市,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

二、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一)济南市燕山立交桥

1. 概况

燕山立交桥位于济南市东部,二环东路和经十路交叉口处,东西长1850米,南北长1750米,是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因南临泉城“燕翅山”而得名,是济南市历下区政治、经济、教育的集结中心,桥下占地21.6万平方米,以主题公园的模式,修建成集景观、健身、休闲、游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被定名为“燕山健身广场”。

2. 利用模式

济南是个热爱健身的城市,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公共空间的减少,市民的健身空间越来越少,甚至稍微宽敞一点的街道、空地就会聚集起健身的人群。在这样的背景下,燕山健身广场适时建成,并成为附近居民健身的好去处。

济南市的燕山立交桥附属空间规模较大,采取对称式布局,设计师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共计建设了24个活动广场、8个老年门球场和6个地掷球场,以及健身路径、雕塑、喷泉、商亭、公厕等景观,每一区域都有不同的主题,并安置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以完善健身广场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游人。各类活动广场、活动项目占地面积达到广场总面积的23%,其余的77%均为绿化面积。

广场以大面积的组团绿化为基底,将场地中的开阔区域设计成运动、休闲、健身空间,以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在空间较低矮处依势建成小溪,活化附属空间,同时设置假山、小桥等景观元素对附属空间进行美化装饰,打造出模拟自然的景观环境。不同功能的园区之间相互穿插、渗透,连接了城市公共空间,修建成集健身、休闲、游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3. 利用评价

(1)绿化栽植

燕山健身广场利用大面积绿化来防尘降噪,净化高架桥附属空间环境,精心挑选不同颜色、形态、高度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营造富有变化、四季分明的绿化景观。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势品种,选取色、香、味、干、果、形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带给游人嗅觉、视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丰富体验,在美化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还使绿化空间具有了教育意义,呼唤民众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与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为保障行车安全,在立交桥转弯,出入口处种植引导视线的行道树,以便车辆安全有序的行驶,保障交通安全。

(2)人性化设计

燕山健身广场依据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营造尺度在90~160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多个健身广场,通过调研走访,笔者了解到中老年是健身广场的常客,在健身广场建成前,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在社区广场上跳舞、运动,因为怕扰民,舞蹈伴乐不敢放太大声音,跳舞的人少缺少氛围,也跳不尽兴。如果赶上阴天下雨就只能待在家里。

而济南健身广场附属空间的设计则帮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巨大的高架桥桥体正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健身空间,这里不像体育运动馆一样收取门票,又较少受阴雨天气影响,因此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每天都吸引近千名市民前来锻炼。燕山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夜晚格外热闹,除了健身运动的人群,还有带孩子的家长陪着孩子玩耍,养狗的居民来这里遛狗散步,他们会相互交流经验,认识更多的朋友。

同时,健身广场为满足不同游客的行为和心理需求,除了营造开放性空间,也通过多种景观手法营造私密、半私密和半开放性空间,为想要交谈、静坐的市民提供私密空间,满足其寻求安全、隐私空间,以方便交流的需求。

(3)空间布局

燕山健身广场将游人分为游玩者和穿行者,以他们的需求作为广场景观设计的要求,规划合理的路网和景观轴线,满足游人需求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秩序。设计师通过预测游人进出健身广场的路径,对其通行路径进行适当引导,为穿行者设计出合理的穿过路线。对于游玩者,设计师则设计出可供他们休闲娱乐和停留的空间,同时将穿行者的穿行路线与游玩者的停留空间分开设计,保证穿行者不会影响到游玩者的活动,游玩者也不会对穿行者的通过造成阻碍。

燕山健身广场利用空间的原有地形和高架桥对空间的分割来进行空间布局,结合使用者的需求来打造功能合理,主题明确,路网通畅的健身活动空间,用大量高大乔木和搭配绿化来削弱高架桥的存在感,美化空间。除了开放性广场还设置许多次要道路与游憩小路,满足游人亲近自然的需求,利用铺装材质、地形起伏变化、景观小品布置来引领游客尽兴游览广场空间。设计者本着以人为本、满足功能性、美观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打造出满足需求的健身空间。

