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丹丹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浅议山水画和古地图之间的关联
文_李丹丹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山水画和古地图在发展起初有某种共通性。中国传统艺术门类有很多,而地图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绘画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山水画;古地图;关联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从中体会自然美景带来的视觉享受,可以怡悦自我、陶冶性情。中国古地图也称为“舆图”,更多的是体现实用价值。它们在起源和表现技法上有些相像,而且“舆图”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强的图居多,也讲究意境。但如今,它们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
中国传统艺术门类有很多,而地图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绘画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在画纸或绢布上表现出来。但南朝宋王微在《叙画》中谈道:“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按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这里明确指出山水画要区别于地图,不然只能算是在画地理图标,并不是在创作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史记·三王世家》司马贞《索隐》:“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在中国古代,地图也称为“舆图”,大多指疆域图,就是载有山峦河流、城镇村落等内容的图画。它是有实用性的,绘图者要做的就是忠实地反映客观物象,画面内容不能由自己主观改动。
画山水画和制作地图的初衷是不一样的,山水画家画的山水是自己意象中的山水,在绘画时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眼前景物进行取舍移动,使得画面调整到更好的状态。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以全景构图的方式描绘了广阔的山水景象,除了山水树石、人物车马之外,还细致刻画了楼阁、院落、桥梁,表现了春风荡漾的景象。
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古地图与山水画在根源上的区别。山水画注重的是审美性、艺术性,是艺术家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方式。而地图是理性的,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经过精确测量后在图纸上画出的地理景观,目的是帮助人们辨识方向。
在古代,地图的使用者大多是统治阶级或者是贵族名士。很多社会底层的画匠为了迎合他们,开始学习绘制古地图,地图绘制运用了山水画的技法,因而山水画对古地图在绘制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1)透视原理
山水画家采用“散点透视”,他的视角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点,而是根据构图的需要,移动着对景物进行观察,观察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进行取舍,将它们有组织地画到画面上,给人一种“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
古地图在山水画的影响下,大部分也是采用散点透视,这样可以使地图承载信息最大化,使用者看得更为清晰明了。但古地图在绘制时,它的实用性决定了构图一定不能是主观能动的,不然它的功能性就不存在了。当古地图上出现小城市、山川等关键景物时,则会采取焦点透视,用山水画局部构图的方式描绘出该物体的地理特征,这样使得古地图构图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2)技法的运用
在山水画中,由于地质地貌的差异,产生了较多的皴法。披麻皴也是山水画皴法之一,董源在《潇湘图》中运用披麻皴来表现南方秀润的山水风景。古地图中的装饰性符号山川便利用了这种绘画技巧进行绘制,如在南宋年间制作的《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此种绘画技巧的使用更好地体现了自然山川层层叠叠的秀美之意,使得地图也能最大化地具有审美功能。让古地图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能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性,这是它们共同发展的结果。
(3)笔墨意境的感受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色具”,实际上就是指墨色层次上的丰富变化。在很多古地图的作品中,借鉴了山水画用水墨表达意境的特点:用墨来勾勒地形,用线条墨色的浓淡来表达空间上的远近,还有很多采用青绿山水画的样式。这样地图更贴近审美需要,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大约绘制于明代中期的《蒙古山水地图》尺幅巨大,图中描绘了从嘉峪关到天方,涉及欧、亚、非三大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图绘画风格上受到明代吴门画派的影响,也具有很高的审美功能。其用墨线勾勒山川地形,再用披麻皴加以深入,画面也注意有近实远虚之分,除了有些明显的地名标注外,看上去就像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王微说“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翻阅绘画作品的时候,它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要不同于《山海经》里面的地理标志符号,这样绘画才能具有艺术观赏性。王微继而说“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意为所画山水画面若什么都有,又与地图有何不同。地图和山水画两者之间虽然具有一些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不管自然环境好坏,也不管自己喜欢与否,绘制地图者都一定要表现世界的真实内容。对于山水画来说,画山水画是一种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方式。地图秉承的是实用性和真实性,而山水画具有“大象无形”的气势。
[1]江旅冰.中国古代地图的起源与发展[J].中学地理,2013(2):132-133.
[2]赵希.宋代山水画对古地图绘制的影响浅析[J].测绘科学,2012(3):150-151
[3]李占荣.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J].中国测绘,2008(4):72-75.
[4]郑为.中国绘画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208-218.
[5]华强.中国伦理思想与古地图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60-62.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