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接轨

2017-02-13 15:59尹吉娜
师道·教研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角色扮演辩论

尹吉娜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课程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做出来的。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二、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学生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识冲突或抓住学生认识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我在教学《拒绝诱惑》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

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教学《我们学会了合作》,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几个事例,结合平时的实际进行演出。这些事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班上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表演起来入情入境,对学生的触动较大。表演之后,学生对“怎么合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2.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告别不良生活习惯》,在“怎么告别不良生活习惯”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告别不良生活习惯有多么的重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能力。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教学《注意交通安全》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四、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教学《爱护我们的家园》,在课前让学生做调查,了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了解环保人士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并让学生思考:从身边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做什么?课后,各小组分组采访学校老师及社区人员为环保做了什么?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角色扮演辩论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