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活水以写促读水成渊

2017-02-13 16:20陈佩娜
师道·教研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设初中语文课文

陈佩娜

“微作文”是一种新型的作文形式,根植于微博,字数少,耗时少,约束少,目标单一,形式灵活,反馈快捷,易于操控,易于奏效,学生乐于接受。

一、微散文

1. 关注小事,生发感悟小学到初中的写作过程,思维上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材料使用上是从客观材料到主观材料的过程,初中生应该学会观察更广阔的社会,关注更复杂的生活,尝试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生活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感悟。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这类范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蝉》、《紫藤萝瀑布》等,这些都是以小见大、借物喻理的经典美文,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学完七年级上册《蝉》,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任选一个日常事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会,仿造课文的写法,借物喻理。

2. 聚焦景物,生动描写不少初中生对生活熟视无睹,语言贫乏,不仅言之无物,还言之无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物,学会细节描写。初中语文课本有大量写景状物精彩纷呈的文章,教师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加以分析,让学生先品味,然后借鉴其写作技巧,创设情境,进行仿写,形成一篇微散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如学习《紫藤萝瀑布》,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写景手法,观察校园凉亭的大花老鸦嘴,进行仿写;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可借鉴其肖像描写的技巧,观察并描写同学的外貌。

3. 素描诗歌,放飞想象初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诗歌,有现代诗,也有古诗词,有叙事的,也有写景、抒情的,还有哲理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诗词的意境,写出一篇优美的微散文。当然,它与传统的关于诗词的释义迥然不同,它是通过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用散文写意的形式来诠释诗意,是对诗词的再创作。

二、微小说

1. 续写猜读:续写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如《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后,会发生什么故事?鼓励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接续下去。也可以在情节发展的高潮,在释放悬念的关口,在故事陡转的瞬间,在揭示深意的紧要处……将一些关键的内容(主要是结尾)故意删除,然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依据情节发展的趋势,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特点,大胆猜测补白。再对照续作和原作,欣赏其巧妙的构思艺术。例如上《最后一课》,可以故意先删除原文的结尾,进而设问:下课铃响了,最后一课结束了,老师会怎么做?会发生啥事?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写成微小说。通过与原作对比,学生更能体会到原作结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必需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2. 改写:改写就是根据原文内容改变它的表现形式的训练方式。它有利于训练学生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同一内容的能力。改写的形式一般有几种,即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表达方式、改变语体、改变角度等等。改写时基本内容不变。如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从杰利或“我”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这是改变人称的改写。这种变换视角的练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情境氛围来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场景展开丰富的想像,补充大量的细节来丰富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改写比仿写更进一步,它是一种现成的材料作文,也是检测学生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程度和能力的便捷方式。

3. 故事新编: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反观社会现实,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形式。新编,就要写出新意,或者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新的旨意。袁珂的《女娲造人》就是对《风俗通》中“女娲造人”神话故事的全新改造;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是对《木兰诗》的故事新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神话、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名著、历史故事等,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里熟悉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等,大胆想象和联想,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予以加工、演绎和再创造,生发出新的故事,具备时代的意义,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这样的写作活动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看到的社会现象结合,写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作文。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2012YQJK047)结题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创设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