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一座现代感的建筑。
它像个有棱角的超级大石头占据了武大古建筑群的中心位置,
被武大行政楼、樱花城堡等“古建”包围。
从远处看,若隐若现。
有同学说,感觉这绿瓦棕墙、青山碧树之间半隐着的“巨石”,
就像淘气的小孩躲藏在一百多岁的爷爷群中玩迷藏。
楼梯两侧较高,不走近看不出
自隐
万林将大部分功能藏在地下。拿着地图想要找到它的位置,也需要走近才行,因为通常它会被周围的大树和建筑遮挡。它随着你步行的不同角度时隐时现,你永远看到的是它的局部,也就将建筑本身的凌厉感削弱,不夺了周围建筑的气势。
隐景
隐的概念还反映在内部精妙的设计上。在万林的内部,整体是干净利落的流线形设计,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大气开阔,一览无余,就连所有的楼梯都巧妙地以墙体的形式隐藏起来。
如果站在万林的二楼,斜切落地大窗框住窗外十几米高的梧桐,阳光透过枝叶落进展厅,还有被梧桐隐现的过客行车。窗外人在看万林,却不知道万林里的人也在看他。景在窗外,又在窗里,倒也有传统园林常用的框景手法的趣味。这种宽窄藏隐的变化,时放时收的观感,让人即使在万林里面,也还是没办法一眼把它看透看完。这又是一种“隐景”。
隐人
更具有技术含量的是万林的“悬挑”。它地面的三层通过悬挑的方式留出更多地面空间,78米的总建筑长度,悬挑跨度就有48米。悬挑提供的阴影还能遮风避雨,我们就曾经在这躲雨练习广播操,偶尔还会遇到练习舞蹈的,排演话剧的。悬挑下面有桌椅供行人休息,听雨落檐边穿林打叶也是很有情趣的。
这里不能不提悬挑上面的另一处文化空间——万林咖啡馆。温暖的设计风格,墙上挂着很多幅武大风景油画。还有专门辟出来的茶饮区,低声交谈的人们面前摆着茶点。不时还会举办很多学术性讲座,讲很多故事。这是万林的“隐人”、“隐故事”。
自隐、隐景和隐人,含而不露,只显半分。
内隐外放,收放自如
在具备这种收的“隐”气的同时,它同时又是“放开”的。当我从万林外面沿着平缓的Z字形坡道缓步而上,途经入口前的小广场、门厅、一层展厅和二层展厅,最终到达屋顶,在宽阔的露天平台上远望珞珈山和樱顶老图,感觉整个心境都会开阔起来。
玻璃围栏后倾斜的万林外墙面朝地面延展而去,让人有顺着它滑下去的冲动。这种室内外连续及相似的空间体验,没有边界和隔离的设计,让人感觉建筑没有内外边界,展览没有空间边界,建筑和风景因为这种连续性被打开,融为一体。人和人因为艺术走向同一个空间。
“石头”的来历
这块融入武大景色中的巨石,其实是万林艺术博物馆的捐赠者陈东升先生想要讲述的一段故事。在武大求学期间,他在珞珈山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珞珈山上青年时寄托期许的石头成了今天落于母校的“石头”。
取名“万林”,源自陈东升先生父亲的字,除了对父亲的尊重,更意在表达东方文化里的传承意味。
责任编辑:陈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