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锋
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由路径。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平稳健康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到2014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从4.7万亩增加至19.5万亩,流转规模扩大4倍多,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我市总人口231万,其中农业人口164万,家庭承包耕地面积221.5万亩,承包农户47万户,家庭承包合同45.7万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2万份,机动地面积2.6万亩。截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19.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8%,流转出耕地的农户4.9万户,占总户数的8.2%。我市土地流转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呈现大幅加快的趋势。2010年以前,土地流转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0年底,全市流转土地面积为4.7万亩,比2006年底的3.4万亩增加了38.2%。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后,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省政府文件精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大幅加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从2010年底的4.7万亩增加至19.5万亩,流转规模扩大了4倍多。
2.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转包方式流转7.7万亩,占39%;转让方式流转1.6万亩,占8%;互换方式流转1.1万亩,占6%;出租方式流转4.9万亩,占25%;入股方式流转0.4万亩,占2%;采取其他方式流转3.9万亩,占20%。
3.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不断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园区等农业经营实体集中,既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又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向龙头企业集中。全市土地流入的农业企业38家,流转面积2.1万亩。山西博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8000余亩,在沁水县兴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灵芝种植、研发和深加工基地。二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全市土地流入合作社的面积达到4.4万亩。阳城县原庄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全村155户169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土地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对农户实行按土地保底分红和按收益分红的方式分配,首先支付土地保底收益每亩500-800元,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农户原忠海十亩地流转后,仅底金收入就有5000-8000元,如果加上分红和在合作社打工收入,纯收入达到两万元。三是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中。全市土地流入农业园区4.7万亩,2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达到近百家。高平市引进瑞克斯旺(中国)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润现代农业示范园,流转土地1850亩,总投资1.2亿元,可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000余人。
4.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84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调解庭,行政村设立了信息员。各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都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并建立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宗土地流转都建立流转台帐和流转合同。市、县、乡、村各级都建立了土地流转矛盾纠纷排查制度。近年共圆满解决土地承包、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中的纠纷295起,依法维护了农民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到2014年底,全市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万份,涉及面积9.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7%。
5.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起草了《中共晋城市委办公厅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并征求了市直各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的意见。意见出台后,市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土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项目扶持,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进行财政补贴。我市沁水、阳城、泽州、高平等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土地流转财政奖补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不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等大量的工作在基层,虽然我市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已建立,但相当一部分乡村存在人员、经费、纠纷调解仲裁机构配备不到位,尤其是一些乡镇服务站没有固定专人开展此项工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土地流转工作深入持久、规范有序地开展。
2.土地基础条件差,承包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相符。我市属丘陵山区,土地条件差,主要以梯田为主,全市土地耕作与农田水利建设、农机作业都受到一定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协商难、规模流转难的客观问题,且70%的耕地是山坡地,一类、二类、三类以及非耕地类型多,农村包产到户时采取地块分类按户平均分包,致使农村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为严重,承包地面积与土地的实际面积不一致。
3.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农户目前对流转土地普遍存在“三忧”:一忧土地一旦流转出去,想收回土地经营权时,能不能收回;二忧土地流转后国家的惠农补贴,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三忧土地流转出去后,将来自己的承包地一旦被征占,能不能得到土地补偿款。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农民恋土、惜地观念强,宁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少数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推行土地流转工作容易造成新的土地纠纷,引发社会矛盾,对农村稳定不利,因此对待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持消极态度。
4.存在粮地非粮化现象。部分流入主体为追求流转土地的比较效益,选择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或开发种养园区等,对土地土层破坏严重,也改变了粮地粮化,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出台市级土地流转实施意见。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加快出台我市的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指导我市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引导和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抓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市将积极制定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奠定基础。
四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既要积极探索,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实际的流转模式,又要大胆创新,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升流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