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出身贫苦,生活清苦,学习困苦,工作艰苦。”“四苦”引导书画家许元英走过了人生几十年的道路。
少时自学书法,拜识柳体,学写春联,打下基础,“童悟墨香”;喜爱丹青,梅兰竹菊,尤其偏爱画梅,数十载“倾研梅香”;中美建交,三十又六,作品入邮,纽约首发展览,“方寸飘香”;尝试德化陶瓷绘画创作,提升、探索技巧手法,“瓷玉泥香”。
这是许元英艺术道路的“四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元英的人生可谓是这句话的写照。
因此,他对梅花百折不挠、清新高洁、凛然怒放的精神品质有着很深的体悟和推崇,力求在创作中将梅花精神体现在笔墨之中、宣纸之上。
缘起儿时的不解情结
“我从小就对梅花情有独钟,我们老家的后山上有几株梅花树,小时候冬天光着脚丫爬到山上,突然间看到山上的梅花在那么寒冷的冬天里怒放,而且散发出一股清香,当时被这个景象所感动、所震撼,梅花凌寒傲骨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许元英出身贫苦,幼年失怙,家中主要靠老母亲下地干活、上山砍柴来维持生计。由于生活清苦,少年时代他常常要光着脚,步行十几里地到城里求学,因为无力负担学校食堂的伙食费用,永远吃着自己蒸的米饭、地瓜和咸菜。
然而他学习刻苦。中学期间,被评为莆田县“三好学生”。1965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航空工业部,在大三线贵州山区军工厂工作。
在那里,他当过木工、泥瓦工、车工、压铸工、锅炉工;任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党委书记。在工厂担任领导期间,工作任务艰巨、事情繁多,工作可谓既忙碌又艰苦。
正因为“出身贫苦、生活清苦、学习困苦、工作艰苦”,在人生“四苦”中亲历了艰难跋涉过程的许元英,对梅花坚强不屈、百折不挠、清新高洁、凛然怒放的品质内涵有着更深的体悟与理解。在儿时就结下很深梅花情结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梅花精神产生了崇敬之心,传承之意和弘扬之愿。
后来,他调到厦门工作,烦心事少,业余时间又开始了书画的创作,主题就是围绕“梅兰竹菊”四君子。而在这其中,主攻梅花,坚持将自己对梅花精神的体悟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宣纸上勾勒出梅花精神
许元英说,梅花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血液里了,力求将梅花的精神在宣纸上进行充分的展现。
他自己总结了梅花有三种精神非常高洁和可贵:一是梅花凌寒傲骨,象征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二是梅花作为百花之首,先众木而发,先天下而春,象征着敢为人先、奋勇当先的精神;三是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无私奉献精神。
那么,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如何将梅花的精神在宣纸上进行展现?
“我画的梅花和古人的梅花不一样,去掉前人孤傲、稀疏、冷艳的风格,另辟蹊径,画的梅花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有一股非常向上的‘冲劲,热烈奔放,气势宏大。再加上远景、近景的衬托,梅花显得生机勃勃,傲骨坚强,赋予民族复兴,国家繁荣的时代特点。”
许元英强调,“在创作中要想突出梅花的精神,立意、构图、造型、笔墨渲染都要充分地表现。”造型方面就需要创作出一种坚定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气势,枝干要画得铁骨刚强、挺拔有力,梅花要画得非常饱满、十分盛开。
许元英画梅花,涵盖梅的五种颜色——白梅、腊梅、绿梅、红梅、紫梅。其中,紫梅的创作难度最大。紫梅是唐代文字记载以来,在浙江省湖州市特有的一种梅花。目前,全国画紫梅的书画家凤毛麟角。据他说,紫梅难画,因为在颜色上不好把握,画不好就俗了。因此在创作中要体现一种既傲骨又飘逸的感觉,这样画出来紫梅用行话来讲就很“精神”。
在所有梅花图的创作中,他格外偏重创作雪梅图。
这也源于儿时结下的情结。“小时候看到雪梅印象很深,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并在首都工作一年,看到北方大雪纷飞,白雪皑皑那种情景,就想起了老家的梅花。此后在贵州,冬天同样大雪封山。”这些情景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雪梅图就成为他创作的重中之重。
在创作具体技法上,他用心研探出一套与古人“留白”、“甩白”表现雪景不一的技法——即以隔墨性强的材料先在宣纸上打底,干后进行造型构图,最后在画面上把雪的气氛浓烈地渲染出来,使得近雪、远雪相互交融,空间意境浑然一体,画面更加厚重,更加有空间感。
形式与介质的新探索
艺无止境,在创作形式和创作介质上许元英还在进行新的探索。
形式上,横幅、斗方、团扇,4尺、6尺、8尺、丈二,直至15米长卷等尺寸的画作,他都进行尝试和探索。
小品的创作,在他看来,尽管尺寸很小,但要想画得好也不易。这需要立意高远,笔墨洗练,高度概括。比如,在一个小团扇里去表现梅花,就要做到简约、简练,而简约的创作往往难度大。
鸿篇巨制的创作同样不容易,按许元英的话说:“用那一支小小的毛笔去表现巨幅作品,难度也很大。”他画过丈二作品《凌寒傲雪 幽香无限》、 《冰魂铁骨傲霜雪》、 《东风初解冻 矫健不可折》等。在绘制十五米长卷时,他首先画出小样,并征求他导师的意见,然后再画出第一样稿,再次征求意见,之后进行正式的创作。对于这样巨制作品的绘制,要精心设计,突出主题,集中精力,一气呵成。需要体力与脑力、智力相结合,才能够画出艺术的精品。
除了创作的形式,在创作介质上,许元英进行“书画陶瓷”的探索,在德化陶瓷上点染绘画。“在宣纸上画‘梅兰竹菊,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在陶瓷上创作,感觉又不一样。”陶瓷在烧制之前,其材质对笔墨的吸收程度和宣纸大不一样,一笔下去吸收很快,稍有停顿,效果不一。而且喷釉后要经过1350度高温烧制,自然冷却,陶瓷上的笔墨形态又会发生变化,因此创作时需要运笔快、且均匀。
“如果行笔不快、不均匀,经过加工烧制出来的笔墨就会像‘麻花一样。”
此外,在构图上还要考虑器物本身的形状,要根据瓶子的高度、宽度、弧度设计造型。和宣纸不同,瓶子等器物通常不在一个平面上,所以既不好构图也不好运笔,要想得心应手,就需要不断去探索、总结和提升。
艺术简历
许元英,出生于福建莆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分会会员等。
作品自1986年以来,先后30多次入选全国、省、市书画展。入选全国“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大展”;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情 中国梦”全国书画展;2014年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情系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产业文联美术精品展》,获得优秀奖;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中华书画精品展”,获金奖等。
作品先后在香港《大公报》、福建省、中国航空工业、厦门市等报刊上多次发表。连续几年来,厦门电视台拍摄人物专访《许元英——痴画梅花几十载》,莆田电视台拍摄人物专访《许元英——梅有风骨画有情》,福建省电视台拍摄人物专访《我亦梅花梅亦我》进行播放,香港电视台作了转播。多次举办许元英书画展,多幅作品被泰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政要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