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与霾的假想(散文)

2017-02-13 22:19关庚寅
北京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雾凇雾霾

关庚寅

在北方初春与深秋之际,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常常因为温差变化,在水汽含量饱和时,便会有一种气体悄悄地溜出地面,不知不觉间变成了“雾”。

于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就会突然间呈现在眼前:远处巍巍的山影朦朦胧胧、时隐时现,近处房屋、树木影影绰绰、轮廓清晰,而这远近、高低的景物,在薄雾的笼罩之下,透过这透明的、似有滑腻质感的薄纱,便有了暧昧的层次感,体会了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月下美人的朦胧美感了,也体会了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特别是微风吹来,白纱般的薄雾轻轻地飘动着,犹如下凡的仙女飘飘的衣袂,甩出了绵延不尽的衣袖,缠绕于山腰间,升腾在田野里,弥漫在大海上。

继而,她便会轻柔曼舞地混沌了天,罩住了水,挂在树梢上,藏在草丛中,轻柔地、缓缓地流动着,漫过了海面,漫过了树梢,也漫过了人们的心头,且缠绕在你的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使你明显地感觉到,她正用微凉、淘气的手,在婆娑着你的脸,你的双眸,撩拨着你的思绪,而当你刚要伸出手去抓,她又悄然地顺着你手的空隙溜走了,使你感觉触手可得但又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撩人的美,惹得你心生爱恋,愈发心动了起来。

于是,这一份份快乐不经意间悄然弥漫,就有了与人分享这份快乐的冲动。啊,雾吸取了山水中的精华,化作薄薄雾纱,把唯美带给人间。雾霭变幻莫测,似花非花,又似雾非雾,置身其中,疑似身在仙境,飘然欲飞……

什么是雾?它又是被谁施展了魔法,制造出如此超凡脱俗的美景?

简单通俗点说,雾就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低于露点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如果雾气继续升高,离开地面,就变成了云。而雾形成的条件为: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其形态就是由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组成的乳白色的悬浮体,骤然间,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而以能见度的高低,又可以区分为轻雾、雾、大雾和浓雾。轻雾通常在早晚产生,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雾的能见度在0.5~1公里;大雾的能见度在100~500米;浓雾时能见度小于100米。而雾的种类繁多,还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为此,我内心深处一直想给那些自己经历过的、影影绰绰、虚无缥缈的雾,莽莽苍苍、风起云涌的雾,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雾,下个准确定义,来提炼、概括雾之美。

可是,不知是悟性太差、想象力太迟钝,还是文笔太愚笨,没有回天之力,竟拖来拖去,直至写这篇散文时,才诚惶诚恐地硬写下了三条:第一,雾具有飘浮、流动之美;第二,雾具有虚无缥缈、朦胧之美;第三,雾具有神秘莫测、神秘之美!

自然,在我眼里,雾是千变万化的,纷繁复杂的,凡是雾派生出来的,与雾沾边的、融合出来的“气象现象”,便都是充满了无法想象的美妙。

试想一下,无论大雾天漫步在海边“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使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分不清是水还是天,那种使人不知是在水上飘,还是在空中飞的感觉;还是置身于那些名山大川的雾谷,那前赴后继的雾潮云浪,那充满遐想的奇幻美丽,那雾霭悠悠,像万马奔腾,像万匹绸缎,像万千群鱼……使人感觉迈一步是深渊,退一步是绝壁,那种命运仿佛在雾里寸步难行的经验!

无论是大雾融合在植物身上,便神奇地拥有了点石成金的功效——那浓浓的雾缠绕在树木、花草等植物上,立即经过凝结、汇聚成水滴落下,看起来像下雨一样。如果此时,微风吹过,就会产生那种奇绝的“雾雨现象”,使人仿佛沐浴在江南梅雨中。

还是大雾派生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奇观”——因为雾凇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气温很低,二、水汽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而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粒状雾凇,另一种为晶状雾凇。

