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排演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的作用

2017-02-13 04:56刘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排练歌剧

刘刚

歌剧排演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表演能力的作用

刘刚

目前,国内音乐院校对歌剧的排练和演出都非常重视,武汉音乐学院连续三年推出三部世界经典歌剧,对声乐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笔者观察发现,参与院校歌剧排演的学生,不仅其文学修养、语言能力以及人物塑造的领悟力得到提高,还促进了舞台表演的合作意识,可见,歌剧排演是培养音乐院校声乐学科优秀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歌剧排演;音乐院校;声乐学科;实践教学

前言

歌剧诞生在 16 世纪末,“是以音乐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戏剧,全剧贯穿音乐,音乐承载戏剧表现,阐明和强调作品的含义和人物情感,有着完整的戏剧、美术、舞蹈、音乐等多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①沈璇:《西方歌剧辞典》,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4年版,第1页。

我国各音乐艺术院校近年来都十分重视歌剧的排练与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至2016年度,仅仅在国内各大专业音乐院校上演的歌剧就有13部,分别是上海音乐学院在校师生大型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一江春水》和《海上音》,西安音乐学院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白鹿原》,沈阳音乐学院创编排演的歌剧《星星之火》,天津音乐学院大型原创歌剧《岳飞》,北京大学歌剧中心的《雷雨》,中国音乐学院的《或许明天属于我》,厦门大学音乐学院的《大风歌》,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文成公主》,中央戏剧学院的《家》等。

武汉音乐学院在2014年在“第二届歌剧节”期间,上演了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之后,随着“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重大课题项目(歌剧)”的立项展开,于2016年元月师生们成功上演了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同时与武汉琴台音乐厅合作,成功上演了比才的歌剧《卡门》。三年时间内成功上演三部世界经典歌剧,这对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本人参与了武汉音乐学院的三部歌剧从策划、排练到演出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看到学生们有了巨大改变,从而产生了探讨歌剧的排演对于声乐学科学生学习作用的想法。

一、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

“人类自始以来就会用歌曲来表达自己,歌词和音乐反映着个体生活和国家历史中的重大事件。”②[美]威廉·维斯布鲁斯克(William Bwsbrооks):《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演唱》,张毅译,孙红杰校,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歌剧大多取材于优秀的文学脚本,只有从优秀文学脚本中吸取养分,才会有可能准确地提炼出歌剧角色的生活意境,演绎人生故事、察觉真实人性、认识自我与他人。换句话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歌剧创作中最主要的结构组成,没有它就不可能有歌剧人物的结构人生。纵观社会的发展脉络,每个历史时期民众的生活、社会意识、民族思维等,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同时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歌剧的音乐创作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文学作品中对人生的真、善、美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探索与思考,恰恰也是歌剧音乐创作源泉和必不可少的养分。

歌剧脚本取材文学剧本,如武汉音乐学院排练的歌剧中有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法国中短篇小说家梅里美的《卡门》等等。而且要想准确地演好和唱好这些优秀的歌剧,就必须细读文学原著,理解和掌握特定历史时代的人物形象,从而可以深刻地理解和升华角色要求。文学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了对角色剖析和理解的能力,对于学习歌剧的学生而言打好扎实的文学基本功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在歌剧排练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文学理解能力。例如,在排练第一部歌剧《茶花女》的过程中,导演王景彬教授带领所有的演员,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一起,仔细讲解文学脚本的人物和歌剧中人物的异同,让所有演员认识到歌剧《茶花女》中维奥莱塔和阿尔佛莱多与文学脚本的角色描述有所有不同,从而加强了对于歌剧人物的进一步理解,从宽度到深度都有利于歌剧角色的整体把握。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学理解能力,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也只是携带声音的机器,也就没有任何的可观、可赏、可赞之处了。所以说一部歌剧的排练,也就是一部文学名著的细读,不但加强了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且对于理解掌握歌剧脚本中人物在歌剧演唱中的意义也非常关键。

武汉音乐学院排练的歌剧《卡门》、《茶花女》、《爱的甘醇》需要分别用意大利语和法语来演唱。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克服歌唱语言的障碍尤为困难,歌剧的排演过程也恰好是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好的训练机会。在这三部歌剧的排演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其中,并且在排练《爱之甘醇》和《卡门》时还专门邀请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指导和法国优秀语言老师进行语言的学习,他们对照谱子上的要求,逐字逐句进行语言讲解,并要求在歌唱时对应好音乐节奏与语言的关系,找到歌剧作品中语气重音并进一步深入讲解它在歌剧角色中的重要性。例如歌剧《爱之甘醇》中,杜尔卡马拉一角里面有大量的宣叙调(Recitativо)③宣叙调(Recitativо),一种歌唱形式,近似于朗诵,17 世纪用于音乐戏剧中。,尤其是杜尔卡马拉在卖假药时要求运用丰富的语言色彩、多样的语速以及清晰的语言咬字(相当于流行音乐中的 rap),才能够表现出杜尔卡马拉此时的角色特征。而歌剧演唱中最难唱的恰恰是宣叙调,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才会对语言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因此,对于歌剧角色语言的充分挖掘和学习,带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使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以后可以更好地驾驭歌剧舞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歌剧的排演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如音准节奏、视唱练耳、读谱能力等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优良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唱能力的提高,形成一种双赢局面。