(二)多伦多立交桥

1. 概况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高架桥位于东大街、里士满和阿德莱德街连接处,占地2.5英亩混合用地,是多伦多最有创新性的城市公园之一,被命名为“地道公园”。地道公园临近居住区和商业区,紧挨城市公园,是一个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静坐的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它用安全的富有生气的景观设计来连接库克镇地区与河滨广场以及高架桥附属空间,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健康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

2. 利用模式

设计师将呈带状的多伦多高架桥附属空间进行分区设计,将使用人群定位为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因为桥下空间灰暗,设计师在桥下为游人提供了带照明设施的座位,保障空间安全性的同时也起到了装饰作用。设计师将阳光充足的开敞区域定为静区,在此区域设置了绿化,并将绿化区域用座椅进行围合,为游人提供交流、休憩的空间。另一边的桥下空间为富有活力的动区,设计师在儿童游乐区内为儿童提供秋千和攀爬类设施,在运动区为青少年提供篮球场和滑板区,并通过颜色、铺装和设施尺度来对空间进行界定,实现空间转换。

另外,设计师将一块大尺寸玻璃幕吊在高架桥顶板上,它可以反射太阳光为高架桥附属空间提供充足的照明,并通过扭曲光线来呈现扭曲的图像,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在对桥柱的处理上,设计师鼓励人们在原有的柱子上进行涂鸦,创造一个独特的,富有想象力和特色魅力的城市画廊。这一设计想法让当地的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纷纷聚集在这里,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才华为公园留下一幅幅鲜艳明亮、风格各异的美丽画作,营造了一个市民可自由参与的社区协作空间。

3. 利用评价

(1)空间划分

多伦多地道公园建于高架桥下方,以立交桥的原有支撑结构为依托,对立交桥下不断重复出现的桥柱和顶面进行有效利用,打造出相对独立的多个几何形开放区域。地道公园依据原有空间结构进行公园的空间划分,运用多重手段对空间进行组织规划,打造一个安全、美丽的社区外延,为居民创造一个能满足休闲、运动、聚会等不同需求的多功能,能承担极端天气的公共空间。

地道公园在保证场地功能性的同时,运用地形、配套设施、植物、小品等元素和多种景观营造手法,通过整体的整合规划,将高架桥附属空间从一个城市消极空间打造为一个可供当地居民交流放松的活力空间。并在设计中注重考虑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有目的的进行整体规划,再对单个区域分别进行合理的功能填充。地道公园的建成为该地区增添了新的功能,改善了服务设施缺乏的状况,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增进了附近居民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成为了广受当地居民生活喜爱的运动休闲、交往空间。

(2)人性化设计

地道公园位于高架桥下方,处于城市边缘,设计者为了吸引使用者逗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放置供使用者休息的、多种形式的休憩设施,并在周围设置景观小品,为使用者提供休憩、交谈、赏景舒适空间;因为高架桥附属空间是用硬质的桥柱来进行围合的,所以设计师在对其景观进行设计时多使用软质的绿化来进行景观空间围合,软化景观边界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如低矮植物和高大乔木共同组成的空间边缘为公园静区提供了富有变化,兼具美感和功能的边界空间。使路过公园的人们可以看到并被地道公园吸引,而产生使用的欲望,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交流,引发人们更多的自发活动,从而提升了高架桥附属空间的活力。

(3)配套设施设计

地道公园的休憩设施根据区域人流的多少、游人的疲惫距离和心理习惯来进行设置,通常场地四周和空间边缘的座椅往往更受欢迎,同时面向于有活动发生方向的座椅因为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所以更受欢迎,因此布置休憩设施时,应该考虑良好的朝向与视野,让游人在休息时有条件观看场地内的活动。