为此,雾气就像轻盈洁白、长袖善舞的仙子,她在寒流滚滚、冰封大地、万物萧条、失去生机之时,附在谁的身上,谁就会蓦然间出现奇迹——她附在柳树上,就会结出晶莹闪烁的冰花;她附在松树上,就会绽放出美丽皎洁的银菊;她附在千里沃野上,大地突然间就会盛开出无数凌霜傲雪的雪莲,因其与“窗霜”形成的道理相似,被称之为“霜花”;她附在繁华的城市上,一夜间就会制造出好似“广寒宫阙、琼楼玉宇”的仙境,因其如同精美艺术品,又被称之为“琼花”;她附在千沟万壑之间,就会制造出一个琼树银花、盎然怒放的冰雪世界。因为这一切都与冰雪很近很近,还被称之为“冰花”。

此时此刻,当你走进雾凇世界,就仿佛走进了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幻影,一尘不染的玻璃水晶世界,而沉浸在那洁白无瑕、纯洁高雅、不可思议的白色里,又犹如被尘世遗忘,灵魂回归……

其实,雾凇在科学上,更具有神奇、玄妙的作用——雾凇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天然的氧吧“负氧离子发生器”、天然的环境“消音器”。

“清洁器”比较好理解,谁都能在雾凇天,感觉到空气格外清新,就像被清洁的水过滤了一般,使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消音器”,也不难探讨,由于雾凇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

因此,在雾凇密集的树林里感到非常幽静,就像置身于实验室里,没有一丝杂音,使人返璞归真,飘飘欲仙。

而“负氧离子发生器”,还是用科学数据说话为好,以吉林松花江畔雾凇天为例,据测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可多5倍以上。因此,雾凇身上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然而,这数千万年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妙,却被2013年冬日,那场突如其来的雾霾,彻底驱散了!

2013年1月12日清晨5点,我为了躲开高峰期的车,到沈飞西北郊去采访,刚一出门就发现天突然像扣个恐怖的大锅底,放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大厦被雾霾笼绕,看不到根基,只有顶部朦胧之间时隐时现;往日那条宽宽的辽河已不见踪影,依稀可看到空中一条粗粗的黑带……那一刻,仿佛就像盘古开天地,到处暗无天日、浑浊混沌;仿佛就像世界末日来临,到处雾蒙蒙、灰沉沉的;还仿佛像坠入18层地狱,使人感到毛骨悚然、十分恐怖。后来才知道那是百年不遇的雾霾。

于是,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深入了解这位“不速之客”,那什么是雾霾呢?

很显然,雾霾,从字面上理解为雾和霾的组合词;而这一切起源于雾,没有雾,就不会产生雾霾。

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之间还有很大区别。我们肉眼就能分辨出: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而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为此,中国气象局曾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为其下了这样的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浑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而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对于雾,古往今来,在中国都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论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还是“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不仅使她不仅成为美的化身,还成为了生态环境的标志。

而霾呢?也称灰霾(烟霞),就有些恐怖了——它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合物,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产生的主要罪魁祸首。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杀手。

而这些有毒颗粒飘浮物,需要排座次的话,首先是汽车尾气,继而,才是北方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于是,就在2013年,我们刚刚与多彩的秋挥手告别,雾霾就再一次预警人类——那一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罕见的、大范围雾霾,袭击了大约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受影响人口高达6亿多人。

这是任何自然灾害无法涉及的范围。香港《南华早报》形容北京遭遇的浓密雾霾“令人窒息”,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达到了“危险”的水平,而雾霾中的PM2.5成为最新的健康杀手。

谁承想,再往下来,就在2014年辞旧迎新、刚刚迈进新年门槛之际,第一波雾霾便杀气腾腾迎头而来……很显然,中国接二连三地出现雾霾气象,且频率越来越高——这个凶悍贪婪的杀手,就像一头无所不在、巨大而无形的“女巫幽灵”,长时间地在城市里到处游荡,使尽了浑身解数,硬挤进门缝、窗缝,愣钻进人们的鼻孔里,呛辣使人流下无奈的泪,PM2.5撞击着肺腑,人们发出痛苦的喘息。

也像当年日军侵华一样,它们采取蚕食的征服策略,并很快就由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不但攻陷了东三省,轻取了京津冀,而且突破了淞沪防线,鲸吞华中大地,渗透西部大后方,它们严重影响环境,影响农业、交通、航天、航海,影响生产。