在歌剧的排演过程中,对于音准节奏等的训练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以武汉音乐学院排演的三部歌剧为例,其中有很多的合唱、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甚至六重唱等,这些片段对于学生的节奏、音准的要求很高。三部歌剧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对整个歌剧的排演造成严重影响,更不用谈音乐的和声、风格、流畅性、可听性等。例如在《茶花女》中由一个学生演唱加斯东时,总是节奏衔接不对,影响了整个歌剧有效进度,但该学生也认识到排练歌剧中无角色大小的区别,经过一天的努力后第二天顺利背出,而且以后很少出错。也正是因为歌剧排演中音乐之间和角色之间整体性衔接的要求特点,让学生认识到音准、节奏等音乐基础能力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在以后的艺术舞台上的音乐素养。

通过歌剧的排演对于声乐学科学生视唱练耳的加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视唱是歌者对于乐谱视觉的练习,就声乐学生而言,快速识谱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能力。例如在喜歌剧《爱之甘醇》中莫里诺和杜尔卡玛拉的二重唱唱段中,语速和节奏都很快,而且重唱和对唱部分要求和声准确,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识谱能力,所以说歌剧的不断排演也是学生对乐谱快速反应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而练耳指的是音乐听觉能力,主要是对于音程、音高、节奏以及节拍等的训练。我国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作品,涵盖了现代声乐作品、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等,因此声乐学生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歌剧排练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歌剧排演过程之所以可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是因为歌剧作品要求不仅仅把自己声部唱好,更需要具备多声部思维能力,只有加强学生立体和声和多声部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分辨音程、调性能力,才能使声乐学生能够把音乐和感情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最终目的。

三、促进学生舞台表演的合作意识

在歌剧排演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与指挥、导演、舞美、灯光、道具、艺术管理等各方面的配合,这就要求排演者们需要有极好的舞台合作和默契配合的能力。

能够完美的演唱歌剧中经典唱段是很多声乐学生的愿望和梦想,其中的咏叹调可能是声乐学习者一致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年的声乐训练后,演唱技术和艺术积累得到充分的提高,就要在舞台上予以检验,而武汉音乐学院三部歌剧的排演提供了检验平台。在排练初始,很多学生在舞台上不知所措,而大部分学生参加的合唱部分,在舞台上需要很多的调度和走位,这种调度与走位使学生找到了演出的感觉,并且克服了舞台表演的心理障碍。通过集体的力量使个人能力得到尽情的展现,从而加强了很多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舞台信心,为以后更好地驾驭舞台空间感和距离增强信心。正如威廉·威廉布鲁克斯所说:“其一,无论是说还是唱,您必须始终把‘独白’看成是发生在您和别人之间的情景;其二,您必须为您的戏剧情境选择一个强有力的对戏者。”④[美]威廉·维斯布鲁斯克(William Bwsbrооks):《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演唱》,张毅译,孙红杰校,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5页。

声乐表演学生进校后专业课都是以一对一的上课形式来完成的,把课堂上所学到的表演技能,通过舞台检验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是舞台的合作能力是我们在课堂的教学中无法完成的,而歌剧的排练恰恰弥补了合作意识缺失的缺陷。如歌剧中很多大合唱的每个声部在前期排练中都是分声部单独排练,然后再进行集体合成。在合成时会出现大量音准、节奏等问题,但后来随着排练的深入,学生逐渐熟悉除了自己的声部之外的其他声部的旋律、音色、音准、速度等,再加上表演上的合作,使得大家有了很好的实践配合意识。这种意识对于以后的就业发展和与他人合作都大有裨益。

此外,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的大型艺术形式,在最后与乐队、指挥、导演合作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阶段。指挥的排练、乐队的出现、以及导演的对于舞美、灯光的调度,使得声乐学科的学生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变化 、强弱对比、速度变化等,使声乐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语

自2014年“第二届歌剧节”以来,武汉音乐学院师生三年时间内成功上演三部经典歌剧,这种高质量和多产能的排练和演出,在音乐院校当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音乐院校的教学以课堂为主体,而把课堂延伸到舞台,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一部歌剧的排练和上演。通过歌剧的排练和演出,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音乐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并且对音乐院校在声乐学科的优秀人才培养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附言:本文为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意大利语语音课的舞台实践探索——以普契尼独幕剧〈贾尼斯基基〉为例》”(项目编号:XK2017q17)。

(责任编辑 章 滨)

J617.2

: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7.02.019

1003-7721(2017)02-0155-04

2017-03-15

刘 刚,男,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武汉 430060)。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排练歌剧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两个大忙人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临轩听雨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