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整本的书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7-02-13 16:16吴海燕
师道·教研 2016年9期
关键词:皮皮整本书导图

吴海燕

教师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共读:拥有共同的生活

1. 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安静的时间。很多学校把阅读推向课外,希望学生回到家中自主地完成。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很难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庭缺乏安静阅读的氛围,电视、电脑、游戏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让书桌平静,尤其是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

但是在班级中开展共读活动就不相同。浓厚的阅读氛围、伙伴的阅读影响、老师的阅读导向,是阅读兴趣最好的催产素。人是环境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影响,阅读就会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2. 铺就共同的生活底色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具有一定的趋同心理。玩游戏的孩子谈起游戏来眉飞色舞,看电视的孩子说起剧情来,滔滔不绝。“只要上路,就一定能遇上隆重的庆典”,这样的话语背后一定有一个鲜活的故事支撑着。“共读”就会让班级的师生拥有共同的话语密码,拥有彼此可以对接的生活底色。

3. 产生高度的阅读共鸣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火”。阅读,是需要交流,在交流中生发,碰撞,思考,咀嚼。自主阅读,难以找到交流对象,阅读感受也只能停留个人狭隘的范围,阅读时发现的快乐也难以和人分享。共读整本的书,大家有相同的阅读经历,在阅读交流过程中的快乐、心得,更激发着后续的阅读。

二、策略:向书本深处延伸

阅读策略是指读者依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任务,根据具体的阅读情景选择组合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形成和运用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体验、感受、联系和创造。

(一)激发兴趣的策略

1. 最近导入法。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的话题切入。比如《非常小子马鸣加》就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升级版。很多学生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动画片,教师利用这个经验点也容易就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 封面导读法。书籍的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往往有书籍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数是书籍的精彩部分。借用这些信息,也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共读《夏洛的网》这本书,让学生先阅读封面,学生一定会注意到封面上的蜘蛛网,也一定会产生疑问:“夏洛是谁?”“封面上的猪又为什么要带着一块金牌呢?”这些疑问的提出,更容易激发学生从书中答案的欲望。

3. 预测猜读。根据书名、插图、题目、目录或者一些线索,让学生对书本中的内容进行猜测。这样的做法极易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比如共读《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时,让学生看这本书的目录,想象皮皮会怎么样劝告鲨鱼。皮皮街道一封信是谁写给他的,信的内容是什么?皮皮赴咖啡宴结果如何呢?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读书的热情特别高涨。

(二)整体把握的策略

整本书的阅读也应当遵循“整体到部分”的规律。引导学生首先形成对整本书的初步了解,有利于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就小学生来说,促成整体把握能力的方法最好要生动有趣。

1. 思维导图。借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书本的结构“|可视化”,可视化的图像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冲击。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借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把握整本书的脉络,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深读阶段,运用“鱼骨图”来进行归因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读完《草房子》之后,老师从“秃鹤”入手,与学生共同完成了秃鹤事件的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了桑桑、纸月、杜小康人物和事件的思维导图制作。再通过交流把这些人物事件整合一起,对每个人物的经历有了清楚的了解,这相当于整本书的情节再现。

2. 情节串和人物谱。借用关键的词语和情节串联起来,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比如阅读《花袜子造灯塔》,提炼出“花袜子、积木、艾迪熊、提灯、灯塔”就可以把故事说清楚。而在阅读人物比较多的整本书时,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人物谱,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方便阅读。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皮皮整本书导图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