更可怕的是,它们肆无忌惮地破坏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空气被毒化了。在人们毫无防范之时,这些颗粒污染物就会悄悄地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里,还会诱发肺癌,引发心肌梗死,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严重时甚至能造成窒息死亡。

由此可见,雾霾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危害。而要彻底治理雾霾,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它的形成与历史。

其实,雾霾不是中国独有的。只要翻开西方国家发展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征服自然,用工业化推动现代文明时,已经产生了这个加速毁灭的“雾霾恶魔”。比方,美国的大城市纽约、洛杉矶,在20世纪下半叶,曾先后赢得了同伦敦一样的“雾都”之名——1953年11月,一场雾霾使纽约200人死亡;而英国真正的“雾都”伦敦,在60多年前,曾被雾霾夺去1.2万人的生命。

为此,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继而,1970年美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

再往下来,他们治霾的精神持之以恒、丝毫不松懈。比方,纽约市改变了公交用车结构,大量燃油汽车被电动汽车、自行车取代,新建了约300英里的自行车道,许多纽约著名地标建筑附近都有自行车租用站,改变近3000座建筑物供暖方式,以更洁净的能源取代原先较为“肮脏”的燃料。

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利用。而纽约市的昆士区、布鲁克林区林立的工厂,已经被金融、媒体、服务业所代替。随之,雾霾在纽约市也渐藏踪迹。不过,雾霾就像顽皮的孩子,还会时不时地在纽约小露一面,把人们吓一大跳。如此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在哪里,治霾都会是任重道远的。

当然,中国处在自然、社会天人合一的雾霾下,在一片恐惧、一片忧郁、一片谴责、一片喊打的声音中,各种奇谈怪论、各种主义也纷纷出炉:有的义愤填膺、慷慨陈词,有的阴沟放声、装神弄鬼,有的庙堂高论,有的草野哀鸣。

真可谓高论迭岀,浅见遍地。比方路透社说:中国污染物阻挡阳光有助减慢全球变暖!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而中国那个军事专家张召忠却说:雾霾是对美国激光武器的最好防御。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很显然,雾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头脑里各式各样的“雾霾”——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曾沿袭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了GDP的高速增长,牺牲的资源换来了资源的日益贫乏,而牺牲的环境换来了今天的雾霾。

于是,那浑浊的雾霾,便成就了无数官员的升迁梦,为无数官员脸上贴了金。

与此同时,执政者却低估了工业污染的严重性,因而大范围严重雾霾,给全社会敲响警钟,也给政府上了严峻一课。因为,时下中国还有几十亿吨煤在燃烧,每年还增加近2000万辆车在释放着尾气,如果不彻底根治,将危害千秋万代。

无疑,治理雾霾要立即行动、不等不靠。不仅不能靠老天的恩赐,靠风去驱散,靠阳光驱散,还要像那些治理雾霾成功的国家学习,依靠科学去战胜它——那就是在立法的同时,整个中华民族要团结一致,目标清醒,积极地行动起来。

万幸,由非营利组织“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主办的中国雾霾治理论坛于2016年6月17日在华盛顿举行。中美两国环境政策和技术领域的官员和专家认为,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正取得进展,相信到2030年“蓝天常有”。

虽然美国城市治理雾霾用了三四十年时间,但多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主任解洪兴说,中国的情况跟伦敦和洛杉矶不同,洛杉矶光寻找雾霾污染源就花了三四年时间,而今天的中国已经知道污染源是什么、怎样控制,因此他相信,到2030年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能达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到,我对此保持乐观”。

是的,这将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社会集体真诚的一次考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难度,看来比我们原来想的更难得多。

但是,只要望着逐渐晴朗的天空,我们就有希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心中有了大爱,就会持之以恒,充满了阳光,鼓荡起春风,先将心中的雾霾吹散。而我先从自我行动起来,坚信:天蓝地绿山水青,冬去春来桃花红;为了淫雾不再来,愿化苍穹一缕风。换句话说,当人人都成为一缕风时,治理好环境、治理好雾霾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

(标题书法:李建敏)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雾凇雾霾
雾凇岛的“繁花”
新德里雾霾
雾凇奇观
利空雾霾减散 创业板行情崛起
雾凇岛
雾凇岛
扫清“霾”伏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雾美西湖?雾凇岛落日
雾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