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第二小学建校于1953年,至今已有63年历史。2004年,学校提出了“礼诚善”特色教育的理念,形成“安人以诚善为先,修己以清心为要”的教育理念,用“礼”作为交往形成平和、友好、和谐的状态;用“诚”作为处世观形成友情、亲情、互助之情;用“善”作为魂提升人生价值。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教育特色品牌。
建构工作体系,彰显学校特色
“礼诚善”教育是学校的特色教育,积淀文化底蕴,形成价值追求,其在于把传统道德教育精华融入现代教育过程,从现代教育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特点出发,建构明礼守则、诚信待人、善学善教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了突显“礼诚善”办学特色,学校重新诠释“礼诚善”教育内涵,把尊重、理解、关爱 作为教育思想的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明礼从尊重开始,诚信从理解起步,至善从关爱做起。尊重学生,诚信待人,积爱成善,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校遵循着“明礼、诚信、合作、至善,做有修养的幸福人”的治学理念,建构学校的文化体系,形成朴实、严谨、勤奋、和谐的文化气息。
打造班级文化,形成育人氛围
在建构学校文化体系中,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学校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学生的特殊作用,共同制定班级目标,设计建设方案,开展“班徽”设计大赛,集体制定班级公约,研究“班级口号”。利用教科研,探索班级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以年级特点和班级实际选择切入点,注重班级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每一次活动取得实效,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班队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挖掘教育资源,营造教育氛围。
关注常态课堂、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常态课实效,学校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即:备课从严、课堂尚实、作业求精、辅导务全,评价树正。教学中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到“五有”。有意,明确“教与学”的知识点、能力点,挖掘学科中学习习惯要点,安排好教育渗透点。有序,将知识能力具体化、层次化,做到循序渐进。有机,将教育内容和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有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规律,学生既受到思想教育,又掌握学科知识。有效,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实际,讲求方法,注重实效。以校本研修“课堂观察”为抓手,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之上,开发三级校本课程。近两年来学校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和教师发展需求,开发13门校本课程。编写《礼诚善校本课程》系列读本,特别是《叶脉艺术》《武礼传承》《书香时刻》《和谐乐歌》课程分年学段纳入课表,成为必修课走进课堂。《小足球》《手风琴》《科技制作》跨年级开设选修。《礼诚善校园文化》作为全校师生必修课。2011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地校,今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此外,学校还注意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由学校引向社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学校获得了首批北京市“文明示范学校”“市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朝阳区德育工作优秀校”“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等荣誉。被评为朝阳区文明礼仪示范校,多个班被评为朝阳区文明示范班、180多名学生被授予朝阳区文明礼仪小使者;连续多年在学校综合考核中获得朝阳区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朝阳区学校综合质量优秀奖,校长、德育干部、教学干部均获朝阳区优秀奖。左家庄第二小学全体师生携手共进,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让 “礼城善”教育绽放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