(4)照明设计

地道公园十分重视对光元素的运用,设计师将灯光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布置在人群活动的区域,在座椅下方设置照明设施,顶部覆盖木板供游人更舒适的休息,这样的设计不但照亮了空间还将座椅生硬的棱角进行了缓和,美化了空间环境。灯光在公园里承担着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责任。高架桥类似拱门的桥柱上用灯光勾勒出形状,多彩的灯光,墙灯、地灯、隐藏式LED灯配合照明,再加上公园顶板上吊着的反光镜面装饰品的反射,扭曲,更将场地渲染的美丽迷人,吸引着游人的光顾和参与,给游人带来千变万化的视觉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将反光的镜面六边形装饰品依次排列吊在高架桥顶板上,使其在白天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增加空间亮度,晚上在公园多种灯光的交相呼应下营造一种美丽、扭曲的奇特景观。

(5)植物栽植

地道公园的绿化采用乔、灌、草配合种植的方式,布置和选择理想的树木位置以强化场地的构架,通过群植以模拟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植物。用行道树引导车辆,统一场地,为游人遮荫蔽阳的同时,柔化高架桥和建筑物的线条。用中等高度的树木充当低空屏障,为游人遮挡风沙和粉尘,增加植物丰富性。将低矮的灌木丛当做草地绿化的补充和丰富,用以对高架桥附属空间进行装饰,提高景观观赏性。另外,地道公园所有的植物栽植都尽量采用当地植物,突出了地方特色,又降低了成本,保证植物生长,并为后期维护创造了便利。

三、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到以上两处立交桥附属空间都侧重空间意境的表达,历史文化的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同时济南市燕山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在空间要素的重塑上注重尺度与形状、材质和质感的和谐;多伦多地道公园则注重空间环境的改善,对桥下声环境的改善,光环境的塑造和景观通透性的加强进行了重点设计。通过对这些优秀案例的分析与归纳,笔者总结出对立交桥附属空间进行了优化设计的合理手段:

(一)功能人性化

高架桥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成的车行空间,其附属空间则是面对行人的城市交往空间,功能人性化是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城市交通空间中,城市居民需要一片能符合他们日常交往,休闲活动的空间。设计者应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打造一个满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人性化空间。

(二)空间开敞化

高架桥附属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趋势也跟随着城市开放空间论的主张,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设计便捷的到达路径,完善的功能,丰富的配套设施和美好的视觉体验,以满足公众休闲娱乐和交往的需求,增加城市空间的活力。

(三)延续城市文脉

城市高架桥通常架设于城市繁华地段,人流和车流密集,正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和历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对其进行设计时应注意提取地域符号,将城市地域性元素融入其中,同时考虑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运用多重景观设计手法,结合城市地理、历史、特色的因素,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空间景观。■

[1]陈帆,杨玥.城市“灰空间”——机动车高架桥下部空间改造利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12):118-120.

[2]刘小忠.论园林硬质铺装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3]王立喜.浅谈临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4]周研.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改造探析——以长春市高架桥桥下空间景观环境为例[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6):39-42.

[5]谭鑫强.城市高架桥主导空间解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6]冯婷婷.昆明市立交桥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 2008.

[7]夏鸿玲.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初探——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8]陈丹莉.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垂直绿化技术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4(10):182-183.

[9]殷蕾,李轶媛.城市与建筑的活力公共空间塑造方法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Overpass Space

CHENG Qian, HAN Zhi-hua, HU Qian-we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ole of the overpas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As a modern and effective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system, the city traffic space from the plane to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The vehicle speed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raffic safety is relieved, and the traffic capacity is improved.Therefore, 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many cities in china.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Yanshan Ji'nan overpass and Toronto overpass.To explore how to design a reasonable space for the overpass,and to provide a comfortable space for the residents.

overpass; landscape design; spatial layout

TU982

A

1008-2832(2017)09-0070-03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立交桥高架桥游人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地铁上的九座城
新民周刊(2022年9期)2022-03-25 00:29:50
登神农顶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50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赤水源(2018年6期)2018-12-06 08:38:12
拆除高速路
拆除高速路
特别健康(2017年10期)2017-07-14 08:40:37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
印高架桥坍塌
环球时报(2009-07-13)2009-07-13 18:40:30
游人阿福
旅游纵览(2004年3期)200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