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兵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中学体育不被学生与家长重视,大多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逃避体育课做其他学科作业,课堂上消极散漫。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
树立正确学习意识
高中生对体育课堂不重视的重要原因是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同时也觉得体育课没有意思。应试教育思潮下,不仅是学生,就是家长和很多学校的教师也对体育的教学不够重视。大多家长包括部分学校的领导都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跳跳玩玩,根本没有想要让学生真的提高身体素质;有的家长甚至觉得高中学习这么紧张,只要身体不出大毛病,不影响学习,没必要锻炼什么素质,升入大学才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时候。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教师要精心挑选学校实例,并结合体育理论知识让大家了解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了解到体育课对其他学科课程的促进作用,知道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将以往课堂上“老师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俗话说,需求和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学习观,就要让学生知道体育带给大家什么,明确体育课程的用途和好处。教师要借助系统调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课程的开设原理、目标和任务,从而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还是为了塑造完美身材,抑或提高身体协调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系统地告知学生:练什么,为什么练,然后再给学生讲解怎样练。学生懂得了学习的好处,才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源泉。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定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常来讲,身体协调性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也会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相反,运动神经不发达的学生不仅不会喜欢体育活动,还会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害怕和厌恶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相应的调整教学内容。如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高强度的项目,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和上升空间;而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多给安排一些提升个人素质的活动,让学生坚持锻炼,逐步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尽量灵活的处理,除了统一教学外,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锻炼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练习。还可以采用分组比赛法、游戏法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毅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精彩课堂来自精心准备,对于体育课堂来讲,课前准备更加重要。因为体育教学课前准备不是简单文字教案、练习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猜测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同学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我们常常会参照名家的资料来进行教学安排,但是,这些教学设计往往起点高,形式多样化,不仅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就是学校的教学器材有时候也不一定适合。所以,适合学生实际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课改以来,大家非常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教学结合,以学促教,师生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交流、共同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练习和感悟,逐步培养和加强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示,想象和感悟其中的方法、特点,尝试模仿练习。健身拳、广播操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的图示内容。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说到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并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方式;还要在教学中探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想、多练、积极主动地学习;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分组教学,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学有进步。俗话说,实战出效果。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抓住学生年少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比赛中、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对于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中生来讲,一方面能够适度缓解他们学习的压力,同时给学生一个释放的空间和媒介。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情绪高涨。这些激烈的竞争,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意志。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思想,同样给体育课堂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交流,使中学体育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更加有效和实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